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两型社会建设中“两型技术”纵深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两型技术的纵深发展对两型社会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两型”消费意识偏弱,两型技术研发和创新不足,扩散速度较慢,缺乏有效的“技术池”净化机制等制约因素,所以应当着力培养“两型技术”的社会偏好,建立两型技术屏障筛选机制,构建可持续的激励政策体系,完善资源与环境压力的倒逼机制,并加强“两型技术”的转化与推广,以推进“两型技术”纵深发展。
   关键词:两型社会;两型技术;纵深发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两型技术的培育、转化与扩散”(NO.12C0100)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17日
   一、引言
   2007年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行以后的一段时间,学术界曾兴起一股研究浪潮,但是其中作为两型社会的核心引擎的“两型技术”得到的关注却并不多。如今,有关两型社会的研究成果在追赶社会热点的研究阵列中有日趋式微之势,所以针对两型技术的研究更是少见了。然而,不能忘却的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依然来自于科学技术,要构建特定型态的社会必须打造相应的技术内核,究其根本,两型社会建设不能失去两型技术作为技术支撑。目前,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已逾11年,此时探析两型社会建设中两型技术的纵深发展问题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二、“两型技术”的界定
   要从字面上界定两型技术并不难。简新华(2009)认为两型技术是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资源的技术,是减少排放、污染防治和优化环境的技术。在理解两型技术概念时,有两个关键问题值得把握。其一,在这个概念出现之前,就有“低碳技术”、“循环技术”、“绿色技术”和“生态技术”等近缘概念存在,那么提出两型技术概念是否多余?其实,这些概念之间有相通的一面,但是又有各自所强调的技术属性。显然,两型技术必须具备资源集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属性,它明确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交流之间输入和输出关系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更适合于讨论两型社会建设的语境。第二,不能把两型技术简单的理解为某类专业的降低资源消耗、节能减排或者污染治理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减少其他技术应用对资源和环境的负作用,可以称之为“强式”两型技术),这种理解就过于狭隘了。其实只要运用的某类技术相比传统技术而言具有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面影响,那么这类技术就可以称为弱式两型技术。如此理解,意在强调两型技术的相对性,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这个概念的外延。
   三、“两型技术”纵深发展及其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两型社会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注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作为内核的两型技术也有一个被社会认识、熟悉和接受的过程。在兩型社会建设之初,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概念推广、政策设计、制度安排、舆论造势与文化导向等方面,在两型技术发展进程上一般还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两型社会建设时日的拉长,两型技术应当逐步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内化成企业的技术追求,并与经济社会的全产业链条进行深度融合,此时两型技术的生成、培育与扩散将演化为系统化现象,从而形成纵深发展。两型技术的纵深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型技术及其凝结而成的产品和服务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消费者高度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催生出强烈的市场需求和购买动力,成为刺激两型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二是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企业从事两型技术开发与应用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动机紧密结合而内化成自觉行为,这与两型社会建设初期在政府部门强制要求下而发生的技术创新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两型社会建设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必须经过两型技术的纵深发展:第一,两型社会必须以两型产业为基础,不管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抑或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都必须并入两型发展的轨道,这些都高度依赖于两型技术的纵深发展;第二,两型技术有利于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并进,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疑是未来技术发展的绝对主流,但是只有通过纵深发展,才能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引领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逻辑与行进路线;第三,传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负面效应,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惊人,生态平衡已经岌岌可危,技术的影响最终还得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所以这些负面效应最终得依靠两型技术深度嵌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才能逐步得以消除;第四,只有经过两型技术的纵深发展,经济社会才能彻底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实现经济的内涵式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这是两型社会的本质要求。
   四、制约“两型技术”纵深发展的障碍
   两型技术的纵深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两型价值导向力度不够、两型技术研发和创新不足,缺乏良好的屏障筛选机制等等问题,扩散困难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两型技术”纵深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两型”消费意识偏弱。对两型产品的市场需求是牵引两型技术发展的根本力量,而市场需求最终取决于根植在消费者头脑中的“两型”消费意识。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仍然要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产品数量扩张之上,所以经济发展模式还比较粗放。受这种传统工业文明的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主要考虑是否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对产品形成的技术过程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关注较少,理解能力也不足,一时间还难以向“两型”消费意识转变。不仅如此,受预算约束的影响,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不得不考虑成本因素,但是“两型技术”的相关产品因为内化了生产的社会成本而具有更高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上表现出更高的价格,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也挤压了“两型”消费意识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两型技术研发和创新不足。