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易金平 王文博

  摘 要:互联网时代充满新的机遇与挑战。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普惠金融顶层设计逐步健全,支持体系日渐夯实,普惠金融服务供求快速增长。今后,还需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正确应对挑战,积极创新,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制度环境和战略规划,改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与配套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普惠金融;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0-0120-03
  普惠金融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普惠金融在我国就已萌芽,经历20多年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金融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状况。总体来看,尽管国家十分重视,普惠金融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其根源在于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与传统金融的内在矛盾。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互联网开放、公平、透明、全覆盖的特性恰好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不足,为普惠金融发展带来新契机。依托互联网,如何抓住新时代的机遇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公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完善金融体系,成为业界研究热点。
  一、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最初源于“Financial Inclusion”一词,发源于小额信贷,经历了微型金融,最终形成普惠金融。2005年,联合国在小额信贷年会上对普惠金融做出界定:在成本可负担的情况下,以全方位、有效的方式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世界银行将普惠金融定义为,在一国或地区,优质的金融体系应该为所有人提供价格合理、形式方便的金融服务。我国政府2016年初颁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普惠金融界定为: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这些定义从不同角度对普惠金融进行界定,归纳起来,普惠金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人的金融权。认为金融权是人权的一部分,就像人们享有生存权、自由权、财产权等权利一样,个人或集体应该能够通过公开透明的渠道,以合理的价格获取平等的金融服务。二是服务对象为多层次的客户群体。一个合理健康的金融体系,不应该忽略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发达或是落后,金融机构应该对各层次的客户群体提供价格合理、便捷的金融服务。三是服务内容多元化。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市场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普惠金融要以更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如保险、投资、基金、股权等;四是金融服务的广泛性和可持续性。普惠金融侧重于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但也要建立一个惠及所有需求群体的金融体系,让其能够在普惠的基础上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普惠金融顶层设计逐步健全
  1.制定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成为这一时期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准则。规划强调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规划指明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方向,从机构体系的构建、产品规划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同时要求加强监督,为普惠金融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陆续出台支持政策
  为加快普惠金融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2016年2月出台《关于2016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5月颁布《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2017年9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估计释放流动性3 000亿元;201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预计最多释放流动性7 700亿元。
  3.新设银监会普惠金融部
  2015年,银监会专门新设普惠金融部,该部门主要负责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监管包括P2P网贷、小微、三农、以及融资性担保机构等在内的普惠金融业务。成立普惠金融部有利于综合推动所有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弱势群体、产业及地区,有利于治理互联网金融的混乱局面,推进立法工作,建设健康的网络金融环境。
  (二)普惠金融支持体系日渐夯实
  1.信用體系初步建立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对各类主体采集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对居民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定级。截至2018年9月末,央行征信系统已经收录8.7亿自然人和2102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基本上为国内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有信贷记录的3.7亿人,可形成个人征信报告、得出个人信用评分的2.7亿人。
  2.支付体系逐渐完善
  一直以来,农村和欠发展地区受到基础设施、地理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支付方式单一,结算困难,传统条件下农村居民想要获得金融服务必须长途跋涉“进城”才能实现。为此,中国人民银行着手完善支付体系,一方面推进农商行发展,便利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另一方面建立全国联网的农村金融清算中心,极大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
  (三)普惠金融服务供求快速发展
  1.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不断提高
  《2018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近年来,银行业网点建设呈现出网点轻型化、设备智能化、服务特色化等趋势。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达22.8万个,金融机构乡镇机构的覆盖率达96%,存款、贷款、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全国97%的行政村。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5万亿元,同比增速8.9%;涉农贷款余额是达32.7万亿元,同比增长5.6%。   2.新型金融服务不断涌现
  一是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长迅猛。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放首批支付牌照以来,通过四次大洗牌,至2018年底,共有243家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2016年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复合增长率达110.9%,2017年、2018年第三方支付支付交易规模分别超过200万亿元、300万亿元。二是P2P网贷快速发展。据网贷天眼研究院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P2P网贷正常运营平台1 609家,贷款余额为11 045亿元。三是众筹行业影响不断扩大。《中国众筹行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上线众筹平台正常运营294家,2017年众筹项目76 670个,其中成功项目69 637个,占比90.8%,实际融资约260亿元,同比增长19.6%。
