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技工院校《基础会计》一体化课程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受到高职扩招和应用型本科的冲击,近年来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规模出现萎缩态势。本文结合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探析技工院校《基础会计》一体化课改实施方法,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整合为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接触实务信息,运用一线工具、分析方法,进行会计判断、会计处理、账簿以及报表的编制。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基础会计》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
  
  一、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是技工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人社部相继推出了部分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规划,但会计专业尚未推出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的入门学科,是学生建立会计知识体系的基础,为《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纳税实务》等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传统的授课方式下满堂灌、重理论、老套的理论教材、缺少学生互动等问题,导致概念性的理论过于抽象,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将《基础会计》教学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从而规避“重理论、轻实践”,增强学生会计理论与动手能力,培养高职业素养会计人才。
  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在了解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根据企业基本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授课对象为技工院校一年级的学生,其特点是: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抵触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性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差,主动学习意识较差;对会计行业及岗位相关知识缺乏感性认识。传统的授课模式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分离
  表现在:一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分开讲授,通常是先讲理论性内容,而后安排相关的实践性内容;二是授课教师自成一体,理论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分别由不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三是变换授课地点,理论课程内容在教室完成,实践操作课程内容在实训室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分离的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为所用。
  2.职业能力培养有欠缺
  传统授课方式下,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中缺乏对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创新精神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3.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教师是授课过程的主导,由教师制订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通常被忽略。导致结果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堂上混混沌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发挥,课堂效果不理想。
  4.考核方式不合理
  传统授课模式下,多采用单一考核方式,即终结性考核。通常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成绩。试卷的成绩可以看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程度,但并不能完全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技能的熟练程度,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性考核。
  三、《基础会计》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探析
  1. 任务驱动法
  教师将所授课程明确为几个工作任务,课堂上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学习目标。课前,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分发任务单,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工作页的情况,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操作;课后,教师针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答疑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综合评价。通过教学活动策划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2. 实物引导法
  课堂上向学生分发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将书本晦涩的语言用直观图片呈献给学生,形成感性认知,更好地了解书本知识,知识情境化,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起来。例如,存货以实际成本发出计价时,可以采用通过情景教学片,引导学生思考采购业务涉及到的部门与单据:图片演示、视频播放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也可以将原材料发出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发票、运费发票,银行结算凭证、收料单等分发给学生。
  3. 角色扮演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角色进行分组扮演出来,例如,将学生分组,分别设会计、出纳、库管员等角色,分别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对账、汇款、收料等业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建立起会计思维,形成层次递进型会计专业体系。
  4. 合作教学法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辅助,先“主”后“辅”。学生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而后教师则进行评价指导,强调技能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
  四、《基础会计》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预期效果
  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修正及调整原有课程中的问题和缺点,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水平。通过《基础会计》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预期效果如下:
  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实现双向教学,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2. 提高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工学一体化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同时进行理论及技能的讲解,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确相关理论与技能的关系,增强对理论的感性认识,提高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关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3.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工学一体化授课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及业务水平,满足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4. 提高用人单位及社会评价。判断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是用人单位及社会评价好坏,通过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及探讨,大部分用人单位对课改的效果表示认同,技工院校学生在岗位上表现出的专业能力及素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事業发展“十三五”规划[A].国发[2017]4号.
  [2]龙志伟.广东省财经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适应性及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4.
  [3]胡峤,肖家建 . 基于“MOCC”条件下基础会计教学探索 [J].商业会计,2018(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1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