当前我国仍然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两型技术”研发和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大部分作为研发和创新主体的企业因为受人才、资金和技术实力的限制,针对两型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与此同时,两型技术具有自身的特性,由于要考虑更多的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其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更多,难度更大,而且也面临更高的风险,加之市场端对“两型技术”相关产品还没有形成显著的偏好,所以在短期之内难以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弱化了企业在两型技术研发和创新上的动机,结果企业还是会习惯性地选择难度和风险先对较小的传统技术改进道路。此外,两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具有更加显著的正外部性,市场调节容易失灵,因此时常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但是目前两型社会针对两型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制度安排要么缺乏可操作性,要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策落实不到位和走样,导致真正从事“两型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主体无法得到足够的利益补偿,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其研发和创新两型技术的动力。    (三)缺乏有效的“技术池”净化机制。经济主体自由的研发和创新行为会会打造出一个“技术池”,但是其在个体利益决策逻辑之下的研发和创新行为并不足以保证技术成果的“两型”品质,因此“技术池”中的“水”可能含有大量杂质。“技术池”只有经过屏障筛选机制的净化,才能深度滋养经济社会的制造体系。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两型技术”屏障筛选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作为屏障筛选的主要端口,大量研究表明现行我国科技成果评估体系尚不完善,例如还存在缺乏法律保障,缺乏明确的“两型”价值导向,专家评估行为容易受到干扰,评估活动不够透明,公众参与度很低,甚至存在“重立项、轻过程、不问结果”的现象,这就为不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技术成果或者穿着“两型”外衣的伪两型技术成果套取国家科研资金提供了可趁之机。第二,对技术专利的审核也是重要的屏障筛选端口,但是我国目前对技术专利的审核以文本审核为主,缺乏实地和实物的多方校验,而且主要关注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对技术专利应用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影响缺乏具体的审查条款。所以从整体上说,现行专利审查缺乏预防技术专利资源与环境影响的制度设计,与“两型技术”纵深发展的要求并不相称。第三,我国现行技术评估模式仍以政府为主导,能独立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志的第三方技术估机构建设还很不健全,而且已发展起来的技术中介趁技术专利的数量爆发之机,时常帮助技术研发和创新主体投机取巧,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把关作用,反而加剧了技术市场混乱。第四,“评而不筛”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很多技术成果只停留在评估阶段,而对于评估后续的淘汰机制设计不到位,缺乏技术应用过程的跟踪与信息反馈,以至于很多不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技术成果评估之后依然在社会上大行其道。
   屏障筛选机制设计不到位,两型技术在混杂的技术选择集合中就很难凸显其“两型”特性,再加之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两型技术就更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两型技术的扩散速度较慢。两型技术研发和创新在点源上获得成功之后,必须要经历一段扩散过程才能步入产业的纵深。对于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两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突破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所以他们只可能充当两型技术的吸收体。然而,决定两型技术扩散速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吸收体的吸收意愿和消化能力。目前我国两型技术在扩散中受阻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企业吸收意愿不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化解技术彻底转型风险的实力,理论上只可能采取局部的、渐进式的技术两型化改进方案,而改进方案与作为母体的旧技术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不具备明显的、独立的效率优势和效益份额,所以大多数企业并不情愿吸收这些两型技术增量,反倒是乐意继续锁定在传统的技术轨道上,除非面临不可抗拒的外在压力。企业消化能力不足是两型技术扩散受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现实中,一些企业即使愿意吸收新的“两型技术”,也会由于不具备适配性的资产设备、人力资源和管理模式而放弃对两型技术方案的采纳。
   五、“两型技术”纵深发展策略
   “两型技术”始终贯穿着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核心理念,以技术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追求,无疑将进一步引领未来技术变革的潮流。两型技术的纵深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成功的必经之路,然而这一过程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并不表现成一个自然而然的时间序列,其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所以,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带动“两型技术”向社会纵深推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培养“两型技术”社会偏好。“两型技术”纵深发展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而“两型技术”只有得到社会偏好的牵引,才能真正得到有价值的发展。公众对两型技术的偏好形成遵循“舆论宣传与消费激励——消费行为转型——对两型产品的需求——对两型技术的偏好”的传导机制,所以应该在整个社会创造“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所以许多研究者普遍认为,这需要政府与媒体配合,围绕 “两型”主体,大力加强舆论宣传、信息推送和文化服务,以不断强化消费者的资源和环境危机意识与“良心效应”,从而引导消费者在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的约束下完成消费行为的转型,最终激发出社会对两型产品和两型技术的潜在需求。当然,消费需要经过“了解——熟悉——认可——接受——偏好”的过程,培养消费者对两型技术的偏好形成绝非一时之功,因此社会在培养“两型技术”的社会偏好上应当付出持续的努力,绝不能在两型社会建设初期“大张旗鼓”,而在之后的阶段就“偃旗息鼓”、“日趋式微”。
   实际上,培养“两型技术”社会偏好最具长效的做法是在学校教育中嵌入有关“两型”的一系列知识。要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中分层推进“两型”知识进课堂、进课本、进头脑的活动,开展资源与环境国情教育,增強学生对资源和环境危机的感知,加大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的培养力度。在“两型”教育熏陶下成长的学生,如果未来作为一般的消费者,则对两型产品有更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忠诚,对其背后隐藏的两型技术也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和辨识能力;如果未来作为科技工作者,则在工作中会有更强的资源和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够更好地把控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两型”方向。
