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学原理课程实施行动学习法的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田利军 王杏文

  【摘要】   文章以中国民航大学会计学原理课程试点行动学习法教学模式为研究背景,采用自然实验的研究方法,对行动学习法的实施效果进行檢验。研究发现,行动学习法教学模式下,实验组学生的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则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完善教学方法体系、促进课程建设、拓展行动学习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行动学习法;会计学原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04-0120-04
  一、研究缘起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MOOC、微课、习题微视频、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多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被引入课堂。但这些方法大多侧重于“教”,相对缺乏对于教学相长的研究。会计学原理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授课教师一般按照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的流程,对知识点进行逐步推进分解,环环相扣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但是对于没有实务背景的学生来说,学习目标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不知道知识点的用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吴琼,2017),成为教师思路的执行者,要求所有学生产生唯一的标准答案(吴晓娟,2016;周达勇,2016),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Latchford,2003)。尽管实验课程会分组,但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账套,在实训过程中缺乏彼此的协调和配合,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启迪。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学生可能存在“搭便车”的行为,如果最终的分数无显著性差异会挫伤学生的公平感,助长不良风气。而且这种教学路径没有与90后、00后互动和高度参与的生活方式(如QQ、微信、贴吧等)接轨,也限制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和发挥。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商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rning)是由英国教授Revans(1971)提出,并由Pedler(1991)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最初主要应用于煤矿业的组织培训。行动学习法在商业活动中的成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学习热情,并成立了国际行动学习协会(WIAL)。鉴于行动学习法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方面的卓越贡献,很多高校也将行动学习法纳入课程教学中。该方法以反思为动力,以团队为保障,以创造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优化教学环节为具体目标,通过“洞察性问题”(Question)、“结构化知识”(Programmed Knowledge)、“行动”(Implementation)和“反思”(Reflection)四位一体的循环模式,群策群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行动学习法是“学以致用”的工具,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情景模拟式、体验式和案例式教学的深化和拓展(郑庆寰,2014)。Johnson & Spicer(2006)分析了如何将行动学习模型运用于MBA教学中。Billie(2008)阐述了授课教师采用行动学习法减少学生被动学习的可行性。Yeadon & Worsdate(2012)通过调研证实了行动学习法对MBA学员实践能力的提升。屠建鸿(2009)发现运用行动学习法开展税务培训效果显著。庄晖、高松(2012)分析了行动学习法在MBA培养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换。陈小平(2012)、栗艳玲(2012)、龚媛媛(2016)等探讨了行动学习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郑庆寰(2014)构建了基于目标导向的主动学习的风险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孟焰(2013)构建了行动学习法培养管理型会计专业硕士的模型。毕茜、聂凡(2014)利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行动学习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吴晓娟、龚雅洁(2016)提出将行动学习法应用于审计实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文献分析表明,行动学习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以MBA层面为主,本科层面较少;其效果评价多以问卷调查和半结构性访谈为主,缺乏基于客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以实施行动学习法教学模式的行政班为研究样本,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行动学习法的应用效果及制约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完善教学方法体系、促进课程建设、拓展行动学习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
  2014年,初级会计学课程被认定为中国民航大学的校级精品课,课题组以此为契机,在会计学专业中进行了行动学习法的试点尝试。经管学院共有4个专业(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需要必修会计学原理课程,相同课时、相同教材、相同试卷可以视为一个近似的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申璐,2015;梅洁和葛杨,2016)。会计学专业作为实验组,其他三个专业作为对照组。通过两组之间成绩的差异比较考察行动学习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实施效果。
  行动学习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按照“成立学习小组→问题甄选和分析→方案设计与行动→总结与评估”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项目启动后先要成立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虽然是自由组合,但要避免强强联合,以免影响实力较差组的参与积极性。小组划分模拟企业财务岗位分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采购会计、融资会计、成本会计、销售会计、总账会计、出纳、财务主管等不同角色。角色划分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既了解了岗位职责、内部控制,又体会了业务流程、业务衔接,还锻炼了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务问题是行动学习法成败的关键,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讲授会计学的共性知识,包括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多年素材积累的基础上,课题组会同企业导师把章节中枯燥的专业知识融入到企业的真实案例中。案例以CIMA考试的形式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并将相关背景资料、分析逻辑、原理知识制作成微视频挂在BB平台,发送到班级微信群。   学生有一周的时间设计研究方案、调研访谈、收集讨论资料。每位学生各负其责,带着问题去搜集资料、学习知识、思考讨论,学习的针对性和使命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组员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共享信息,协同作战,实现知识的横向转移和实验能力的纵向提升,最终形成一致认可的解决方案。
  总结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每组选派一个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解决方案,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质疑,汇报小组解释、反思,继续修改,完善提升。授课教师根据解决方案质量、组员参与合作情况考核打分。行动学习法的教学设计如下图所示。
  三、效果评价
  (一)数据说明
  如前所述,四个专业的授课内容相同,学时相同,作业与实验难度系数相仿,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自然实验。本文主要通过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作业成绩和总评成绩检验行动学习法的应用效果。其中总评成绩=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主要是作业成绩。会计学实验成绩为独立课程成绩,与会计学原理课程成绩无关,但内容有高度的相关性。样本选择2015—2016年2年的数据,删除四个成绩中任意一個为0的样本,删除数据不可比的体育班,共计742个观测值。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下页表1显示,考试成绩、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的均值分别为78.45、82.94和89.44。会计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不同学生的个人禀赋、时间投入和临场发挥等个体因素导致期末成绩波动很大,形成了离散度较高的标准差。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均值较高,标准差较小,这与开卷考核、时间跨度长、搭便车等因素有关。
