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动文化产业崛起 孕育消费新土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分析临渭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探讨提高临渭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 SWOT
  一、临渭区文化产业SWOT分析
  (一)内部自身优势(strength)
  (1)深厚的区位优势。从文化资源来看,至前秦甘露二年置县,临渭区已有2300多年历史,全国仅存的秦始皇焚书台、建于晋代的慧照寺塔、寇准墓冢与白氏祖茔,近乎原生态的石鼓山、秀龙山、天留山,被称为我国“航天故宫”的航天航空博物馆坐落区内,文化积淀深厚。从交通区位来看,郑西高铁、大西高铁、西南铁路、陇海铁路、宁西铁路5条铁路在这里设站,连霍、渭蒲、渭玉高速,关中环线,310、108国道穿境而过,是关中东部的交通“陆港”。从行政规划来看,作为渭南市中心城区、陕西“一线两带”核心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区位优势良好。
  (2)潜在的文化消费市场。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全区GDP年均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65%。至2015年,临渭辖区常住人口89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4%。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富而思文、富而思雅、富而思乐的观念日趋明显。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3436.60元,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9.87%,较2010年提高了5.63个百分点;农村住户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712.6元,占农村住户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61%,较2010年提高了4.26个百分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稳步增长。
  (3)文化体制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从2012年起,临渭区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扶持全区公共文化项目及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全区用于文化教育和传媒支出3175万元,同比增长20.27%,高于财政支出增速2.05个百分点。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公共图书馆1个,电子图书1万余,纸质藏书10.42万册,期刊杂志200多种,地方文献3000多种;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电影事业单位3个;建成2个镇文体中心、18个街镇文化站、20个街镇健身广场,实现农家书屋村级全覆盖,广播人口覆盖率99.32%,电视人口覆盖率99.83%。
  (二)内部自身劣势(Weakness)
  (1)总体呈现“低、小、散”格局。从三经普数据看,全区目前共有经营性文化单位86家,从业人员891人,营业收入6350万元;公益性文化单位23家,从业人员915人。法人单位109家,占全市总量的19.85%。其中企业法人单位86家,营业收入6350万元,占全市比重的17.54%。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较弱,缺乏成长性企业,整体呈现“低、小、散”格局,同时随着电子产品行业的成熟化及居民网购力度的加大,直接影响我区文化批发及零售门店和网络经营行业的经营效益。
  (2)人文环境欠缺。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偏低,大多数居民倾向选择简便易行、花费较少甚至是不用花费的消造型文化项目,知识型、发展型消费较少,不利于提高居民文化素养,难以形成消费热点。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在产品策划、包装、营销、推广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多方位的人才。从三经普数据看,目前全区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891人,公益性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915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相当匮乏。
  (3)融资困难。由于文化企业自身没有明晰的发展规划,经营分散,市场竞争和抗争风险水平较差,争取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难度较大。从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看,用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6.43亿元,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4%。
  (三)外部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y)
  (1)產业政策支持。按照中省市“十三五”规划,2020年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全省“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省级重大文化项目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陕西特色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为全体人民提供昂扬向上、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文化产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2)结构转型调整。当前临渭区经济正处于战略转型调整期,要稳增长、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朝阳产业,对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从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的经济转型升级,反而都是娱乐产业上扬的机遇,即“口红效应”,可以促进休闲类、疗伤类和励志类文化产品及服务需求的增长。
  (四)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
  (1)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从全市范围来看,华县皮影、华阴老腔、合阳提线木偶、同州梆子、西岳华山、韩城司马迁祠、富平古城和被誉为“东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党家村等等,对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冲击。
  (2)自身内部发展不足。当前,临渭区文化产业发展时间不长,缺少整体的规划,无长足发展的引导和政策扶持,个体经营分散,再生产壮大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和抗争风险水平较差,产业格局“低、小、散”。
  二、几点建议
  (1)积极培养文化消费群体。正确引导居民进行文化消费,扶持能体现临渭特色、民俗风情的文化项目和艺术团体,支持影剧院、民间剧团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演出,对低收入者、老年人、学生等特殊群体发放优惠卡,逐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文化消费市场。
  (2)高度重视文化投资。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通过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鼓励非公文化企业发展等措施,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领域,形成投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方式法治化、经营方式市场化的格局。
  (3)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深入挖掘全区旅游资源,发展历史人文游、生态休闲游、古城文化游、特色乡村游、红色爱国游,打响“临渭旅游”品牌。运用“文化+旅游”模式,加大旅游产品的文化包装力度,提高旅游文化含量。加强演艺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在重点旅游景区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旅游演艺精品,延伸文化产业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9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