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老机构老人幸福感提升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中国老龄化加速、养老体制不完善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数据收集,基于这些数据,从个人、家庭和养老机构三个维度探讨影响老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从提高老年人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子女与老人之间的联系、呼吁社会加强对老人的关心、养老机构完善设施满足老年人需求、政府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老人幸福感的路径。
  关键词: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4-0073-03
  一、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和养老机构老人幸福感现状
  (一)研究背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76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3.26%,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省内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 756.21万人,占总人口的22.51%(数据来源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委员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16年镇江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2.64%,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亟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进程。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全国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我国养老机构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养老服务业不断涌入社会各方积极力量,促使养老机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化、效率更加高效化。然而,由于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人才稀缺等原因,养老机构并不完善,老人们的幸福感指数也还需进一步探讨。
  (二)理论基础
  本文的核心概念“幸福感”,不同学者有其不同的理解,例如,“幸福”的概念包含快乐、满意、功能、效益、偏好等。幸福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主观体验。本文从生活质量和心理情感两方面对幸福感进行界定和研究,具体指标为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养老机构情况、社会关爱和政府政策。本文中,养老机构指为老人提供居所、护理、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机构。这表明,第一,养老院的宗旨就是给老人提供优质服务;第二,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老年人群体;第三,养老机构应为老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护理照料和文化娱乐活动,以便满足老人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三)养老机构老人幸福感现状
  我国学者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现状的研究多以研究单一城市为主,且幸福感指数高低不一。张超在江宁区的实地调查表明,虽然部分老年人家庭富裕,但由于家庭等因素导致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并不十分幸福。张立力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及老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广州市养老机构329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幸福感平均得分为30.36±6.08,该组样本老人总体自觉幸福、满意。
  二、调研数据
  (一)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数据收集,样本选择较为科学,各类特征老年人覆盖范围广,问卷内容涵盖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和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本次调研共发放150张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共134份,有效率约为89.3%。调查对象中,男性占比32.3%,女性占比67.7%;60岁以下老人占比9%,61~70岁占比24.8%,71~80岁占比42.9%,81岁以上占比23.3%。访谈对象涉及老人、老人子女、养老院院方及相关政府机构。本次调研所设计的问卷,以“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数”为因变量,分“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一般幸福”、“比较幸福”、“非常幸福”五个维度。本次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并以此提出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路径。
  (二)数据描述分析
  1.幸福感指数。在有效的134份样本中,选择“一般幸福”的老年人最多,占比为44.0%,将近一半的老年人感觉到幸福但其幸福指数不高,无法达到“比较幸福”或是“非常幸福”的层次,甚至还有1/3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比较不幸福”(见表1)。这说明镇江市养老院老人幸福感指数偏低。
  2.数据分析。老年人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等个人因素都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其中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情况与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0.306与0.251,且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情况越好,老人越幸福。家庭因素中,子女探望频率与幸福感指数相关性P值为0.411,选择每月一次的占比最多,说明镇江市养老院子女探望频率较高,其直接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幸福感。在养老机构因素中,文體活动频率和养老院设施这两个因素分别代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在文体活动频率中,每周至少一次占比较高,为48.9%;在养老设施满意度中,比较满意占比最高,为35.3%(见表2)。数据表明,养老机构虽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有所发展,但效果并非令人非常满意,养老机构仍须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三、影响幸福感指数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本文以个人维度以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和经济水平作为衡量养老院老人幸福感指数的指标。
  曲海波的研究显示,配偶在世时,老人一般与其在一起生活;一旦配偶过世,则由子女承担其赡养责任。已经丧偶的老人会产生一些孤独感,而这些老人住进养老院后,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入进去,孤独感会加剧,进而影响老人的幸福感。这表明,婚姻满意度和老人幸福感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婚姻满意度与幸福感指数成正相关。
