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面临问题与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面对高职艺术类学生就业难、就业层次偏低等问题,各种教学改革手段需引入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在针对教学效果提升的流程性革命的翻转课堂教学下,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然而学生就业所需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提升仍然遇到瓶颈。文章根据高职艺术类人才定位,细分学生就业所需职业核心能力,从认识论出发审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艺术;翻转教学;认识论
  中国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6-0043-03
  作为教学活动,最终目的就是教有所成,学有所用。在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各种教学手段、技术都是在不断探讨如何能更有用的学习。所以从学习目的出发,更容易找到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1 面向就业的高职艺术生能力需求
  为就业做准备,高职艺术生需要具备什么能力?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定位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其中突出强调三个点:第一为“复合型”,第二为“创新型”,第三为“技术技能”。复合型,强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别于中职艺术生;创新型强调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技术技能强调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别于侧重学术研究的本科艺术生。
  作为强调“技能”的高职艺术专业学生,艺术专业各项技能是必须掌握的基础能力,包括艺术创意与表现等各方面技能;而对“复合型”的要求,则体现在职业核心能力上,包括三部分: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的基础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的拓展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的延伸核心能力。
  2 高职艺术类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职艺术类教学突出能力本位,一方面要满足学生对技能掌握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复合与创新能力,传统教学毫无疑问遇到了瓶颈。
  1)学习基础差异较大,传统教学众口难调。高职学制一般有三种:第一是学考生,高中毕业,多半没有艺术基础,因为文化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本专业;第二是自主招生,中职毕业生,包括专业对口与不对口两类学生,即使专业对口的学生,在职中时所学习的基础课程也不一定相同;第三是三二分段生,校校对接生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中职到高职的课程循序渐进,但学生的升学压力小,体会不到高职学习的重要意义。面对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传统统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显然存在较大的弊端,在有基础的学生已经感觉知识不断重复产生厌倦的情况下,没有基础的同学却还感觉比较懵懂。
  2)学习主动性不强,传统教学难以激发兴趣。高职艺术生大多来自文理成绩不佳,考本科甚至高职其它专业无望的学生;而对于艺术的追求又不似本科艺术生那般源自内心的热爱,许多选择本专业的学生甚至是贪图艺术表面看上去的好玩、有乐趣,简单易学;艺术专业的学费是其它专业的一倍,所以能就读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一般家境都不会太差,有的甚至有家族企业背景,毕业只是为了拿个证书,完全意识不到读书的价值;还有的学生单从课程名称判断,认为职中与高职所学的内容差不多,意识不到高职学习的重点与重要性。基于这几点情况,学生往往表现出学习主动性不强。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激励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犹如推磨般,推则动一下,不推则停滞。
  3)学习专注性不够,传统学习难以持久。高职艺术生学习专注性缺乏,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不强,在学生印象中,艺术类的课程不需要太多的知识构架,传统课堂对知识内容的讲述比较难引起或持续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课堂纪律较差”几乎成了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课堂形象;其二,对学习任务参与的持久性不足,艺术学生容易对事情产生兴趣,但往往虎头蛇尾。传统课堂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任务,学生刚接受任务时可能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而当事情复杂化,完成一项任务要综合多方面考虑,他们就会开始退却,而以更简单的方式草草应付作业。
  4)学习干扰因素较多,传统教学难以顾及。因为专业的特殊性,高职艺术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团活动,各种展览、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兼职,往往会对其学习形成干扰,出勤率较低是本专业学生一个较大的问题。这势必对传统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缺勤,系统的知识学习往往会被割裂;有时即使人在课室,但也因为太多的社会活动导致精力不足,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
  3 基于学习认知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从学习认知论出发,重新审视翻转课堂教学。从良性的教学结果来看,我们不仅要收获优质的教学课堂,还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翻转课堂要帮助学生不仅提升专业技能,还要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学习活动是从“学”到“习”的过程。“学”是接触新知识,“习”的本意是小乌反复地试飞,在百度词条中,“习”表示:(1)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2)对某事熟悉。(3)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4)相因。(5)实践。孔子特别强调“学而时习之”,可见在“学”了之后,更需要的是“习”,学用相长,才能达到学有所成。
  从认识论的角度來看,人接受新知,达到内化的方式有三种:同化式的知识内化、顺应式的知识内化和渐进式的知识内化。翻转课堂就是合理的运用渐进式的知识内化。
  3.1 观念上引导学生接受新的学习方式
