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球性朝阳行业,有助于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质量变革、技术创新效率变革、经济引擎动力变革,对推进该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剖析制约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借鉴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六大”发展模式,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重点领域,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其生物医药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壮瑶民族药;医养之都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03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种将生物技术、制药和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的战略新兴产业,不仅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还迎来了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东盟合作深化的契机。然而,随着医药监管力度的加强,传统医药企业技术升级压力持续凸显。此外,环保污染治理全面铺开,也进一步增加了传统医药生产方式的环境成本风险。深入研究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不仅有利于其新旧动能转换和传统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发挥禀赋优势,破解区域发展阻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态势与制约瓶颈
   1.1 基本态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初步形成了以南宁市为核心,玉林市为次核心,钦州市为重要增长极,崇左市、防城港市、北海市为增长节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北部湾经济区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方面,也呈现独特优势:一是蕴藏极为丰富的中草药与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北部湾经济区在内的广西自治区药用植物资源约占全国的1/3,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全国第2位;二是拥有深厚的壮药、瑶药、苗药、侗药等中药(民族药)文化积淀,各类验方单子多达10000余个;三是科研、产业、市场等基础扎实,产业链条初具规模。
   1.2 制约瓶颈
  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制约瓶颈:第一,区域产业整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截至2017年,北部湾经济区尚未有生物医药企业入围中国医药百强,上市公司数目也非常有限。第二,园区企业分散,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企业数量少、实现产值少、分布不集中,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当前,除南宁市拥有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外,其他城市缺乏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或专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第三,产业链附加值较低,产品结构有待完善。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附加值不高,差异化产品少,经济区原料药比重占80%以上,缺乏拳头产品和有效的商业营销模式。
  制约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营商环境亟待改善、投资活力不足,投资环境上表现为部分要素缺乏竞争力,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环境上表现为综合配套水平弱,政务环境上表现为政务服务质量有待改善。第二,内生动力有待加强、新型动能转换滞缓,一方面,药材资源开发深度欠佳,已开发利用的中药品种不到拥有量的10%;另一方面,壮瑶药(民族药)二次开发及更层次的深度开发不够,企业研发动能不足。第三,扶持政策有待优化、規划执行有待落实等。集中表现为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在执行中缺乏延续性,除了南宁市和玉林市有比较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外,区域内其他城市则略显不足。
   2 典型经验借鉴与发展思路
   2.1 国内典型经验借鉴
  从全国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可以总结为招商引资方面借鉴湖北的招商先行模式,品牌构建方面借鉴贵州的业态创新模式,园区建设方面借鉴四川的三生融合模式,产业链条完善方面借鉴云南的云药引领模式,区域联动方面借鉴长三角的辐射协同模式,创新研发方面借鉴珠三角的引智并重模式等“六大”发展模式,这些发展模式可为北部湾经济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2.2 北部湾经济区整体发展思路
  北部湾经济区应积极实施“1349”发展战略,即围绕打造中西结合、内外兼修、种产共赢、医养互融的中国西南“医养之都”这一核心目标,基于以壮瑶药为特点的发展核心区、南方生物医药集聚区、中国-东盟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区“三大”区域定位,推进原料、研发、生产、市场“四大”重点领域建设,重点实施龙头企业、招商引资、产业链条、金融支持、创新氛围、人才升级、电商生态、合作模式、区域协同“九大”层面的重点举措。
   3 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四大重点领域
  依据前文提出的发展思路,北部湾经济区应从原料、研发、生产和市场“四大”重点领域入手,打造生物医药供应链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3.1 原料领域
  第一,建立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立北部湾经济区濒危道地中药材种质基因库,加强物种保护。按照原料药基地建设的要求,推动建设以南宁为代表的核心区域、以北海、钦州、防城港为代表的桂南,以玉林为代表的桂东南,以崇左为代表的桂西南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提升整体优质种苗繁育能力,保证中药材种养殖业的种苗供应。第二,建设道地药材种养殖基地。构建规范化、规模化中药材基地,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健全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第三,建立重大疾病原料药种养殖基地。以南宁、玉林为核心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基本药物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第四,建立种植技术培训和人员输出基地。加强中药材高层次和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形成中药材优秀技术人员输出基地。
   3.2 研发领域
  第一,提高中医药研发水平。依托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模式,构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中医药实验研究共享平台,构建有效的研发人才激励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突出壮瑶民族药特色,加强药企在中药新药、中药二次开发、壮瑶民族药制剂、壮瑶民族医药保健品等方向技术创新,推进中医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第二,提高生物医药研发水平。坚持“因企制宜”的原则,通过创新医药研发模式、构建仿创结合研发战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研发风险防范与控制、优化研发人才激励等手段,提升医药研发合作效率,构建“官-产-学-研-企”的多元化药企研发模式,在化学药、兽用化学药、生物技术药、海洋生物药和生物仿制药等领域实现突破。    3.3 生产领域
  主要从中药制造业、化学药制造业、生物技术制造和医疗器械制造业四种生产领域入手,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企业生产向产业化、精深化、品牌化、集聚化方向转型。一方面,在中药制造业方面,促进中成药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引导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向精深化、集聚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道地药材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拓展保健酒、药膳、功能性食品、保健香袋等中药保健产品。另一方面,在化学药制造方面,借鉴印度化学仿制药发展经验,大力发展化学仿制药和化学仿创药。
