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WOT分析的白沙绿茶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耦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海南白沙绿茶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很大。通过SWOT分析探讨白沙绿茶文化系统与旅游茶业耦合发展优势、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分析结论,分别运用优势机会(SO)战略、优势挑战(ST)战略、劣势挑战(WT)战略和劣势机会(WO)战略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白沙绿茶文化系统 旅游产业 耦合 SWOT分析
  海南“白沙绿茶文化系统”以当地黎族的古老茶园和白沙农场60年历史的绿茶生产基地为基础,融旅游、科学研究、文化、欣赏为一体,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1白沙绿茶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耦合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s)
  1.1.1科研价值高
  白沙绿茶主要种植在距今70万年前形成的陨石冲击坑中,是我国唯一认定的比较年轻的,也是世界少有的伴有陨石碎块的陨石坑,是非常珍稀的地表太空旅游资源;存在未被解释的神秘现象:在坑西侧某处,摄像机在此处不能正常使用,手表被磁化等。
  1.1.2营养丰富
  白沙绿茶生长的陨石坑范围内土壤中许多植被残留物日益堆积,表层腐殖层深厚,表土层40-60厘米左右,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生物活性较强,含矿物质超过50种,陨石坑范围内的白沙绿茶所含氨基酸、酶类、芳香物质、多酚类和生物碱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于其他同类产品,成品茶的水浸出物指标43.2%和水溶性灰分志标71.4%,远超国家规定的34%和45%的指标。白沙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河水产生的雾气萦绕于陨石坑中,造就独特的白沙高山云雾茶。白沙绿茶因而较之同品种与同样技术种出来的茶,口感好、种植时间短,汤色清亮;陨石坑范围内种植的茶叶,口感、品质、功效则明显加强。
  1.1.3品质好
  茶树嫩度、净度、新鲜度一致符合规定标准的鲜叶为原料,采用精湛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白沙绿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无杂梗、色泽绿润有光,香气清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细嫩匀净,滋味浓醇鲜爽,饮后回甘留芳,耐冲泡。成茶既有中小叶茶树品种清高之香气,又有大叶茶树品种之浓醇滋味。
  1.1.4制作工艺精湛
  “白沙绿茶”制作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以优良茶树品种的芽芯、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和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芯叶制作而成。其主要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摊青-杀青-揉捻-烘干-车色。
  1.1.5生态化种植
  从病虫害防治方法来看,白沙茶农经过上百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古老、原生态的防治害虫方法;白沙绿茶厂自制“土生物农药”,利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作生物农药,保证了原生态种植的优势。
  1.2劣势(Weaknesses)
  1.2.1茶文化提炼不够
  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可提炼成旅游产品。白沙茶文化丰富,涵盖茶文化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包括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养生文化、采摘文化、加工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黎陶茶具文化等,但现有旅游产品中所蕴涵的茶文化内涵不够丰富且挖掘层次较浅,造成茶文化旅游产品有形展示不够充分,旅游开发结构层次单一。
  1.2.2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目前开发的产品内涵还不够丰富。主要包括:一是体验式旅游产品。游客在白沙绿茶茶园采摘,现场体验采茶、焙炒、品茗的乐趣;二是白沙“民俗风情游”子产品。游客赴朝阳村观赏70万年前的“天外来客”陨石坑奇观,体验采茶品茗之乐。三是农家乐产品。观天坑(白沙陨石坑)、品天茶(白沙绿茶)是罗帅雨林山庄体验农家生活的子项目。限于观光型、体验型两类旅游产品。
  1.2.3知名度不高
  白沙绿茶历史文化积累较少,其品牌影响力主要在本省,在省外知名度不高。游客到海南一般很少将其视为特色旅游纪念品,因而销往省外数量较少。
  1.3白沙绿茶的机会(Opportunities)
  1.3.1旅游资源丰富
  周边有以陨石坑、红坎瀑布、阜喜温泉、白沙温泉、江排水域、南渡江源、邦溪坡鹿、南开石壁、向民蝙蝠洞等自然旅游资源;新村新石器遗址、什才遗址、印妹遗址、黎苗少数民族村落和阜龙乡革命根据地等人文旅游资源。
  1.3.2茶文化渊源已久
