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提升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加深,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地理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但环境教育离全面普及,并走上正规化的道路还相距甚远,还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題有待解决。本文通过对环境教育的概念分析、基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提升环境教育质量的综合策略。
  【关键词】环境教育  地理教学  提升策略
  一、环境教育概念
  环境教育指为解决现实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目的地使教育者认识环境保护意义,增长环境保护知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环境保护的能力,及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的教育。环境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实现形式。其中学校环境教育具有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等特点,有利于环境教育的普及,是最重要的教育形式。
  二、初中地理中环境教育的现状
  (一)初中地理教师环境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1.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准备不充分
  通过调查可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时,一般没有进行像普通课程那样的备课过程,只是把环境教育当作整堂课的一个环节,涉及不深,只是提及到书上或者教参上的内容,并不会过多的去搜集环境教育案例。并且由于教师对于环境教育的经验不足,所取得的效果不佳。
  2.环境教育中收集资料方式单一
   教师对于环境教育的课外资料收集一般都是网络,电视等,对于课内资料搜集一般都是教材,教学辅导书等,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多数利用多媒体进行,虽然对于学生的领悟接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搜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对于环境教育的认识也会大打折扣,教师要相信学生的主体性和多样性,学生对于资料的搜集方式形式各有不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予以开发。
  3.环境教育资料筛选难度较大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资料收集方便快捷,而且内容较多,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教学过程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考虑素材的即时性、学生的可接受度、与教科书的其他知识的衔接度等方面。
  4.进行环境教育过程中的方法较单一
  调查发现教师多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视频直观演示的方法,而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角色扮演法,动手操作法,社会实践调查法等应用甚少,虽然未采用这些方式是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但是没有真正地接触和投入到环境问题中,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感知能力就会下降,这样也就湮没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没有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而且还会束缚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生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
  1.环境教育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弱
   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基础理论的认识较清楚,但理解程度欠缺,90%的初中学生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能够理解。然而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如何指导某地方或某行业经济良性发展的认识不清,说明初中学生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社会实践的能力较弱。
  2.环境保护理念强但是约束与执行能力弱
  调查发现,初中学生运用环保理论判断问题能力较强,是非观念明确,仅有56%的学生能在行为方式上体现环境保护的理念。44%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执行能力不太理想,理论和实践没有做到统一。
  3.公立式初中环境教育优于私立式初中
  由于学校的办学主体、办学性质、教学管理、师资结构上存在差异,所以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环境保护分析判断能力、环境保护执行能力有差异,导致公立初中学生和私立初中学生在环境教育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上有高低的不同,私立学校在贯彻落实环境教育方面落后于优于公立学校。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提升策略
  (一)明确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围绕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去进行。首先,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领会探究地理的基本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发展地理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应用能力差等学情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强化地理课堂环境教育针对性
  中学地理课堂要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知识的作用,带动学生思考人与身边的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接受环境教育的积极性。例如在人文地理方面,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交通、人口分布、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热点问题,了解相关环境动态,从而渗透环境教育。
  (三)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渗透环境教育
  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可通过PPT、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当今环境现状及面临问题,使学生产生危机感和环境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大胆探索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有效且富有热情和创造力的环境教育,进而有效渗透环境教育。
  (四)利用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组织有关环境知识的课外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社会实践调查、辩论赛、出板报画,开展专业讲座等。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亲身体验,会充分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并且身体力行,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薛淑媛.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交际,2013,(6):169.
  [2]吴昊.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25.
  [3]袁会林.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143.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长春市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分析及改善建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范娅男(1998-),女,吉林省人,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通讯作者:褚丽娟(1972-),女,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理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99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