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时代下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数学教师也开始慢慢地在课堂上有涉及到德育教育。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进去,未能将数学知识和德育教育二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理解为德育教育就是给学生讲解一下古代伟大数学家的发现,让学生学习他们身上善于发现、刻苦钻研的特点。对于数学学科本身所存在的文化和价值,却很少提及,未能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新时代 初中数学 德育建设
  一、德育课程研究的背景
  根据素质教育提出来的要求,我国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只要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造福于国家。此外,根据教育部提出来的要求,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它的重要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动摇。学校应该突出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置于首要地位,根据时代的发展情况不断地去丰富德育的内涵。可见,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有的地位之重,承担的责任之深。数学作为我国教育阶段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严谨的学科特点,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助。再者,因数学知识偏理科性,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困难,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重视对数学的学习。因此,利用数学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也使得学生可以更加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数学课堂开展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数学学科发展的要求。
  二、初中数学的德育实施
  一是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对于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效果甚微,甚至一些数学教师都没有将德育教育带入数学课堂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以及初中数学教师在意识上还没有真正重视起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的作用。因此,首先学校需要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到在数学学科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归为教学大纲的板块,对数学老师提出硬性要求,需要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接着,要转换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将他们从那种德育教育是由语文老师和思政老师负责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初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科发展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中涉入德育教育,不仅使得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数学:还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合理地加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可以领悟到其中蕴涵的唯物思想等数学文化。此外,思想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立即就能促成的事情。学校可以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安排学习交流、集体培训等活动来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让其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德育教育的经验,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二是深入挖掘数中隐含的德育因素,在数学中涉及到的德育因素更多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去研究教材,深入地挖掘其中隐含的德育因素。再根据学科的具体知识内容,和隐含的德育因素二者结合起来展开课堂教学。例如,在涉及到着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时,教师可以抽出一两分钟的课堂时间来对陈景润这个人物进行一些相关的介绍。向学生表明陈景润在身患重病,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恶劣情况下还始终坚持每天进行数学研究。通过短短的几句话,就可以加深学生对陈景润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热爱数学,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去研究数学的坚毅精神,从而间接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三是重视教学历的重大引导作用,在應试教育的发展影响下,我国的很多学生都是为了成绩而去学习,为了通过考试而去学习,将自己的学习爱好都淹没在应试教育中,其实这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没有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作为支撑,学生很难会有出色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可以借鉴教学史的引导作用。可以为学生讲解数学领域中一些人物的丰功伟绩,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伟人的科研精神,感受到这些伟人对数学的热情,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数学目标。四是加强课堂内容和社会的联系,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课堂知识要注重联系现实、联系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单独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适当地联系生活,拉近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例如,在讲解一道我国连续几年来最低普通薪资的问题之时,通过前后几年的数字之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我们国家对于最低薪资的标准在逐年提高,这也就间接地说明了国家的经济在逐年发展,在逐年进步。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对国家充满信心。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一举两得之事。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不断钻研教材,挖掘数学知识中隐含着的德育因素,将其和具体的知识讲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在课堂上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实施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35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