  3.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他们对金融产品的潜在需求不可忽视,随着互联网日渐普及,农民开始关注各类金融产品。特别是涉农保险,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可能会受到自然灾害、意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巨大损失,出于风险规避,农民会越来越多选择各类保险业务来降低损失。此外,农村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也加大了养老、医疗保险的需求。
  三、互联网时代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十分迅猛,移动互联网资费大为降低,普及率提高很快,地区差距较小,截至2018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11亿,手机网民规模超过8亿。互联网时代到来,为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机遇,让普惠金融依托互联网加快发展成为可能。同时,互联网时代普惠金融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一)互联网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机遇
  1.金融服务可全面覆盖
  在互联网全面普及背景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线上形式为互联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不受传统金融机构物理网点的制约,也不需各种专业化设备。由于技术日渐成熟,使用门槛降低,而且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快速发展、价格降低,互联网终端产品得到普及,即使偏远地区的客户也能轻松自由地获取网上金融服务,普惠金融覆盖率全面提升。
  2.客户规模化提高利润率
  由于广大互联网用户自发参与度较高,通过互联网发展金融业务,能够把零散的客户汇聚起来,实现集聚化效益和规模经济,提高金融机构利润率。
  3.有效收缩经营成本
  互联网时代,可以大幅节省营业网点建设成本和设备购置成本,产品开发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也可大为减少。同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也能大大降低。
  4.征信难度降低,风险相对易控
  互联网通过用户信息记录,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快速高效获取客户的信用状况,大幅降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有效抑制风险。
  (二)互联网时代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
  1.技术安全
  黑客等网络攻击者通过技术手段,入侵企业、个人信息库,散布病毒等,严重危害了互联网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互联网交易安全建设任重道远。
  2.监管难题
  一些非正规的机构和个人在网上变换各种身份,钻着政策“空子”获取非法利益,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还较为困难。
  3.信息风险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对于信息的来源、可靠性、时效性人们有时难以做出准确判断,极易在信息洪流中被诱导,误入陷阱,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违法活动。
  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
  互联网时代下,把普惠金融与互联网有机结合,高效利用,才能更好落实普惠理念,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平等、优质的金融服务,才能促进金融公平,完善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普惠金融制度环境和战略规划
  1.健全法律制度与政策引导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以解决金融机构良莠不齐、金融产品标准缺失等问题,让普惠金融在一个良好环境中发展。其次,加强政策引导,让金融机构自觉遵守市场规范和行业准则。在政策制定上还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差异、文化差异、受众差异,制订差异化政策,使普惠金融在不同情况下实现多样化发展。
  2.完善普惠金融战略规划
  根据国情,设计并优化适合当前形势需要的的普惠金融整体发展蓝图。我国普惠金融戰略规划要准确定位,供给方的准入制度、规模控制、风险管理等问题要有清晰的标准,需求方的分类、场景、引导等也应明确和加强。此外,还要对相关部门职责作出明确要求,凝聚部门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改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与配套体系
  1.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时代,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除了物理网点、金融服务工具等,还包括网络基建、平台开发、产品互联、信息分享网络等新内容,推进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可使普惠金融在互联网时代搭上高速快车,迅猛发展。
  2.完善支付系统和信用体系
  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支付方式,开发出能连接大数据分析、线上交易系统、信用系统的高水平综合性支付系统。通过整合这些平台可有效评估并控制风险,提高支付效率,巩固网络普惠金融安全性。同时,加强信用体系构建,提高信用体系效率,给予失信群体相应惩戒,净化普惠金融信用环境,让人们充分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信用的重要性。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1.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拓展更多新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借助现已较成熟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拓展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蚂蚁借呗这一支付宝旗下的借贷产品,依托支付宝庞大的用户基数,供给方蚂蚁借呗通过信息技术,提供了在用户承受能力之内的信贷产品,需求方获得了所需金融服务。这一双向选择极大提高了市场交易双方的搜寻效率,提高成交率,缩减了交易成本,有效解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此外,在信用查询、信息联通、市场调研、政策分析等方面信息技术均能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
  2.多管齐下,加强普惠金融风险管理
  首先,科学确定普惠金融评价标准和临界指标,建立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其次,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及时发现各类电子系统的漏洞,建立安全防火墙,防范技术风险。再次,将信用体系与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数据互联,防范信用风险。最后,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网络金融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各种金融产品的风险状况。此外,金融机构自身也应该加强自律,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市场稳定。
  3.形式多样,广泛推动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首先,调查不同客户群体金融知识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群体对金融知识的接受程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进行个性化金融知识普及,让受众能够看懂、听懂、会用。其次,在宣传方式上,利用传统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推进宣传工作。在宣传主体上,要广泛发动各类社会群体参与其中,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金融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燕云.互联网与普惠金融发展[J].中国金融,2015,(9):85-86.
  [2]  邵彤.互联网金融视角下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6.
  [3]  吴志远.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协同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19,(5):127-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9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