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化旅游是当前世界上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旅游和文化的联系不断加强对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已经成为安徽省开发潜力最大的旅游区块,并且文化旅游资源质量和富集程度都很高。但是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制约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如何进行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文化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3.017
  文化内涵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一个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决定着该产品的档次和品质。当前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特别是从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感受地域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重要内容。在旅行游玩中,人们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希望在旅游中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各地的旅游产业想要得到旅游者的青睐,就必须充分发展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赋予旅游产业更多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1 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
  当前,世界的经济发展形势已经逐渐发生变化,旅游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旅行方式和旅游项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文化和旅游在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交融,文化和旅游产业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也是各国政府推行经济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式。
  我国的很多地区都进行了文化产业和旅游相结合的实验和研究,很多人认为,文化旅游相融合就是将分散化的旅游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其中的區域特色、区域文化和精神文化,并要通过营造文化风情,将其中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出来,让文化内涵赋予旅游资源新的灵魂。[1]
  2 皖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2009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该示范区是一个结合区域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示范区。在地理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含了包括黄山市等六个市级地区同时包含安庆市的一个县,总面积达到了3.8万平方千米,区域内的总人口超过了1000万。示范区以东的地区是我国的长三角地区,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同时示范区还和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接壤,形成互补;向西则连接着长江的黄金水道,与洞庭湖、庐山和张家界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相连接。东西相连接构成了一个旅游经济圈,为示范区提供了众多游客。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其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区域间的旅游和文化资源相融合。
  2.1 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成后,皖南地区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区域文化。该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有着较高的品质。其中包含着众多世界级的文物古迹、世界级的森林公园、国家级的旅游景点以及22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该地区还是山脉和宗教的聚集区域,拥有很多全国知名的山峰,如黄山、九华山等,甚至在古代都有很多文人墨客到此游玩。同时当地也是宗教富集区,有以九华山为中心的佛教旅游区和天柱山为中心的旅游区,还有以铜陵、马鞍山、芜湖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区。这些都为皖南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2]
  皖南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并且品质较高,特别是涉及人文资源的部分就更加丰富,该地区的人文历史、宗教信仰、传统节日和饮食特色等都有非常丰富的底蕴和内涵。随着人们对于文化旅游产业需求的不断增加,皖南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开发空间。
  2.2 文化旅游产业效益有所提升,产业链相对薄弱
  皖南地区的区域资源优势非常大,并且很多都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产业中所蕴含文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同时旅游人数和旅游经济收入也在快速增长,有着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在2010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经济总体收入就增加到了36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收入的29.1%,其中旅游产业创造的价值为528.21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6.56%,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共6941.07万人次,占据全省接待人数的42%,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发展前景广阔。
  虽然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势头,但是该地区的发展水平仍然无法和其本身拥有的资源相匹配。按照其发展现状来看,缺乏对资源深层次内涵的挖掘,并且旅游产品形象的塑造也有待提升。示范区的旅游发展模式依旧比较落后,完全依靠各大景点和住宅、宾馆等吸引游客。但是游客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和放松,示范区内现有的事实无法达到要求。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这样的旅游模式无法让游客与旅游资源形成互动,也就大大降低了旅行的趣味性。同时各个景点和景区之间也没有形成较好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相互之间争夺游客,无法形成良好的区域协同发展。同时示范区还面临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分散,这就完全无法形成一个文化旅游的产业链。[3]
  2.3 旅游形象不明确,无法进行资源整合
  旅游品牌和旅游形象是一个区域的名片,只有获得较高的知名度,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各个地区景点都设计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并且每个城市宣传也都拥有了一定名气。例如,芜湖的旅游品牌形象就是“皖江明珠,梦幻之都”,池州的旅游形象为“生态池州”,宣城的旅游形象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但是单个城市塑造的旅游形象都比较片面,不容易产生集群效应。
  设立区域示范机构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品牌效应,地区品牌知名度在增加了,相对的游客数量也就有所提升,更加能够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作为一个旅游资源集群,其本身也具备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那么对示范区内的所有城市景点进行综合的概括和提炼,是构建整体旅游形象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只有将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旅游形象,才能体现出示范区的资源集群和文化集群优势,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3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相关建议
  在资源如此丰富、文化底蕴如此厚重的条件下,示范区内仍然无法进行深度的资源开发,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从实际发展来看,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必须要根据地区现实情况,将“区域经济一体化”思路贯穿于经济发展,贯穿于经济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具体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上来说,就是让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分布更合理,区域内相互配合,将文化内涵融入旅游項目中,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针对这些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3.1 区域之间进行组合发展
  当前的旅游业竞争不仅仅是单个景区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区域整体资源的建设和开发的竞争。区域内相互合作,整体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主要方式,也是各个城市景区实现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主要手段。同时由于文化的区域性,各地区想要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整体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出本区域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特色。并且区域发展文化旅游还需要各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为地区合作奠定基础。
  因此安徽省政府可以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对皖南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的布局,打破皖南地区的行政划分界限,对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重新调整现有的资源分布格局。在总体的布局上,可以将黄山景区作为资源整合中心点,树立区域整体发展理念统筹开发,将文化与旅游景点相结合形成黄山和徽文化旅游区、九华山天柱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同时与周围地区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徽杭休闲旅游经济带,将皖南高速公路作为皖南地区发展的连接线,实现旅游规划的一体化。
  3.2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形成互动发展
  旅游产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对文化相关产业的使用,将文化产业资源与旅游产业资源进行深入融合,增加旅游产品的品质,让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通过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来,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形成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景区,同时也离不开宾馆酒店、交通和商品等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想要形成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村、影视演艺等多方面进行合作,推陈出新构建新的旅游景观和景点。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将当地的木雕、砖雕、竹雕等制作成为工艺品,或者进行教学,吸引游客学习传统手工艺。而具有徽韵特色的黄梅戏和傩戏也是吸引游客的文艺表演之一。通过将这些项目进行融合,可以大幅增加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游客娱乐体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3.3 加大营销力度,整合旅游形象
  要对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必须要将区域内的各种景点、资源进行整合,塑造出鲜明的整体形象,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对整体形象进行宣传。塑造形象时,要根据本地区的地域特色进行,例如对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整体形象塑造就可以定位为风雅皖南、梦里徽州。同时还要加快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景区合作,建立起旅游平台,形成一个服务更加全面、体验更加完善的旅游区域。
  4 结 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想要提升区域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就需要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进行区域之间协同发展,不断加强产业之间的互动,加强营销力度塑造地区旅游形象不断促进皖南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宏.四川省体育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105-108.
  [2]陈忠菊,谢荣霞,薛天庆.基于SWOT分析池州市体育旅游开发的可行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6):125-127.
  [3]颜小燕,张俊红,王传平.对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3(2):21-2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项目编号:gxyqzd2016428);2016年安徽省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项目“安徽历史街区旅游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AHLYZJ201617)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商科联盟安徽省中国旅行社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7sjjd118)。
  [作者简介]王西涛(1978—),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0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