  白沙黎族先民上山采摘野生茶树鲜叶,晒干泡水饮用的习俗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考证,近千年前,黎族人民采摘五指山脉的野生大叶茶治病。先民发现,茶树叶用热水冲泡后饮用,不仅清醇爽口,而且具有消除腹胀、清肝润肺、清热降火等功效,于是将茶树当“神树”来保护,后移种于山寨周围。相关民间传说传诵至今。海南野生大叶种茶是从茶的起源中心,四川金佛山野生大叶茶逐渐演变而来;明正德六年《琼台志·土产》中就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记载。
  1.3.3白沙红色文化积淀深厚
  白沙是“白沙起义”起源地,也曾是琼崖特委和琼崖纵队司令部驻扎地。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琼崖纵队战士常采摘茶樹鲜叶饮用或当药使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白沙保持这一黎族饮食文化,垦荒种茶、制茶,打造出白沙绿茶品牌。
  1.3.4茶文化旅游日益受到重视
  白沙依托“白沙绿茶”等品牌,结合旅游业,挖掘茶园景观、河谷溪流、黎族文化等资源,打造集生态茶叶生产、茶园观光休闲、黎族文化体验、乡村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原生态茶园小镇。
  1.4挑战(Threats)
  1.4.1同质产品竞争激烈
  1.4.1.1海南本地茶业品种多,各具特色
  除了海南特色的红茶、绿茶外,还有雪茶、兰贵人、苦丁、水满、香兰、鹧鸪、辣木、槟榔果等茶。五指山雪茶,又名绿雪茶,宋代时曾为贡茶,选用五指山野生雪茶鲜嫩叶芽,色泽银绿,密布白毫,叶底嫩白,匀齐如雪;海南兰贵人,即人参乌龙,是中国历代宫廷供茶。兰贵人选用海南五指山绿茶为原料,配以海南岛特产的香草兰和美国花旗参制成;海南苦丁茶选用五指山区野生大叶冬青苦丁茶树嫩叶,属苦丁茶冬青植物的一个品种,树龄近千年,叶面蜡味苦味淡而回甘浓;水满,在黎语里是古老、至高无上之意,水满茶意指海南绿茶中至高无上的贡品茶。水满茶是五指山野茶,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区,产量少;香兰茶是海南岛最具特色的天然添香茶,以有“世界天然食品香料之王”称誉的香草兰与高档红、绿茶作原料,具有国际流行香型;鹧鸪茶主产万宁东山岭,汤色清亮,口味甘甜,味甘。鹧鸪茶能清热解毒,有降压、减肥、健脾、养胃等功效,还可防治感冒,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灵芝草”;槟榔果茶为天然保健饮料,含有人体多种氨基酸及丰富的碘、钙、铁、胡萝卜素等;海南辣木茶里面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2013年,五指山妙自然茶业有限公司从云南引进国家茶树保护新品种“紫娟”与山林中的藤、花、蕨、桫椤等300多种植物链共生,培育出热带雨林新茶“雨林紫鹃”。比较而言,雪茶、兰贵人、水满茶、鹧鸪茶等历史悠久,有独特的文化特质。   1.4.1.2海南已形成诸多著名茶品牌
  白沙附近的琼中、五指山等市县不乏海南名茶。海垦茶业集团琼中乌石白马岭茶业分公司生产的白马岭牌红茶、绿茶,2018年底被评定为“海南名牌农产品”;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五指山金鼎红茶”就已成为当时海南省主要创汇产品之一。金鼎金毫红茶和毛尖绿茶赢得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宗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程启坤、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施兆鹏等国家级专家的高度认可。
  1.4.1.3海南开始打造茶文化为核心的农旅结合体
  金江茶文化产业园位于五指山,海拔最高900多米。当地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经专家考证属生产名优茶叶特佳产地。园区是集茶叶生产加工、茶行业交流、茶文化体验、茶养生度假休闲、茶农民俗体验、茶艺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园;雨林茶乡共享农庄,位于五指山市,是集“茶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为一体的海南首个茶文化主题公园。
  1.4.2白沙黎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白沙黎族自治县是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国定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白沙近80%人口生活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约30%。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白沙绿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造成负面影响。
  2白沙绿茶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对策
  2.1采用优势——机会(SO)战略,以利用优势,把握机会
  2.1.1发挥自然、文化资源禀赋优势
  一是打造精品绿茶,将原生态优势尤其是陨石坑独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柯佑鹏(2015)认为,白沙绿茶可以长期“绿”下去。因此,应迎合现代人追求天然无公害产品心理,将白沙绿茶发展定位为有机产品,打造绿色、生态白沙绿茶为海南高端旅游商品,凸显白沙“好山水好风光出好绿茶”的品牌优势。二是打造白沙旅游文化精品,通过媒体宣传讲好白沙绿茶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故事,丰富白沙绿茶品牌的文化内涵。
