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喜梅 金思瑶

  摘 要:通过从课程设置、实训实习、师资水平、考核方式四个维度分析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实现课堂讲授与实训实习的有效配合、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与能力、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这对于完善会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4.087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摇篮,更为突出“实践”。赵娟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体现“应用”性。然而,部分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阶段,实践环节较弱,学生实操能力普遍较差。会计学专业由于专业性强、市场需求大,往往是文科学生的青睐专业,伴随着高校扩招,过去的二十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然而学校的教学能力与日益扩大的学生规模是否匹配?教学效果如何?相关学者就此问题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常与培养目标相偏离,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并不充足(王琦);专业课程设置内容重复(任明)、重财务会计学轻管理会计学(邓孙棠)。实习实践方面:崔澜等人指出校内实训存在实训教材与配套教学的系统性不强、实训教学资源整体优化不足、忽视会计工作程序与规范使得会计实训教育片面追求“大而全”。曹中红也提出校外实践活动随意性强,实践活动没有明确目标,实践教学内容不确定,缺乏有效指导和监管。师资方面:金雪燕认为,“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教学”,“重科研立项、轻课堂教学”等问题导致“东拼西凑搞科研,敷衍塞责站课堂”。初国清认为,不少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进入学校任教,致使实践教学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薄弱环节,很难保证教学效果。成绩评定方面:金雪燕认为我国的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一般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形式,且期末考试偏向于记忆类知识点的考核。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文章将通过探析影响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1 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课程内容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多而杂,其中公共课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大学语文、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在所设课程中占比超过60%,而专业课则不足课程比重的40%;另一方面,由于生师比超标、教室有限等问题,很多选修课由教研室老师进行统一选择,“选修”变成了“必修”,大大抑制了学生的职业兴趣与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必然不佳。其次,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在课程安排上,大一、大二两年主要以公共课为主,大三开始大量设置专业课程。然而,大部分学生课堂学习最投入的阶段是在大一、大二,大三开始,学生陆续开始考虑实习、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等出路,也就放淡了对学校课程学习的重视。也因为大四学生的考研复习、面试、培训、考证等任务,大四学生时常发生学生缺课、逃课行为。老师对互也无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1.2 实训实习环节薄弱
  学校实践环节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部分。校内实训主要包括会计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会计认知实习主要是到企业进行参观。但是,学生并没有参观与专业相关的会计工作内容与资料,企业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和主要业务。期末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实训,实用性比较高,通过手工做账,学生熟悉了会计工作的各类凭证,较好地理解了平时在课本上所学的大部分理论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但是,对会计学其他方向的实训安排较少,例如与实际工作相接轨的出纳、成本会计专门业务的实训。而毕业综合实训主要借助财务软件实现,而这一实训环节在时间安排上往往先理论、后实操,这种安排对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很难接受和想象具体的操作方法,致使部分学生因为理解不到位,在实际操环节出现很多问题。同时,上机的次数有限,每次上机只能完成布置的业务内容,而细节上每一步分别是什么意思,在整个做账过程中有何作用,有何影响,往往不能细细琢磨;在校外实习环节,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加之会计学专业学生众多,多数高校都是实行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即校内的实习指导老师联系一些单位,统一安排部分毕业生的会计实习岗位,而大部分毕业生由于资源的限制,其校外实习需要自己寻找单位,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可以选择更有利于自己发展或自己最喜欢的地区和工作类型去进行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但不可避免有极少部分学生找因不到单位,且没有和校内实习指导老师有效沟通,而出现实习作假的情况,让毕业实习形同虚设。
  1.3 教师授课按部就班
  大部分老师在授课时,主要是对着书、对着PPT按部就班地讲课,在知识扩展、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目前的教学中,每一门课都备有相应的PPT课件,教师通常都会借用这个课件工具来进行授课,大部分教师会把课件按照自己的讲课进度和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注入自己的内容和方式。但是,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太过于依赖课件,按部就班地進行授课,导致了上课枯燥乏味。同时,课堂时间也非常有限,老师们会挑选最重要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讲述,而对课件中大部分内容的讲解会一笔略过。因此,知识的学习,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在课后时间多看书,进行复习。再者,老师的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的层次上,光讲理论使得有些比较深入的知识难以被理解,导致学习效果不好,知识非常容易遗忘。除此之外,甚至还出现过上课内容与教材内容脱节的情况。
  1.4 学生考核方式缺乏有效性
