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惠金融发展与成果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几年来,普惠金融作为一种以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快速地传播、渗入到中国的街头巷尾,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让金融走进、贴近群众,让更多人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本次调查以青岛市为例,通过分析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分行、齐鲁银行青岛分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的发展与成就,最终呈现本次调查报告,目的是以小见大,总结青岛市普惠金融发展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现疏漏或问题,提出合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青岛市;发展;成果;问题;对策
  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青岛市普惠金融发展概况
  自2016年4月21日青岛市市政府召开全市普惠金融工作会议起,普惠金融工作得到逐步实施推进,而普惠金融的落脚点和重点,必然不是在市区,而是在农村。
  据统计,至2018年初,青岛市农村地区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数量1.4个,拥有ATM机数量5.6台,拥有POS终端108.8台,人均持卡超过7张;农村地区接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银行网点327个,覆盖比率为98.96%;农村地区村级行政区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率达100%,村均拥有2.08个。这些数据意味着青岛市惠农、便农、利农的快捷支付通道已搭建成功,反映出青岛市的金融机构覆盖面广,基层金融设施趋于完善,金融服务高效、便捷、贴心,真正做到了让偏远地区的人民少走路,少费力,多受益。
  从大局来看,青岛市的普惠金融确实落到了实处,普惠金融网络的大体框架已经构成,基本达到了“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这三大目标。下面将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三大实例详细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成果。
  二、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与成果——以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分行、齐鲁银行青岛分行为例
  普惠金融,惠在农村,惠在微企;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中坚力量,农业银行在普惠金融的工作中积极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分行作为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率先推出一系列普惠贷款利率优惠政策。设立4家普惠金融服务专营支行,在全部经营行建立普惠金融业务专职团队,团队人数占全行员工总数的10%;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途径单一的问题,2018年9月,农行青岛分行专门举办了普惠金融产品推介会,邀请市政府和监管机构10余个部门、70家小微企业以及20余家媒体参加,加强银政企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普惠贷款投放进度整体加快;截至10月末,普惠贷款比年初增加6.4亿元,法人普惠客户比年初增加212个,增幅达166%。
  在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分行的头羊作用的引导下,青岛市各大城市性商业银行也紧随其后,加紧落实普惠金融政策。以齐鲁银行青岛分行为例,继2017年5月3日莱西董家山后村助农取款点成功设立后,莱西岘沽助农服务点、平度后滕家助农服务点、平度支行南镇村助农服务点先后建立,实现了由点辐射向面覆盖的全面升级,进一步延伸了金融助农惠农服务的枝梢。除此之外,齐鲁银行充分利用登陆新三板的平台优势,相继推出了投联贷、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融资、新三板信用贷等新三板特色金融业务,这些针对中小企业的特色贷款业务,进一步拓宽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借款渠道,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普之城乡,惠之民众。依附于庞大的各类银行体系,普惠金融的大体构架已经搭成,坚实牢固的后盾和深远遒劲的根系使普惠金融的细节化发展免去了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之路愈加平坦开阔。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发展与成果——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青岛市小额贷款公司自2008年底开始试点以来,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从试点之初的3家发展到了目前的50家,注册资本金从1.9亿元达到94.46亿元,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省第一。市内县级市及周边区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32家,远高于市内四区的18家,说明青岛市小额贷款公司切实发挥了惠农惠小、助农助小的积极作用。截至2018年6月,青岛市小额贷款公司历年累计发放贷款已超过700亿元,其中600亿余元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充分彰显了普惠金融特色。2017年,青岛市黄岛区民泽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城乡建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获得了“全国优秀小额贷款公司”称号,这充分彰显了青岛市小贷公司的实力和优异成绩。其中,城乡建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投资研发的“诚E贷”就是利用“互联网+”,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客户可以通过“诚E贷”在线完成申请、审批、放款的全部流程,大大提高了贷款效率。2018年8月16日,山东省首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也在青岛开张,这是“科技+金融”的创新融合尝试,专注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青岛市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普惠金融工作不断细化,向着越来越精准的方向推动着,可谓“找准症结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穷根’”。
