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瑜伽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瑜伽起源于古代印度,20世纪60年代传入西方国家,成为备受大家推崇的健身方式,深受年轻一代喜爱。20世纪80年代,瑜伽以气功的形式传入中国并掀起新浪潮。瑜伽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正处于也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目前瑜伽教学内容的问题较多,要如何解决瑜伽理论和实践的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瑜伽  教学内容  实践
   自上世纪80年代,瑜伽传入中国以后,发展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就如何改善瑜伽教学内容提供了思考。
  一、目前瑜伽教学内容长期存在的显著问题
   (一)瑜伽理论教学部分显著存在的问题
   瑜伽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理论、技术、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三种教学内容为主。但是现在的学校瑜伽教学内容主要以技术或技术和理论相结合为主,没有一所学校的瑜伽教学是以理论为主。瑜伽源于印度梵语,含义为集中注意力,引导并应用注意力。瑜伽课程教学中,应先确定瑜伽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表明以提高注意力和培养良好的心态选择学习瑜伽的人数较少,大部分人对瑜伽的意义了解不深入,纯粹为了减肥而练习瑜伽。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瑜伽望而生畏,认为选修瑜伽课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很高,对瑜伽课程的学习持一种不正确的动机,这种偏颇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对瑜伽教育的基本原理、瑜伽文化和体式编排的理解和吸收,导致瑜伽教学效果不佳。高校瑜伽的教学主要注重拆分瑜伽的体式,通过技术细化来讲解瑜伽动作,并未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瑜伽文化。瑜伽教学内容里包含的冥想,对帮助注意力集中有较大好处,但是瑜伽教练并没有将其作为主要内容传授。瑜伽教学对理论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
   (二)瑜伽实践教学部分长期显著存在的问题
   在瑜伽的实践教学中,只是仅仅向学生讲授瑜伽体式的功法,没有阐述瑜伽体式的生理功效和心理功效,或者是教师在这方面的讲授不够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困扰不同,没有将学生分类小班化进行授课,可能会有较多的学生跟不上课程的进度,或者受伤,最后降低学习瑜伽的兴趣。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标准,很多高校对瑜伽课的内容规划完全是从校外的一些俱乐部照搬过来,或者是结合其他院校的瑜伽课程,在内容上进行编制,并未依自身的需求进行内容编排。
   二、改善瑜伽教学内容的漏洞
   (一)瑜伽理论教学部分能做的改进
   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瑜伽教育的思想基础是静思与超越性、自然与自性、整体性。静思与超越性思想即静下心来沉思(冥想),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超越自我,提升个人境界,达到“身、心、灵”的统一。自然与自性思想是指瑜伽练习者要遵循人体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自律进行自我净化,向神圣的境界发展。整体性思想是瑜伽练习者不仅要锻炼身体,更要重视心理和心灵的完善。瑜伽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瑜伽体式的动作技术要领是重要的,瑜伽体式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也是应该被牢牢铭记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瑜伽体式的来源。瑜伽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的目标,不再只是追求运动技能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将目标扩展至学生自身感受和心理的需求,这种目标更加贴近学生实质性的要求,满足学生最真实的需要。
   (二)瑜伽实践教学部分能做的改进
   现代医学证明,瑜伽体式对个人健康和保健治疗方面具有益处。在瑜伽实践教学部分,不仅向学生讲授瑜伽体式的功法,还应该向学生阐明瑜伽体式的生理功效和心理功效。比如,“三角伸展式”的生理功效是:提升消化系统的功能,舒缓坐骨神经痛,拉伸脊柱,增强腿部力量和稳定性等;心理功效是:集中注意力,增强意志力和舒缓压力等。被调查学生反映“经常练习三角伸展式,皮肤状态也越来越好了”。从侧面反映瑜伽对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教师在瑜伽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瑜伽体式的生理和心理功效,让学生感受瑜伽在促进个人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瑜伽改善身体的不适状况向学生讲述瑜伽套路编排的原则,让体式顺位;瑜伽体式的生理和心理功效应贯穿瑜伽体式的讲解中,引导学生利用瑜伽进行自我修复、自我完善。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困扰,瑜伽实践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等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每位学生的柔韧性、肌肉力量和平衡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不一致,教师在教授瑜伽体式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易到难,先让学生练习每一体式的初级姿势,学生掌握初级姿势的基础上,再慢慢过渡到高级姿势。若学生初级姿势也不能完成,教师也不要强求学生达到标准,可让他借助瑜伽带和瑜伽砖等辅助教具完成瑜伽体式。因材施教原则。瑜伽体式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功效,教练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合理的选择适合该学生的体式,切不可将不同类型的学生放在一堂课里传授相同的知识。对于一些没有瑜伽天赋的学生,他们的肢体可能较硬,这时不能操之过急,容易受伤,更给学生学习带来阴影。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学习兴趣,选择不同层次的瑜伽课程,并实时地向老师反映自己的学习进度,主动地学习。教练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针对性学习的内容,做到动静结合式教学。
   三、结语
   自从上世纪80年代,瑜伽在中国流行开来后,因其有明显的减肥塑形的功效,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其中以年轻女性群体最为突出。但其实长期坚持锻炼瑜伽,不仅有助于减肥、塑造形体,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提升气质,提高身体柔韧性,提高人的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心态。有句俗语这样说,“筋有多长寿命有多长”,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帮助人们提高柔韧性,并达到身心合一。但是在学习瑜伽的过程中,学生不能掌握学习的真谛,不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好瑜伽,主要是教学的理论实践内容出了问题。瑜伽理论教学重视程度偏低,应该强调瑜伽的修身性。实践教学中,不能只是简单教授技法,要讲清瑜伽体式的生理心理功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中,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參考文献:
   [1]周兰萍,时静.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瑜伽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7).
   [2]罗雪.高校瑜伽教学内容浅议[J].科技资讯,2017,(28).
   [3]王静宜.高校健身瑜伽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J].运动,20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8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