  对于学生的考核,主要是以课堂为主的平时成绩和以考试是为主的期末成绩的综合。平时成绩由到课率、课后作业、课堂互动情况等决定,期末成绩主要以考试的方式来确定。在课后作业布置环节,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检查,作业布置缺乏及时性;同时对于上交的作业部分老师并不会批改,很大程度上导致“作业”不被学生重视,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大大减弱了作业对于巩固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   2 提高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改进意见
  2.1 优化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
  课程设置属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应高度重视,根据企业与学生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对于一些非会计学专业管理类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学》课程等可以配置到选修课中,让学生根据兴趣来对课程进行选择性学习;把更多时间安排到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同时根据会计实际工作流程与内容合理设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与内容。通过走访发现部分高校大四毕业生普遍反映学校的实训对工作的帮助并不大,原因是学校的实习太过浅层,并且太过模式化和理论化,与实际的工作相脱轨。虽然大四下学期做了会计的模拟实训,但是这与真实的工作还是相距甚远。在真实的工作中,业务量往往比在学校中做的模拟实习大得多,业务内容和流程也更加复杂,这导致了学生毕业后无法很好地将自己的所学与工作相衔接。因此,专业应设置与工作相接轨的、更有针对性的实践学习,如会计出纳业务,总账会计业务,成本会计业务等各种具体类别的业务。最后,根据学校的会计学专业人数配备配套数量的会计学实验室,在必修的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性环节的上机操作时间,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效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2.2 实现课堂讲授与实训实习的有效配合
  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具体内容,科学的组织教授方式。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财务管理》等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应尽量安排在机房上课,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及时进行上机操作,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够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在实在无法提高硬件设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在课件中插入操作过程小视频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到软件操作的具体情况、细节,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明白具体操作是如何实现的。另外,学校还应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时候,就能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及时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能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到企业的会计实务,熟悉真实的会计工作,这对学生的就业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2.3 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与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即使在现在的教学上,这种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大部分教师授课时,依旧是如此。因此,建议在上课时,教师可多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如课堂问答,设计课堂小游戏等等,以此来增加互动性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耐心。同时老师在授课时,可以在理论课讲解的基础上,多与同学分享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和具体业务操作的情况,增加同学对会计工作的认知。再者,在课堂中可多增加些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案例中,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有助于记忆和运用。
  2.4 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课后作业成了一个形式化的标志,大部分只是为了针对教学检查而去布置,而不是针对学习的情况和进度去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由此可知,课后作业对于巩固课堂知识所起到的作用是少之又少的。建议在相应的课程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去布置课后作业。其中,最重要的是,各位教师对于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要给予充分的反馈,其中就包括在学生上交作业后要进行及时的批改,并且对于学生所完成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中给予一定的反馈,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论述。如此,学生会提高对课堂作业的重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它,这样才可以使得课堂作业发挥其应有的巩固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娟.以会计岗位设置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设计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12):341-343.
  [2]王琦.基于职业教育理念,调整应用型碑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8):221-222.
  [3]任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职业教育,2014,(5):255-256.
  [4]邓孙棠.应用型会计本科课程體系探讨[J].财会通讯,2013,(1):40-42.
  [5]崔澜,刘东辉,李冬辉,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145-146.
  [6]曹中红,魏朱宝,王书珍.“跑偏”与“纠偏”——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5):89-91.
  [7]金雪燕.中高职衔接下会计教育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8]初国清.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149-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8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