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作业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决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企业长期以来将“产量-成本”间的依存关系,促使企业将成本核算中心逐步转向完整的作业链条,同时在此前提下构建基于作业成本的本量利分析计算模型。与传统的成本决策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并能够为企业产品作业一体化运行提供高效服务。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所学经济学知识以及高级会计师专业实务知识运用到所属企业经营决策中,通过作业成本法下本量利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客观、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本量利分析 决策
  传统管理会计根据相关范围内“产量-成本”间的依存关系,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种基本形态(混合成本最终要分解到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中)。而作业成本法是将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都合并为变动成本范畴,只不过前者与产品产量相关,后者与产品消耗的作业量相关。因此,企业在核算产品边际贡献时,不仅要考虑短期变动成本对产品销量、利润的影响,还应考虑长期变动成本对产销量、利润的影响因素。
  一、作业成本法与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及联系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
  本量利分析(英文表示: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其公式表示为:固定成本+利润=(单价—变动成本)×销量,它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和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三)作业成本法与本量利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
  传统管理会计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种基本形态,这种两分法的本质,在于反映产品与作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的相关关系,但并没有反映产品与所耗资源之间的关系。作业成本法将传统管理会计意义上的变动成本划分为长期变动成本和短期变动成本,这种成本形态划分的改变将导致本量利决策的变化,在评价产品生产投入情况及不同产品的盈利能力方面也发生改变,这就需要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重新测算。
  二、作业成本法下本量利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研究
  (一)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下本量利分析对产品生产的决策影响
  光明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工具生产制造的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一种新型钢筯预制件的实用性、价格等方面都被市场所接受。光明公司决定上一条的生产线生产该产品。已知,钢筯预制件的市场售价为680元/件,而变动成本为 280 元/件。公司相关部门预测,如果钢筯预制件投产,产量约为3300件,将使公司每年新增加的固定成本580000 元,且公司决策层要求钢筯预制件预期新增营业利润至少达到460000 元。
  通过本量利分析模型分析,假定公司产量等于销量,则达到光明公司营业利润预期目标的产量Q=(580000+460000)/(680-280)=2600(件)
  已知,钢筯预制件的预计产量是3300件。这就表明,在设备满负荷生产下,公司的营业利润不仅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且还要高出很多,营业利润总额为3300×(680-280)-580000=740000(元)
  据生产部门经理反映:若公司将钢筯预制件按批次来调配生产,只能按小批量进行生产,每批次只能生产33件。若公司生产3300件的产能下需要分100批次。同时,经过分析作业动因发现,在所有新增加的580000元固定成本中,将近200000元的固定成本可追溯到变动成本的批次相关的作业中去,如机器准备和检修作业等。在这种情况下,该钢筯预制件的本量利分析就要重新测算:
  (1)钢筯预制件的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即350元/件。
  (2)钢筯预制件与每批次相关的长期变动成本200000/100=2000(元/批),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钢筯预制件产品所分摊的长期变动成本为 2000/33=60.6(元)
  (3)钢筯预制件总的固定成本减少=380000 元(即580000-200000)
  根據上述可测算,新产品线本量利模型下的保利产量即为:
  产量Q=(380000+460000)÷(680-280-60.6)=2475(件)
  在作业成本下,通过本量利决策模型下,企业每年预计的生产批次为:2475÷33=75(批),且批量成本实际发生额为75×2000=150000(元),它允许光明公司降低其总批次成本。
  假定钢筯预制件只能按更小的批量来生产(每批次只能生产20件),此时每件钢筯预制件的批次成本即为2000÷20=100(元)。则其本量利模型的保利产销售量将改变为:
  产销量Q=(380000+460000)÷(680-280-100)=2800 (件)
  企业每年预计的生产批次为:2800÷20=140(批)其批量成本实际发生额:140×2000=280000(元)
  结论:
  一是假定钢筯预制件每批产量不变,以作业成本为基础所确定的保利产量决策结果将低于传统模型下所测算的结果(2475<2600)。
  二是假定钢筯预制件随着批次的增长相等,在每单位批次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其总批次成本上升(280000〉150000)
  三是每批生产量越低,需要增加的批次则越多,需要增加批次相应增加了总批次成本(与批别级作业相关的长期变动成本),并抬高了保利生产量,进而改变原来的产品生产决策。
  (二)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下本量利分析对产品盈利性评价影响
  甲公司是一家灯具生产企业,现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台灯和吊灯。两种产品的单价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变动成本如下表所示。
  按照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假定其共同制造成本(50000元)按两种产品的产量来分配,台灯的单位成本:458.33元﹝计算过程:9500+50000×100÷150)÷100﹞,单位利润是51.67元(480-458.33);吊灯的生产成本为553.33元﹝(11000+50000×50÷150)÷50﹞,单位利润为46.34元。
  假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下本量利分析,台灯单位成本为385元〔(9500+29000)÷100〕,其单位盈利为95元(480-385);相反,吊灯单位成本为640元〔(11000+21000)÷50〕,单位盈利为-40元(600-640)。
  结论:按照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台灯和吊灯均为盈利产品,企业应当生产这两种产品。但在作业成本法下,以现有价格来安排生产,吊灯盈利能力较差。采取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会导致成本计算结果不同,进而影响产品盈利能力的评价,作业成本法不仅考虑产品的短期变动成本,而且考虑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作业量,使得决策更具相关性和科学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作业成本法与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入手,阐述两者各自的定义及联系。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本量利分析方法在企业应用中案例分析,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2]陈倩倩.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本量利分析[J].财会月刊,2012(26):44-46.
  [3]何静洁.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6):75.
  (作者单位:金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9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