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分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由于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各大高校为应体制改革的潮流,纷纷迈入教育改革新潮流。对分课堂在这一历史时期应运而生,它是理念的创新,是旧规则的打破,是这一代人的思想的结晶。本文针对对分课堂的提出,实施、意义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探讨,旨在使课堂改革进一步的宣传和发扬。
  关键词:自主性;高等教育;对分课堂;创新思维
  一、对分课堂的提出
  中国古代教学中就有:“教学育人,以德修身;教学相长,兼容并包”的教学思想,其中“教学相长”是教学过程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与突出,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学、教互相提升,在古代就有:“辩难”这一方法经验。我国教育一直推崇一教一学理念,最缺乏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仍是现在教学课堂上的最大问题,不仅仅不利于学、教的提升,也不利于思想的传承与接受,为了尽力的解决师生间的这种互动缺乏的情况,古有“辩难”,今有“对分课堂”。“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个课堂改革新模式,希望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降低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对分课堂主要是突破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一节课的有效时间交予老师与学生对半共享,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张学新老师明确提出:对分课堂有可能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尝试和推广。为此,要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学相长”这一教学理念,“对分课堂”不实为一个较优的方法与途径,可以让师生在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中互相提升、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基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授方法是以教师为主;教学目的是为使学生掌握记忆性知识性的知识;教学程序是通过课本讲授,新学复习旧学;优点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控制整个课堂并掌握教学进度,但是其缺点是学生活动较少,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不能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与国家未来发展的高能人才,且讲授法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激发听众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对分课堂大大解决了这些问题。对分课堂中,教授方法是老师与学生共同主导;教学目的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讨论、辩驳;教学程序是先由老师对知识进行引导,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学习;优点有利于扩大和加深有关学科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讨论能力,可以使日常教学带有研究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缺点在于难以组织学生,且讨论问题一般比较耗时。
  在响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体制下,对分课堂所带来的好处是不能想象的,由于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创新型人才的现在市场供给,我们不得不在全国各大高校内开始实施对分课堂体制,只有从最基础的教学环境与方法的改变做起才能对现有情况进行改善。因此,对分课堂的提出是顺应国家与社会所需,而对分课堂的完善实施迫在眉睫。
  二、对分课堂的实践
  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分为讲授、吸收、讨论三阶段,每一阶段间隔时间大约为一周,时时刻刻做到温故而知新,且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进行内化吸收。自2013年已有如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超过56所高校、147個班的学生体验了对分课堂教学。初步实践表明,对分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显著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分课堂条理明晰,简洁实用,一经推出深受好评。对分课堂实施过程可分为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控制五部分。
  正是由于有这样一套完善的操作控制系统,才使得对分课堂可以显著的改善。对分课堂的实现目的就是使教学可以回归“教互相长”的完善学习本质,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三高”型人才。因此,对于该教育形式进行实施与创新发展是我们要脚踏实地走下去的路。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改善创新才能使对分课堂模式更加完善,也会使得学校的人才发展不断有质的飞跃。
  三、对分课堂的优点
  顾名思义,对分就是相当于把课堂时间分为两半,一半的时间由老师来教授,而另一半时间就给学生来自己讨论,然后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对分课堂在实验时间表现非常优秀,具体表现出来以下特点。
  (一)老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整节课都在讲授课程,也要一直想办法和同学互动,工作量巨大。但是在新的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要把握精要,给同学讲清楚,将剩余的时间交给同学,省去了完全为了吸引注意力的提问,课堂的死板程度减少,学生讨论的活跃度变高,老师对于无意义的备课也可以省略。大大减轻了老师繁重的负担。课堂上可以回答同学不同的多方向的问题,在教学中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更能得到学生真心的好评。
  (二)学生从灌输式教育中“获救”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课全面,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只是,学习老师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方向,全程不敢自己思考,害怕跟丢老师所讲内容。在对分课堂中,学生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内可以自由思考,有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讨论的人多,思维方向跟全面,而且学生的感兴趣程度也明显提高,可以锻炼自我思考的能力,再课堂上完全消化所学内容。
  (三)师生互动自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老师可能会问一些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只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可能有的学生也根本不会太关注,课堂气氛压抑。在对分课堂中,学生所问得问题都是自己动脑想的,自己想搞明白的,老师也会很开心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一起互动,探讨问题。更加增强的师生关系,使课堂互动变得活跃,不在那么的无聊,压抑。
  四、对分课堂新模式有正确的教学中心   在对分课堂的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明显可以看出,重点是多了学生自己讨论的时间,而且重点也放在的学生互相讨论的这段时间内,这就证明了这个新模式的教学中心将会是学生,整个模式也将围着学生转。可以将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而且还可以让老师和学生都接受,解决现在世界都存在的教学难题,提高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变相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积极性,以及最重要的自学能力。
  五、对分课堂的畅想
  对分课堂通俗的讲就是把课堂时间对半分配,并非纯粹的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整合了“老师教”与“学生学”两大理念。老师在前一个课时把所要讲的知识以授课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剩下的一个课时由学生们自由探讨昨天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提出问题,讨论解决。
  对分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五个过多,五个过少”,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将学生的学习、思想和交流相结合。[5]不仅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发挥利用了老师的指导能力,更使得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交流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利用对分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获得傳统教育所不能积累的知识,在老师授学结束后,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内化,这就要求学生不得不下去将课堂知识进行整理与分化,便于下次课堂的讨论学习。
  对分课堂是中国高校在教育事业上的探索与发展,理论基础已经被证明可行,在现实实践过程还需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对分课堂将成为我国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教育体制改革成果。
  本研究团队认为对分课堂是非常适用于我们现阶段的中国教育事业,像我们传统的教育,无非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的费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我们中国的学生恰好缺乏这样的能力。学生有了积极性,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我们国家主张创新,而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孕育出创新的萌芽,这必须从我们传统的教育改革开始。从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开始,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而对分课堂就是巧妙的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以前的那种被动学习的思想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而对分课堂注重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积极性,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会自主的去学习。
  六、对分课堂的探讨分析
  对分课堂通过这样一个新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思路,可谓是教学史上的一次大胆改革。学校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更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创新、一个国家的发展更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创新不再只是一种行为,一种潮流,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要实现创新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做起,而对分课堂这一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是从根本上,从思想上引发创新意识的传播。
  要培养全民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全民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从思想进行对传统意识进行一定的改变。对分课堂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上改进,这既对传统的理念进行了继承又根据当代社会的现实需求进行了改进。一种新思想的传播必定会引起一股新的流行风暴,对分课堂从形式上符合创新的要求,从目的上又根本是为了促进创新。所以我认为对分课堂是创新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必然产物。不过它的具体实施方案还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继续探索,继续完善。
  对分课堂预示着教育教学会进入一个新高度,为我们教育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3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