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出导向法”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指导作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二娟

  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很大冲击,传统模式中重知识传授,轻技能锻炼的问题愈加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实用能力的提高。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针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提出了“产出导向法”,该理论应用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通过对产出导向法的定义和内涵的阐述,探究了“产出导向法”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75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英语教育经历了蓬勃的发展期,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型高素质双语人才。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冲击,虽然英语教育为国家战略的实现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对于英语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的批评也从未间断过,传统模式中重知识传授,轻技能锻炼的问题愈加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实用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效果,专家、学者对于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也不乏其数,一方面他们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应用,比如任务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另一方面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寻找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先进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
  “产出导向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新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该理论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被提出来的,到2013 年,该理论也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2014 年年初,文秋芳将该理论修订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同年 10 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该理论被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 POA。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该理论非常关注,经过近 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在中国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旨在探索符合中国学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新理念。“产出导向法”之所以受到外语工作者的青睐与它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是有关系的,自从这种方法被提出以来,部分英语教师就将这种方法应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用实践教学来检测“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效果。比如,张文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产出导向法”;刘小杏以实证研究“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欧阳娟也对“产出导向法”进行了以教学实践。然而,有关“产出导向法”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并不多,主要研究“产出导向法”的定义和内涵,以及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研究。
  2 产出导向法的定义和内涵
  2.1 产出导向法的定义
  “产出导向法”源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然而,“产出导向法”中的“产出”与“输出驱动假设”中的“输出”相比,它不仅强调产出结果,而且也强调产出过程。“产出导向法”提倡“学习中心论”,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它认为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的内驱动力要靠产出结果获得,通过“输入”过程则是促使“产出”活动得以完成的手段和方式。在“输出—输入—输出”的模式中,学习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输出”,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产出”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将输出与输入对接,为解决我国高职英语课堂存在的典型问题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2.2 “产出导向法”的内涵
  “产出导向法”将传统的导入部分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先探讨问题,再根据问题情况,制定与之相符的学习目标,使传统教学中结构化的导入和效率低下的学习内容可以得到避免。“产出导向法”将“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三个教学理念有机融入教学流程中,形成了以教师作为中介的“驱动—促成—评价”一体化的教学流程;教师通过输出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知识的局限和缺乏,给学生形成一种知识的“匮乏感”和“压迫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内心深处给自己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教师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输入活动中完成驱动阶段设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对象合理组织教学,教师根据学习的需要,聚焦单元学习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实施“选择性学习”,教师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做出相应的取舍,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具体语言输出要求进行输出尝试,教师参考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一连贯的产出任务,让学生在课上课下完成,然后在下次课上进行输出展示,并且结合单元学习内容,为学生安排难度相似的新任务进行输出训练,“产出导向法”提出的强化课堂的语言输出训练,充分体现了“學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的教学理念,能够避免出现“学用分离”的现象,实现学以致用;“产出导向法”模式下的评价包含了即时和延时两种,即时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输入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教师给予即时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区别,它将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促成阶段,这种形成性评价有据可依,可以使传统教学中因为考虑到人情等其他因素而给出不准确的形成性评价结果的现象得到避免。延时评价主要针对学生最后的产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性产出和迁移性产出做出评价。
  3 “产出导向法”对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作用
  3.1 有效解决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是国家教育部组织实施的课程,随着职业教育全面推进,高职院校扩招规模加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师生比下降,教学资源匮乏,因此,提高效率是高职外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高职外语教学要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创造出较高的教学质量。“产出导向法”的“学习中心论”是专门为中国高职外语教学环境而创设的理论和方法。“产出导向法” 创造教学情境,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对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国家历史等方面进行相关了解,“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与中国外语教育环境非常契合。“产出导向法”提出的“学用一体”假设能够解决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问题。英语的“产出”能力是职业竞争的核心需求,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一直是“产出”能力不足,因此提高英语的“产出”能力成为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基于中国国情和教育实践,“产出导向法”把提高学生的“产出”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更多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3.2 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和技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就是“反思性思维”,它的主要原则就是内心要对传统观点、新理论、新问题有质疑的勇气,经过质疑提问后,根据自己的谨慎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对该问题进行推理,推理的过程要合乎科学,符合逻辑。“产出导向法”的“全人教育说”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尽量设计出新颖的授课模式,使学生的思维维度、广度和深度得到滋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善于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勇于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质疑,也勇于对他人、甚至是权威进行质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提问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会的到提高。
  3.3 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Achard(2004)提出: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将学习者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知识有限,无法顺利进行语言的有效输出。语言输出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在自信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激发和启动,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主动学习。另外,教师能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决定了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数字化网络技术的普及,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背景已经发生变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与话题相关的背景资料,无论是文字、音频还是视频。如果课堂话题涉及社会文化心理时,可以将Ted 演讲作为学生的课外语言信息资料;如果课堂话题涉及名人简介,罗琳等成功人士的演讲既可以贯彻“产出导向法”的“全人教育说”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相关话题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相关话题在具体情境的使用和内涵,在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使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到提高。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托,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实现课前信息的导入,将英语学习与英语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用英语参与到互动和交流中,使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实现“学用一体”。
  3.4 使语言教育转化为“全人教育”
  TBLT任务设计的基础是需求分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行教学,然而,理论可以实现的环节在实践中却很难实现,主要是因为需求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从个体需求上分,而且需求既要考虑外在需求也要考虑内在需求,从维度上分,需求分短期需求、长期需求等多种需求,另外,需求在个体的发展和经历中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产出导向法”以“学用一体”为理论指导,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为理论支撑,运用“产出”导向,促使学生进行“产出”实践,然后认识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局限,从而发现并且确定自己对于英语的具体学习需求。“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中的“教师主导”主要提倡将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媒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解,还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积极激发学生进行内省和发现自我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需求分析。在整个“产出”实践活动的进行中,学生和教师都在探索和发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自身英语学习的目标,从而使自身的语言学习需求更加明确和清晰,对自我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准确,可以说,在“产出导向法”的理論体系中,需求问题成为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和“全人教育”的催化剂,它使语言教育转化为“全人教育”。
  4 结语
  “产出导向法”主要针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所出现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习和运用分离”的问题,为中国外语教学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产出导向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摒弃了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学习中心说”作为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指导的方式使学生完成语言的输出练习,教师在课堂给学生一些特定的语言知识和材料,加强学生的输出训练,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应用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李燕.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7).
  [2]王艳.“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性作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8).
  [3]邓海龙.“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理念、假设与流程[J].外语教学,201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