   3.4 市场领域
  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依托康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广西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医药边境贸易,积极借鉴九州通“快进、快批、快配”等医药物流商业模式,建立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通过整合北部湾经济区丰富的中药资源、文化旅游资源,鼓励发展中药产业、中药养生文化旅游、医疗保健产业间协调发展;鼓励研发外包服务迅速崛起,服务外包创新性发展,将医药外包行业培育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发展新的增长点。
   4 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先进经验,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情况,本文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
   4.1 培育龙头,加强引领示范,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支持与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引领带动。通过精准扶持,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库,选取广西圣宝堂、广西方略药业等具有高成长性的龙头企业入库,打造龙头产业基地。支持与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助力弯道超车。提高广西维邦制药、广西昌弘制药等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水平,推动中小企业在差异化、小众行业的细分市场中成为该领域的强者和隐形冠军。优化中小企业研发、生产激励机制,对自主研发企业给予补贴和政策扶持,创新并扩展企业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借鉴长三角模式,优化企业合作,通过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企业加强合作。
   4.2 扩大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带动,提升园区集聚发展支撑力
  采取以园招商、项目招商等形式,以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中泰崇左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为主要招商主体,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项目、扩投资。创建“小微企业服务券”、“创新创业券”等服务券种,为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创新环境。精心策划关联性高、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化项目。加强北部湾经济区独特优势的宣传力度,借鉴四川模式,制定“一企一策”,积极引项目、扩投资。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实施税收减免等方法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生物医药企业迁入北部湾经济区,增强园区集聚带动力。
   4.3 拓展产业链条,优化生物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体系
  借鉴生物医药“湖北模式”、“贵州模式”,延伸中药材种植养殖、医药制造业和医药流通链,延伸医疗技术服务产业链,加快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打造生物医药全产业链。依托北部湾经济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基础,有条件的引入基础生物陶瓷、高分子材料等生产企业,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拓展;借鑒“云南模式”,积极推进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延伸并创新发展大健康产业,实施中医健康旅游、中医文化弘扬等项目,培育产业新增长点,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下游拓展。完善基础配套,构建生物医药配套体系。加强南宁经开区、高新区等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生产相关配套设备、园区厂房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体硬件配套体系;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配套,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平台、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强化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建立药品追溯市场化长效机制,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软件配套体系。
   4.4 拓展合作模式,面向东盟,实施市场开拓战略
  依托北部湾经济区丰富的中医文化资源以及壮瑶民族药特色,利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机会,加强医药文化推广。一方面,实施品牌塑造战略。巩固医药传媒,提升市场销量;通过资源重组,扩展品牌影响力;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拓展销售渠道。创新医药分销模式,科学规划出口渠道,避免医药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实现合理布局,提升医药产品的市场覆盖水平;建立企业出口渠道联盟,降低渠道建设成本,分享销售渠道、仓储、运输等资源,实现资金与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相互渗透,化解医药企业出口渠道资金约束问题,增强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
   4.5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提升核心集聚区的辐射与带动能力
  坚持“经济互补、园区互动、资源共享、借力发展”,通过生物医药产业跨区域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化规模与集约效应。一方面,优化区域协同合作机制。积极借鉴和总结武汉生物产业园区、成都生物产业基地、贵阳生物产业基地等地区生物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北部湾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建立产业对接机制;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与武汉、成都等生物医药产业较为发达地区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在玉林、崇左等地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明确利益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完善区域协同合作支撑。加快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到东盟国家的铁路网和公路网,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基础设施支撑,改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现金奖励或人才落户优惠政策等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人才,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推进区域产业合作资源有效共享,健全人才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32):39-112.
  [2]苏月,刘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29(11):123-128.
  [3]刘志高,张薇.中国大都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分叉过程及动力机制——以武汉生物产业为例[J].地理研究,2018,(7):1349-1363.
  [4]宁华,程祖强,刘敬东,等.四川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关键因素分析及发展建议[J].科技促进发展,2017,13(7):602-6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2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