  首先,在对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观念的转化上,要循循善诱。翻转课堂的开展不能在学生毫无准备的前提下介入,《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从先进的教学理念出发,给学生看成功的教学案例,激发他们求学的欲望。这是看似与教学无关,但却十分事半功倍的环节。只有让学生接受了翻转的学习方式,渴望自己能学有所成,才有机会促进其主动学习。
  同时,在推行翻转教学的全过程中,每进行一个环节就要强调一次这就是翻转带来的好处,让学生能主动意识到学习的收获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从而更加提升对翻转教学的认可。   在与学生联结,获得学生对翻转教学方式认可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五常”,从被动的接受,到积极实践后的感知,达成最后的认可。
  3.2 意识上强化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萌发了主动学习意识,开始对翻转课堂这种新形式产生好奇心之后,再推行课前学习,才能更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由成功案例这种鸡汤灌入式的认知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激情,但如果在体验的过程中不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感,认知就会走向对立面,学生会逐渐认为成功只是别人的事情。所以接下来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求教师做到用心体会、及时调整。
  课前:课前的学习是翻转教学很重要的学习环节。理想状态下可以达到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认识的角度,让学生第一次接收新的信息编码,为新旧编码的重组做好准备。但如前所述,课前学习存在的困扰包括学生主观的厌学情节与客观的学习条件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灵活的理解“课前”这个环节。在课上学习紧张,课外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适当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但任务要求一定要明确,有明确的任务指引和学习情况检验方式。同时,要建立微信群及时帮助同学解决自学环节中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从课前学习开始老师就是陪伴的,进而认识到这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课外学习压力大,课时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将课前学习环节安排在课堂中,老师不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提供学习帮助;在学生课外学习压力大,但课时又比较紧张时,可以采取分组翻转的方式。即老师将需要翻转的知识点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同学有一周以上的时间准备知识点自主学习,包括相关调研、资料准备、制作PPT等,在学习的过程通过微信群向同学们汇报学习进度,如此,有一部分同学较深入的进行了自主性知识构建,而其他同学也是在关注的过程中进行了知识点的初次认知,教师在此过程中把握方向,避免错误的信息注入而干扰学习。
  课前环节是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进行流程革命的重要体现之一,但在词意上可以广泛的理解为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次认识,要达到初步自我内化的目的,并非强调在上课前完成,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而灵活调整。在此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提升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多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同时,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学习内容的准备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而且在此环节中要有教师的陪伴,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马上解决,但是可以引导进一步思考,以保证错误的信息不会先入为主的干扰学生的认识结构。除此之外,同伴学习也很重要,可以互相督促,职业沟通、团队合作、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心理平衡等职业核心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课中:课中是新知识第二次认知的过程,理想目的是学生能对自身的认识结构进行调整,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而翻转课堂中比较常使用的小组讨论、游戏等教学手段达到的效果并非很理想。激烈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大家更关注的是别人的观点,而游戏则往往容易陷入形式的趣味性。所以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也要分层次,第一轮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导向下展开讨论,第二轮则由学生将讨论结果分组反馈给老师,再一次在老师的问题导向中思考。以书籍设计封面方案为例,课前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完成了书籍封面设计初稿,课中首先由老师分组互相进行设计方案审稿,要求学生从创意、形式、工艺等方面提出改稿方案,有方案结果的小组再邀请老师参与审稿,在此过程中,老师对改稿方案再次发问,由学生回答,解决方案是否可行的问题。经过至少两轮不同层次的知识内化,由问题导向深入,学生能快速理解并执行,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高效。
  此外,针对课前分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承担知识点翻转的学习小组在课中第一轮学习中承担老师的角色,以PPT汇报的形式面向全班同学讲授知识点,过程中以提问、游戏等方式与同学互动,教师监听,有错误或含糊信息产生立即介入纠正并阐述清晰,以免构建错误的知识信息;第二轮由学习小组带领大家进行理论转化的项目实操,每个小组成员分头指导,加大了学习支持力度,教师在此过程中巡逻、发现问题;第三轮,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再一次梳理,结合实操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强调本单元知识重点。经过三輪的新旧知识碰撞,学生已然能很好的重构出新的知识框架。
  课中环节是教学之本,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双主体翻转学习中,学习小组通过带领大家一起深化知识技能,而彰显领导力;作为脚手架的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却十分关键,看似只是问题的抛出者,其实是通过严格的层次递进,逐步带领大家朝创新创业的思路发展。
