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欧阳琳

  摘要:自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驱动社会发展,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校当学生不仅要深入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力量,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就国内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很好的驱动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创业教育效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效果,对此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校创业;问题;策略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显著的新常态状态,发展速度转入中高速,在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驱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因此做好人才的创业教育工作显得极为重要。目前一些高等院校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一些创业教育,但是在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和探讨其中的原因,不断提升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创业教育,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分析。
  1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缺乏正确理念
  虽然现在我们处于大众创业阶段,政府机构和社会创业教育也很重视但是由于传统意识的制约,培养目标尚未明确,课程体系尚未健全,创业理念在高校在校生中尚未根植于心。国内创业教育最集中的区域为高校,但是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及时是高校中一些教授创业课程的老师对创业教育认识也不深入,因此在执教的时候学生难以老师身上学到创业教育精神以及实际创业经验。当前公众和社会很少支持高校创业课程的实践活动,高校内的创业共识有待形成,这致使创业教育发展层次较低。
  1.2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执教创业课程的老师需要具有较强的能力,课程标准较高,需要他们具有突出于常人的创意精神和综合素质,不仅有理论知识做基础,还应该具有实际创业的经验。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甚理想,在高校中执教创业课程的老师很少有亲自创业的行为,他们或许在创业理念上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必要的创业实践,仅仅停留在创业理论上。有些老師不仅没有实操经验,甚至从来没有在企业工作过。让这种类型的老师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先天的不足导致创业课程知识的传授受限,难以提升创业教育的深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对创业教育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1.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当前,就业教育十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上老师仅仅提供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额解读和面试技巧等,高校很少主动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学校教学计划和内容中纳入创业教育,一些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等院校,其开设的课时也很少,难以对学生创业造成大的驱动。
  其一,就课程种类来看,以选修课为主,以必修课为辅,缺乏必要的专业课。由于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不大,弹性空间较小,学生选修这类课程也是在学分的驱动下进行的,这种被动的学习,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很不利。
  其二,从课程内容上主要是以知识灌输为主,说教式教学模式大行其道,缺乏必要的实践课程。从目前一些高校举办的实践活动上来看,创业竞赛活动和现实中企业和公司的要求相差甚远,虽然一些高校在创业基地上举办相关活动,但是学生参与面较低,覆盖面较小,难以在学校内形成创业氛围。
  其三,选择的教材局限性较大。创业之路并非就一个环节,是由多个环节组合而成,但是一些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其选用的教材仅仅针对某一个环节,因此学生没有系统的接受创业知识学校。国外一些国家开发出了创业教材,广受学生欢迎,其教授模式和教学评估体系比较完善和成熟。
  1.4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以组建对应的教育体系为基础,而对是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经评价,则需要以教育评价为依托。和其他课程相比,创业教育过程比较复杂,其中有激发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理论、模拟创业过程、实际操作等多个环节。不仅如此,和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创业教学需要花费较长的周期。所以,评价创业教育效果的科学性,对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但是一些开设创业教育的高校,课程课时较短,大都采用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或者以就业率或者参加创业大赛为考核指标,这些指标都不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满足需需要长期性坚持教育、持之以恒施教的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需求。因此,创业教育迫切的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对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业教育 的发展策略
  2.1转变观念,提升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其根本属性为创新性、实操性和个性化,他并不在现存在知识和理论的灌输,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最终实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业教育的培养目的,也是当前市场背景下向内外纵深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把素质教育在高校中贯彻的大势所趋。创业教育不应该急功近利,不应该只重视眼前情况,也不应该把创新教育归纳为精英教育范畴,需要全体高校在校生的充分参与,在存在于在校生刚入学和即将离开高校的所有教学环节和阶段。所以,在高校中组建创业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具体路径,其主要意义为突破现有创业教育的桎梏,走出必须具有创办企业操作的禁区,确保高校素质教育贯彻进入每一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之中。
  2.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密切与企业界联系
  高校引入创业教育之后需要密切联系企业界,实现企业技术能手进校园机制。由于创新创业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实战性,课程的开展不能仅限于老师、学生之间,必须走引入企业人才的道路。笔者建议,高校可以选派一定的数量的老师进企业锻炼,对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详细的了解,提升执教创业课程的老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合作企业也可以把管理专家、技术能手等安排到高校之中,参与学生的创业课程教育,担任一些课程的主讲,有效发挥校企之间的优势。
  2.3完善创业课程体系
  作为高等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在高校内组建特色的创业教育机构,全面统筹在校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学习内容。可以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创业基础、面向大四学生开设就业指导等等,把课程纳入学校学科管理体系,有机衔接各个学龄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创业教育发挥实效。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信息化技术引入创业教学之中,利用视频课、慕课等在线学习课程,拿来名校视频和经验,提升本校创业课程教学质量。
  2.4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评价机制
  其一,实现多样性的教育评价。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评价学生,把各个评价措施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这不仅能把学生的全过程学习效果有效的反映,还能成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其二,多元化教育评价实施主体。创业课程评价方式,应该改变传统课程评价形式,改变由单一任课老师或者辅导员评价的模式,确保具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可以引入学生、校外导师、甚至用人企业,对创业教育活动广角度、全方面的科学、客观的评价。
  5结束语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上优化人才结构、多元化经济主体、提高经济活力上具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实践方式,创业教育需要全社会给予重视,需要各个高校对执教模式、理论和课本选择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实现高校创业课程模式的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颖.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与对策浅析[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1):8
  【2】杰弗里·蒂蒙斯, 创业学[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8:23
  基金项目:本文是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创业要从学校抓起---衡阳市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8C03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欧阳琳(1981—),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经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83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