   (二)建立两型技术屏障筛选机制。在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两型技术要向纵深发展,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在资源消耗严重、环境代价高昂的技术面前建立起一道屏障,并筛选出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技术是极其必要的。为此,要完善技术评估组织机构建设,充分发展独立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志的第三方技术估机构,强化资源和环境影响在技术专利审查中的比重,建立适合“两型社会”价值目标,并能吸收公众积极参与的技术评估体系,以期能对技术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全面预测性的评价,并建立筛选机制,淘汰“技术池”中资源和环境影响超过一定阈值的技术,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科学技术的净化程度。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两型技术及产品认证评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名录,或者建立两型技术及产品标识制度,通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印刷展现其资源和环境品质的两型标识,引导消费者选择采用两型技术生产的商品,帮助消费者进行两型技术的市场筛选。    (三)构建可持续的激励政策体系。“两型技术”的纵深发展始终离不开政府有目的的构建努力。政府作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代理者及环境监管的权力机关,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制度安排、管理模式与干预力度将对“两型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何对企业实施适当的激励,以弥补企业和有关科研机构在两型技术研发、创新与应用动力上的不足是解决两型技术纵深发展的关键。第一,应当设立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策优惠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两型技术”发展基金,直接用于支持“两型技术”研发、创新与应用。第二,要明确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具体受益对象以及相应的支持方式,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对发展“两型技术”的行为提供资金补贴,或者对从事两型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提供税收减免,对积极采用两型技术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第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部门为企业“两型技术”项目提供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服务,为企业提供信用增强服务,优先支持两型企业上市融资,开辟两型技术研发和创新企业的创业板,为两型技术的纵深发展缔造良好的融资平台。第四,强化资源效率、环境影响在政府采购中的指标权重,加大对两型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优先采购力度,开辟政府采购支持渠道,以增强来自市场需求端的正向激励。
   值得强调的是,激励政策体系还必须可持续性。在两型技术发展的初期,企业对“两型”技术的需求大部分是在政府对“两型产品”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下衍生出来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激励政策的可持续性。所以,这些激励政策的设计与执行不应当成为两型社会建设中即兴表演的舞台节目,而应当成为促进“两型技术”纵深发展的制度砥柱。
   (四)完善资源与环境压力倒逼机制。日益加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能否真正经过传导进入企业经营决策,倒逼企业吸收采纳两型化技术方案,完成技术的转型与升级,也是“两型技术”纵深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资源节约方面,资源投入品的价格与企业节约动力高度正相关,所以要进一步深化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源性投入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同时严格控制某些基础资源性产品领域的产能过剩,使各类资源性投入要素价格能够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充分体现资源使用的机会成本以及各类引致成本,迫使企业走向资源节约型技术进步的道路。在环境保护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法规建设,加强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并进一步加大环保督查频率和力度,迫使企业在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压力下转向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
   (五)加强“两型技术”转化与推广。两型技术的扩散速度之所以较慢,除了企业吸收意愿和能力不足的原因之外,还存在转化与推广方面的阻力。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大概在10%左右,据此可以推测每年有大量的两型技术成果停滞在实验室、各种奖项或者专利库中而被束之高阁。为了促进两型技术成果的转化,要着力提高两型技术成果的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努力克服信息粘滞,不断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界在两型技术成果方面的转让与交易,同时要加大两型技术成果的中试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开发。在技术推广方面,可以建立两型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两型技术的成果介绍、政策优惠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广泛开展技术宣传、信息推送、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以此促进两型技术的扩散,推动两型技术向纵深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简新华,叶林.論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J].学术月刊,2009(3).
  [2]易先忠,彭炳忠.“两型技术”生成机制与培育体制[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3]彭炳忠,易先忠.“两型技术”的概念、特征与功能[J].企业技术开发,2013(1).
  [4]曹兴,张琰飞,张伟,杨春白雪.“两型”技术研发制约因素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5).
  [5]张琰飞,朱海英.“两型”技术创新系统协同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8).
  [6]易显飞.两型社会与技术评估的生态转向[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
  [7]刘源源,刘云国.“两型社会”资源节约技术进步类型与选择策略[J].求索,2009(9).
  [8]匡跃辉.实现技术创新的绿色化——来自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实践与经验[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45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