  课后: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课后环节往往是任务的完善与技能的熟练提升,是课中知识内化的延续。针对艺术生知识理解能力不强的问题,5分钟反思与老师的针对性指出问题非常重要。5分钟反思是要求学生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或理论或任务做出5分钟的提问式思考,并在网络学习平台提交文字性表述;老师则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形成总结同样发布于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课后强调的是反思,也是帮助师生理顺逻辑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进而为下一单元的翻转做准备。再次调动了大家自我管理、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4 翻转课堂教学的反馈与建议
  4.1 翻转课堂教学的反馈
  翻转课堂教学依托于信息技术而诞生,要求学习的三阶段有网络、终端的配合。这也为许多学生以“没有流量…播放不了…平台出错,提交不了作业”、“回家没有电脑”为理由而不认真学习找到借口。针对设备问题,首先教师要在备课环节至少做好两手准备,其一是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电脑操作学习;其二是要同时利用移动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当一种设备出错,可以启用另一种设备继续教学。此外,在实在技术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可以运用传统的学习手段,但是保留翻转流程的三个环节。比如学前任务是上网查阅资料,可以改为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市场调查;无法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则课中统一播放。总之把握知识内化的规律,循序渐进是关键,任何的技术与手段都为此服务。   翻转课堂进行流程革命,为什么问题重重?基于对高职学情以及传统教学瓶的思考,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法改进十分必要。从问题分析的对立面来看,翻转传统教学形式似乎是可行的:一方面,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与学习干扰因素多的问题,翻转课堂将系统知识分解成若干知识点,并且录成视频,跟不上正常进度或因其它事务耽误了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学习视频,加强学习;另一方面,针对学习主动性、专注性不够的问题,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讨论深化,都积极的调动学生参与,通过参与,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也有较好的发挥空间,故表现的重点都在学习任务的完成上,形成良性循环。翻转课堂颠覆传统教学流程,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协作任务的方式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然而,理论上完全可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遇到了重重问题:
  1)学生意识上,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式。
  2)课前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感觉学习负担增重。
  3)小组讨论流于形式,不能达到真正内化。
  4)信息技术与设备匹配不足,学习体验不佳。
  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呈现的问题纠其最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中的翻转课堂假想了完美学习状态下的学生——学生会很乐于接受主动的学习任务,学生具备利用信息化学习的一切条件。而事实上,高职的学生首先是一个能自我判断的个体,不似小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恰巧相反他们从本能上会抵触老师提出的要求;其次高职学生的学习惰性既表现在课堂上,也表现在课堂外,是对“学习”这件事情的不感冒,所以在没有意识到重要性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课前学习,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这是老师出于偷懒的教学方式,甚至认为老师什么也没有教,都是自己学习的,那何苦還要交学费;再者,高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不及本科学生,比较缺乏针对性的调研活动,课中的讨论环节也往往比较肤浅,所探及的问题都源自自己的经验和想当然。
  4.2 翻转课堂教学建议
  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突出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艺术类课程教学的重点,翻转教学是有较的手段,但需要灵活理解与操作。
  1)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站在岗位就业的角度考虑,让学生感觉学以致用,鼓励接触实际项目,发现问题。
  2)翻转教学,翻转的不应仅仅只是流程,而应是“教”与“学”的重心,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为本,即使形式上对课前、课中的内容进行调整也是可取的。比如,课前的学习压力如果比较大,或自学无条件,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在课上完成自主学习环节。
  3)翻转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课型与学生接受能力,甚至可以以少部分人翻转带动大部分翻转,以积极解决高职艺术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节。
  教学模式与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矛盾中寻找突破口和平衡点。先进的方法要本土化、本校化、本班化,合则用之,否则改之,不能固步自封,一切都应以顺应市场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
  5 结论
  由此可见,翻转教学一方面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另一方面更是对学生的适应性提出了新要求,单从教学流程上改变,不足以契合所有的学生进行学习,故而,我们需要从学习认知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翻转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国荣,艺术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5.
  [2]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
  [3]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 (28): 8891.
  [4]卢晓燕.基于项目导向的翻转课堂在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
  [5]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10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