  (三)教学模式差异分析
  表2显示了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的差异。在行动学习法教学模式下,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的均值分别为84.28和91.23;而在传统授课模式下,两者的均值分别为81.94和88.75,两者的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在行动学习法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
  而期末考试成绩与总评成绩在两种教学模式下却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行动学习法主要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在实验和作业中出现的实操和知识运用题目不重复出现。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学进度安排抵消了部分行动学习法的应用效果。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授课时间为第二学期,工商管理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则为第三学期。更多工商企业知识的积累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一个原因可能在于生源的知识背景。会计学专业是文科招生,其他3个专业都是理科招生。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理科生源性格更加沉稳,对数据更敏感,逻辑分析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优于文科生源。会计学总体偏技术推理和思维论证,而不是形象记忆、直觉或顿悟。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逻辑推理方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延续性,而文科生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综上,题型分布、教学进度和知识背景使得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位数的检验也存在类似的结果。
  表3基本上支持了生源知识结构对行动学习法的抵消效应。课题组把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在侧重概念理解的、高度固化的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中,文科生源背景的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在开放式的、结果不确定的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中,理科生源背景的学生的实验成绩显著高于采用行动学习法的会计学专业学生。
  表4显示,课程初期采用行动学习模式学生的作业成绩显著低于传统模式,这可能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进度安排滞后一学期,学生的知识积累优于采用行动学习法的会计学专业学生,所以行动学习法试点班前三章的作业成绩较低。随着行动学习法的推进,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逐渐弥补了知识积累方面的缺陷,反超了其他三个专业的学生。这充分体现了行动学习法在问题识别、分析和解决及知识应用上的积极作用。
  (四)交互影响
  第一组检验了在教学进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财务管理专业。第二组检验了在相同的教学模式下,不同教学进度安排对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个专业学生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第三组检验了不同的教学进度和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的交互影响,结果显示开课更早的采用行动学习模式的学生成绩反而显著高于开课时间较晚的采用传统模式的学生,进一步证实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行动学习法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显著作用。
  (五)内生性检验
  研究发现行动学习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为排除班级个体差异导致的内生性问题,课题组选取了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同时学习的同学时课程——财务会计课程。该课程在2个专业的课程性质相同,都是必修课,授课教师为同一人,授课方式一致,考试试题一致。表6显示,在不存在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模式差异的情况下,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基本上排除了由于班级个体差异噪音影响行动学习法的效果评价。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会计学原理课程学生成绩为研究对象,对行动学习法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行动学习法教学模式下,实验组学生的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则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二)若干启示
  1.行动学习法的实施范围。研究结论表明,行动学习法应用于专题式、探究性问题的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持续、深入地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重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是系统化的间歇性学习。实际教学中两者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结合使用。   2.提出的问题要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在研究结论中,行动学习法对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无显著促进作用,可能是因为案例设计过于简单,与课程章节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探索性问题的提出逻辑不够清晰,从而影响了实施效果。授课教师平时要注重对素材的积累,提高赴企业调研和访谈的质量与频度,及时更新、充实教学案例库。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影响课程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班风、学习环境、生源背景等。本文的分析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可能會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主要参考文献】
  [ 1 ] 吴琼.会计学原理课程翻转课堂改革的几点建议[J].科技经济导刊,2017,(01):160.
  [ 2 ] 吴晓娟,龚雅洁.行动学习法在审计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06):99-101.
  [ 3 ] 郑庆寰.基于行动学习法的风险管理案例教学改革探析[J].化工高等教育,2014,(02):43-47.
  [ 4 ] 屠建鸿.行动学习法在税务培训中的运用——在开展税务审计标准化课程研发中的体会[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17-19.
  [ 5 ] 庄晖,高松,叶青.以行动学习为核心的“三位一体”MBA培养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上海管理科学,2012,(05):110-113.
  [ 6 ] 陈小平.浅谈行动学习法在MBA财会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65-166.
  [ 7 ] 栗艳玲.行动学习法如何在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中创新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8):59-60.
  [ 8 ] 孟焰,袁淳,刘俊勇,朱继光.以行动学习为主线 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12-16.
  [ 9 ] 毕茜,聂凡.基于行动学习法的会计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4,(24):108-110.
  [ 10 ] 周达勇,路国平.“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会议论文集,2016.
  [ 11 ] 吴德军,刘明珠.会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情境式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J].商业会计,2016,(06):113-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39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