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心理学教育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不断的融入运动心理教学,以有效为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就学生而言,在我国高校内体育教学当中融入心理教育,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体育项目的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以及体育实践能力,这就说明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及针对学生的具体做法做出了深入的讨论。
  【關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运动心理学 教育分析
  
  一、简要分析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是指能够被应用于体育教育以及运动教学方面的一种心理教学方法,当前,我国的各大高校体育教学当中都能够应用运动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给教师的体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能够更好地揣摩学生的运动心理。运动心理学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一种心理学种类,它主要是通过研究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理过程作为主要依据来对学生进行具体化的心理指导,运动心理学的分布范围十分的广泛,在各种体育竞技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覆盖程度。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三种运动形式为校园内的体育竞技活动、综合体育训练活动和校园内部体育教育。这三个方面都广泛的应用了运动心理学的教学范畴,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心理教学指导。
  运动心理学,在以前是对我国的各大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但是到目前为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运动心理学逐渐应用到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体育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
  二、在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推广运动心理学的必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运动心理学在我国各大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不难看出,在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推广运动心理学是当前的时代所需。
  运动心理学融入体育教学当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运动心理素质,如果学校在举行重大的体育活动时,学生可以一种强大的心理素质去应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我国当前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升,而造成我国高校内学生体育素质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心理教学,这就导致学生的运动心理素质低下,不能够进行正常且适当的体育运动,造成了学生回避体育运动以及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为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往往会因为心理素质不佳而对体育训练造成一定的误解,不能够进行正常的体育训练,也不利于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运动心理引导,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训练产生一定程度的畏缩心理,导致学生在进行正常课程训练时,不愿意主动的参与。
  三、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期间增强综合素养的做法
  运动心理学能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运动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及引导,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教师的体育训练当中。笔者作为一名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到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训练时的内心活动,所以在这方面也更有发言权,为此,笔者针对学生如何才能够应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做出了具体应对措施讨论。
  首先,学生应当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运动心理学引导,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及配合教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体育综合能力。由于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以作为学生一般都不愿意去积极的听教师的讲课内容,这就导致运动心理学的教学课堂氛围低下,我国的体育教学质量也达不到国家的标准。因此,作为学生就必须要提高对于运动心理学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去融入教师的课堂,认真地听取教师讲解有关运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课程,从而不断地在体育训练中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来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体育实践能力。
  其次,学生应当充分的了解到运动心理学的具体内涵,才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学指导,学生要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例如,在面对大型的体育活动时,学生应当有一个强大的心理作为支撑,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体育项目的比赛活动,从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也可以在进行重大比赛时进行自我心理活动的调试以及调整,可以通过做深呼吸以及听音乐的形式来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从而更好的进行体育活动的训练。
  最后,学生应当积极的配合教师的运动心理疗法,通过各种运动心理疗法的实际教学训练来不断的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心理控制的方式来进行体育运动前心理的调试,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体育教学活动当中。与此同时,学生应当不断的进行消极情绪的控制以及处理。针对在体育课堂上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学生要进行自我的情绪控制,进而能够把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当紧跟教师步伐,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训练来促进培养自己的积极学习态度,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体育训练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言不难看出,在我国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了我国高校的一项重大教学培养内容。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积极的进行运动心理课程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在体育课程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体育训练项目的高效化培训,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融入运动心理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尤其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情绪投入到体育训练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石红.慕课视域下运动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8,(04):38-39.
  [2]李红香.高校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6,(02):79-80.
  [3]宋淑英.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教学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8):20-21.
  [4]游蕴琦.运动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92-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0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