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产品的构成内容逐渐复杂的同时,间接计入费用不断增加,由此对成本计算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动力推动下,作业成本法应用而生。在分析作业成本法的内涵和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最后,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使用程序和优点三个方面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内涵  原理  条件  程序  優缺点
   作业成本法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应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改变了传统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将活动作为间接成本分配的合理依据,价值链作为成本管理模式。将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发生的缘由,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使不可控制的间接成本变得可以控制。
   一、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作业成本分析(ABC)是一种基于作业和成本动因理论的成本计算方法。它计算活动的成本并收集成本计算的对象。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在于成本动因理论。基于这一理论的ABC原理是基于两个基本的理解。首先,活动消耗资源,产品消耗活动。活动被视为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中介,资源成本根据活动对资源的消耗分配给活动。活动追溯到基于成本动因的产品成本生成过程和积累过程,最终得到产品成本。其次,成本导致活动的发生,活动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制造成本核算中。它从多个成本池收集制造成本,添加多个分配标准,使用一系列基于活动的成本动因分析率,根据导致制造成本的各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并将收集到的成本逐个分配给各种产品。总之,以作业成本法为成本分配的基础,以作业成本为基本对象,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分配方法的区别
   (一)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传统的成本法以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其内容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而不包括产品的管理和销售费用。在投入生产前,企业可能存在着只注重生产过程成本,不注重管理过程费用,忽视产品开发成本的问题。作业成本法以各种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将作业作为资源与产品之间的过渡环节。作业成本法下的生产不仅限于生产领域,还包括产品的总成本。
   (二)分配基础不同
   在传统的成本法下,完工产品被认为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原因,而间接成本通常是按工时、机械工时或水电费在产品之间分配的。这种方法对于间接费用较少的情况较为适用,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产品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以产量作为产品生产动因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由此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分摊基础不再局限于传统成本法所采用的数量分摊基础,从而增强了间接成本与实际产品消耗量的相关性,提高了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一)成本会计法应用条件
   首先,在企业产品成本结构中,材料成本和工资成本水平较低,间接成本水平较高,企业规模较大,管理层对产品成本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生产过程多样化程度较高或间接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也适用于作业成本法。在作业成本法中,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可被分为订单处理、调整准备、生产协调、质量检验、存货搬运、机器运转及维护等方面,有利于企业生产费用的管理,对企业成本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其次,产品品种多样。如果企业产品种类单一,那么由于产品的品种较少,大部分费用都属于直接费用,就可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当中,无需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当同一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多时,需要在产品之间分摊间接成本。有许多类型的活动和长链的活动。为了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
   (二)作业成本法使用程序
   首先,为了准确描述企业的经营链,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营和资源消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确认,找出企业的成本动因。根据其在资源流动中的地位,可分为资源动机和活动动机。然后,将同类业务合并到活动中心,根据活动中心建立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库。其次,根据资源动因,将各种资源价值支出分配到作业成本数据库中。对于那些无法直接确定的,就需要以合理的量化手段作为标准的,即按照资源动因进行合理分配。最后,根据成本动因,将从作业成本核算库中收集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中,并计算每个产品或服务的运营成本。输出量决定消耗的工作量,消耗的工作量决定要承担的工作量。最后,在汇总各种产品的成本时,应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直接成本和作业成本,然后计算总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一是为成本管理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在科技不断发展、生产制造业自动化程度逐渐加深的今天,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时假设了所有的间接费用都与直接人工、机器工时或产品数量有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假设并不能完全反映成本对象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关系,因而容易造成成本信息的错误。作业成本法根据资源动因将间接成本分配到活动中,然后根据活动动因将作业成本计算到成本对象中。实现了资源与成本对象的对接,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的不足。其次,扩大了成本核算的范围。这种以活动为核心的多维成本对象构成的成本核算体系,能够把握资源流向成本对象的关键,便于成本的合理计算,便于对企业特定的产品、服务、客户、市场及其组合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除上述优点外,作业成本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员工的访谈调查过程耗时长、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较为主观、不能轻易更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总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管理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下,随着大家对作业成本法认识程度的提升,这种成本核算方法依然是先进的。必将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
  
  参考文献:
   [1]赵丽.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4).
   [2]张晓霞.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J].时代经贸,2018,(09).
   [3]郭小红.小议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8,(11).
   [4]陈丽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财会学习,2018,(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9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