  调研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的高低会影响老年人的心态。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思想较开明,认为养老机构养老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养老方式;而一些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无法接受养老机构养老,认为进养老院就是被子女抛弃,在养老院抱有得过且过的想法,幸福感指数普遍不高。   老人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老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养老机构的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会选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养老机构,还会购买额外的娱乐服务来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幸福感指数也随之提升。邓云龙的研究表明,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幸福感普遍较高,经济条件差的老人幸福感较低。
  研究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饮食、睡眠、认知功能、身体状况、慢性病状况及并发症与其主观幸福感相关;身体状况差会给老人带来许多生活的不便,身体上的疼痛也会直接影响老人的幸福感指数。
  (二)家庭因素
  本文在家庭维度方面以子女探望频率和家庭情况满意度作为衡量养老院老人幸福感指数的指标。在“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子女对老人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指数。牛桂芳等人的调查发现,老年人有无子女及其看望次数与老人主观幸福感直接相关。笔者在实地访谈研究中发现,子女探望频率较高的老人普遍更加幸福。
  研究表明,老年人在家中的地位高低及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因此,对家庭满意度高、家庭和睦稳定的老人心理负担不大,其幸福感指数也随之更高。
  (三)养老院基本情况
  在养老机构的维度中,本文以养老院设施满意度、文体活动和护理看护作为衡量养老院老人幸福感指数的指标。李芝涵指出,老年公寓的康复性景观设计能够使老人获得舒适的归属感、幸福感和社会尊重感。穆光宗认为,老年人的孤独感可以通过参加老年文体活动、增加交际机会等方式逐渐消除,并且参加精神娱乐活动还会促进记忆力的增强和思维的活跃。
  随着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他们会不断对养老院的硬件、软件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镇江市养老院的硬件设施、伙食状况和文体活动的供给与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大,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导致老人们的幸福感指数较低。
  由样本数据可知,比较不健康的老人占比高达30.8%,非常不健康的甚至失智失能的老人占比达6%,他们在起居照护、出行照顾、长期卧床照护等方面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说明镇江市养老院老年人对护理看护服务要求高、需求大。因此,具有较高护理服务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高,而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老人幸福感指数低。
  四、提升路径
  (一)个人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動地进入养老机构,进入养老机构的老人都需要再次社会化,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养老院的生活中,但部分老人仍需要较长的缓冲期来适应养老机构的生活。因此,从老人自身出发,他们需要调整情绪,用积极豁达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养老机构的生活,主动接受、学习并适应养老机构的生活模式。
  同时,老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去充实自我,完成自己原来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弥补遗憾,丰富自己在养老机构的生活。
  (二)家庭和社会关爱
  生活在养老院的老人面临的不仅是对自身健康问题的担忧,还有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养老机构的老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居家环境,选择来到养老机构生活,因缺乏儿女亲情和天伦之乐,极易产生失落孤寂等消极心理以及对自我的否定。因此,子女要对老人尽孝尽责,经常去陪伴探望老人,通过交流互动来增进感情,帮助老人适应在养老院的生活,不能将老人放在养老院置之不理。
  同时,笔者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养老机构的老人非常关注和欢迎社会上的关爱活动。因为各个公益组织所进行的探望关爱活动都给老人带来了很多欢乐和温暖,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关心的、被需要的,这有利于老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帮助其重塑信心、重拾希望。社会各界须积极参与关爱探望养老院老人的活动,要避免形式主义,把关爱真正地落到实处。
  (三)养老机构的服务提升
  首先养老机构是老人的主要生活场所,其硬件软件设施及各方面的条件都直接影响到老人的居住感受,进而影响其幸福感。所以,养老机构首先应在其能力范围内完善硬件、软件条件。其次,养老机构要提高自身的医护水平,重视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并通过定期考核等方式对护工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后,定期组织文娱活动,积极在养老机构进行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开讲座、办演出等方式丰富老人的活动,满足其在精神上的需求。
  (四)政府扶持
  在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从养老服务事务管理的主导者转变为养老事务治理的协助者和监督者,实现角色的良好转换。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减轻养老机构的税收压力,增加财政专项拨款,增加床位补助,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发展各类养老机构,鼓励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的发展。
  当然,政府应客观地掌握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台灵活的法律和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失智失能的老人以补贴,从而增加老人的安全感。发挥镇江园林城市的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资源,支持城市养老事业的发展。镇江市政府还应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养老机构服务监督体系。
  最后,政府应在社会上宣扬新的养老价值观,更新人们的养老理念,鼓励对养老机构的社会监督,在社会形成良好的爱老敬老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胡劲松.镇江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迅猛[N].新华日报,2017-03-31(19).
  [2]  吴若冰.地方政府质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5.
  [3]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  张超,张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探析——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现代商业,2014,(2):281-282.
  [5]  张立力.广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老年学,2008,(15):1513-1515.
  [6]  曲海波.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及其决定因素[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3):65-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84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