  小额贷款公司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融资条件,另一方面产生挤出效应,打压了不合理甚至是非法的民间借贷活动。毋庸置疑,在青岛市,小贷公司正在逐步成长为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中流砥柱,与传统的金融体系相辅相成,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短板和不足之处。
  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青岛市普惠金融工作的问题与决策
  在当代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有一个全国性的难题,就是政策性便利与商业性运作的矛盾,这一问题在青岛市普惠金融的长期发展中同样不可小觑。
  金融机构是以营利为目标的金融企业,这一性质决定了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和金融的商业性必然产生矛盾。在利益导向下,银行偏好投放低风险、低利率或高风险、高利率的贷款。大企业和高层收入人群具有更高的贷款收回保障,因此更容易从银行得到大额、优惠利率贷款;小微企业和低层收入人群(多以农民为主)由于还款来源不稳定,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使银行在放贷时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因此银行对于该部分群体发放贷款时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但是普惠金融的目的就是让基层群众享受更低的借款成本,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一种高成本低回报的工作。于是如何平衡正常经營利润和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不可回避的难题。这一难题不解决,普惠金融便是空谈,要么有人打着普惠金融的幌子,占着政策的便利牟取暴利;要么普惠金融没有强大的流动资金支持,难以继续。   普惠金融的提出主要目的是惠顾难以获得大型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而这部分人恰恰又是最需要资金支持的群体;而且大部分网贷平台100元即可起投,较低的投资门槛又吸引了大量的小投资者的进入。普惠大众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初衷,与普惠金融不谋而合,这也使得P2P一经问世便快速成为普惠金融的热门形式。
  青岛市普惠金融的突出问题集中于普惠金融的热门形式——P2P网贷。P2P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典型代表,其中存在的严重的监管不力、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它在普惠金融之路上极易迷失方向。以青岛市P2P产品“开开贷”为例。2016年末至2017年初,陆续有市民反映青岛P2P平台“开开贷”出现了提现困难的问题,至2018年9月仍欠着众多投资者一年的本金和利息,上千投资人受影响而“开开贷”并未公示债券债务信息。据平台工作人员回应,一些借款人没有按期还款,导致公司内部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投资人也就没办法按时提现了。这个案例凸显出P2P借贷形式的明显问题——借贷信息不对称、平台监管不透明促成了较高的信用风险。针对此类问题,青岛市金融办紧跟国家政策,出台网贷管理办法,引导P2P回归普惠金融本质。办法中明确网贷机构是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明确了网络借贷机构小额分散的经营模式,规定单一自然人、单一法人在一个平台借款上限分别是20万元、100万元,在多个平台的借款上限分别是100万元、500万元,尽管这限制了网贷规模,但在征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除此之外,网贷机构客户资金必须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第三方存管,针对网贷平台大量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私募公募化操作予以限制,可以说关闭了网贷市场中混乱的灰色地带。
  从目前来看,P2P的监管取得了较大成效,在这基础上如何引导P2P更好地发挥互联网优势进行普惠金融工作,还需相关部门继续努力。后续工作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征信体系。
  建立健全的征信体系,是降低金融信用风险的治本之策。在“互联网+金融”的熱潮下,普惠金融通过搭乘这股东风,可以大大提高自身效果和速度,但唯有依靠健全的征信体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普惠金融是一种基于信用的金融模式,而不是扶贫的慈善产品。如果没有信用体系,金融机构用于普惠金融的资金和服务,便如无人看守的佳肴,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这便丧失了普惠金融的初心和意义。以普惠的模式促进金融业的长远发展,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才是普惠金融的最终目的。近年来,青岛市着力加强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18年8月20日,全市共59家金融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月均查询量达到20余万次,信用报告的奖惩应用进一步强化,对失信行为形成有力约束和惩戒。在此基础上,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渠道,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18年1月-7月,青岛市中小微企业通过平台实现融资成交额1.6亿元。除此之外,青岛市为信用良好企业提供通关便利服务,以此鞭策、鼓励企业提高自身信用建设。同时,青岛市大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811个行政村开展集中评级授信工作,评定30个信用村,A级以上信用户7335户,授信总额14.8亿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普惠金融正在“信用”的安全限制内,朝着更加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30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