  2.1.2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茶旅结合。茶文化旅游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耦合下的旅游新业态。朱世桂等(2008)认为,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茶俗、茶事活动、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可衍生出休闲游、农业游、乡村游、养生游等多种旅游业态。白沙应打造“农旅结合、以旅兴农、以农强旅”的发展格局。二是文旅结合。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要素,旅游是文化发展的载体。白沙可通过文旅结合彰显绿茶文化的生命力,通过绿茶文化为核心的多样文化丰富旅游产品内涵,通过多元旅游产品为白沙绿茶文化体系壮大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三是生态旅游与特色农业结合。向游客生动展现生态、民俗、农业特色,将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带动农民致富。
  2.2采用优势——挑战(ST)战略,以利用优势,积极应对外部挑战
  2.2.1充分发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
  找准自身优势,主打“神秘”牌、“营养”牌、“生态牌”,将白沙绿茶文化打造为研学型旅游产品,对其生长的陨石坑现象、独特生长环境下造就的高营养价值、制作工艺、原生态防治病虫害方法等开展研究,将旅游、文化、教育、科研有机联系起来,突出其神秘、营养、原生态等特征,赋予这些特质新的旅游消费功能。
  2.2.2发挥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优势
  白沙绿茶文化系统是海南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农耕文化。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业的精华所在,柯佑鹏(2015)认为,其是融活态性、动态性等特点为一体,包含生物资源、生态景观、民俗文化、传统村落、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等在内的复合型农业生产系统。白沙绿茶可以推动其农业生产系统、独特的农耕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统一起来,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发展”同步,推动乡村振兴。
  2.3采用劣势——挑战(WT)战略,以减少自身劣势,应对外部环境挑战
  2.3.1挖掘白沙特色绿茶文化
  白沙应充分挖掘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优化旅游产品要素,提升竞争优势。白沙绿茶文化体系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贸易、旅游等行业,可以从史学(白沙绿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社会学(白沙绿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等)、民俗学(饮茶习俗,黎陶茶具文化等)、交流学(针对白沙绿茶的国内外研讨交流、茶艺表演、采摘加工活动、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等)、文学(典故、传说、散文诗等文学形式)、教育(以茶育人、以茶作诗画、以茶作礼、以茶配歌舞等)、医学(养生文化、营养与健康等)、美学(成品茶外观设计、命名、包装设计、宣传广告等)、旅游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自然生态文化(白沙陨石坑文化、特有的生态杀虫方式等)等方面开发。
  2.3.2优化茶文化旅游产品结构
  优化白沙绿茶旅游产品结构,推动文化协同发展。结合茶文化,融合第一二三产业,可以开发多种旅游产品:(1)研学型旅游产品——探究白沙绿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白沙饮茶习俗,研究黎陶茶具文化、白沙茶特有的生态杀虫方式等;(2)体验型旅游产品——采摘加工、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诗画、以茶歌舞、以茶作礼、茶艺表演活动;(3)人文旅游产品——茶文学推广、红色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农耕文化旅游等;(4)康养旅游产品:养生旅游、营养与健康等;(5)自然生态旅游产品——陨石坑文化、茶园探奇等;(6)会展旅游产品:召开国内外研讨交流会、差文化休闲博览会、茶文化美食节茶叶节、茶文化节、茶文化旅游节等。
  2.4采用劣势——机会(WO)战略,以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自身劣势而获取优势
  2.4.1做大做强现有旅游产品
  现有白沙绿茶旅游产品主要有观光型、体验型两类,较单一,但其作為白沙较成熟的旅游产品、海南省内知名的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白沙绿茶文化体系要实现“旅游+”,可基于现有良好的乡村旅游品牌与产品基础,以及自身发展定位,在更高层次上规划建设,提升体系能级,加快形成具有白沙特色与较强竞争力的绿茶文化产业体系。
  2.4.2推进原生态茶园小镇建设工作
  区别于省内外其他茶文化小镇、茶文化产业园,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依托茶园景观、河谷溪流及黎族文化等资源,“茶”“旅”结合,正在力争成为4A级景区。这个发展定位是其他类似小镇、产业园所没有的。要形成竞争优势,白沙绿茶文化体系可以原生态茶园小镇建设为依托,走景区化发展之路,顺应全域旅游发展趋势,由点及面,全面提升自身整体形象,从而提升社会影响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3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