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卓越会计师班《会计学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通过专题研讨式教学在卓越会计师班《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分析《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应用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会计学原理;卓越会计师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对于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意义
  根据“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实现会计人才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三是强化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会计学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實施,不仅实现了传统教学理念向现代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且体现了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会计学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提前1-2周布置涉及当前国家经济、资本市场及财务等热点问题又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研讨专题,研讨小组会在课前查找大量参考文献资料,通过整理、分析、提炼制作出表现形式多样的课件。研讨式教学将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一种主动的知识探索过程,体现了现代教学的规律。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要求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会计学原理》研讨式教学专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比如“会计凭证”研讨专题,要求学生事先收集发票、收据、车船票等原始凭证,并进行归类、整理与粘贴,在研讨中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说明其用途、构成要素,模拟会计人员进行审核、填制、签章、整理、装订、归档等过程的实际操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宣讲、提出问题、相互辩论、归纳总结等环节,实现了认知活动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的激活与发展过程;讨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实现,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交往动机被有效的激发和培养,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适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型。
  (四)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客观要求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研讨式教学中不少专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国外相关文献,通过国内外会计准则的比较,了解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以及中国特色,引导学生树立会计人才的国际视野。
  二、《会计学原理》课程研讨式教学设计
  研讨式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在熟悉大纲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出该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专题形式渗透到相关教学内容之中。根据《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特点,我们在卓越会计师班实施的《会计学原理》专题研讨教学中,教学设计主要划分为4大模块。
  (一)坚持精讲为主、研讨为辅
  《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课程计划总课时为56课时。本着精讲为主的原则我们确定课堂理论讲授42课时,课堂研讨14课时,研讨课时比例为25%,为此我们确定了7个贯穿课程主线的研讨专题,提前1-2周布置研讨课题,要求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进行调研,了解国内外最新会计准则以及财政、税务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相关案例。通过精讲与研讨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内外最新会计准则以及财政、税务法律法规的发布动态以及相关案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紧扣课程重点确定研讨主题
  确定研讨主题是研讨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在确定研讨主题时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重点性,要求选题紧扣课程的重点内容,为此我们布置了“复式记账”、“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等研讨主题。二、实践性,强调增强学生的实践知识与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布置了“会计凭证(小作品)”、“会计账簿(小作品)”等研讨主题。三、前沿性,即立足于国内外最近的会计理论以及财政、税务等法律法规进行选题,如我们针对中石油A、H股筹资案例,布置了“企业筹资方式与核算”的研讨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划分研讨小组专题讨论
  我校卓越会计师班级人数为45人,分为5个研讨学习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任课教师会在每个专题研讨前向学生介绍该专题的教学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确定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需要查阅的参考文献和书目。课程研讨前由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同学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小组讨论交流并制作出表现形式多样的PPT。在研讨中每个小组推选几位同学在班上集中宣讲,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辩论,最后任课教师进行专题小结并对每个小组进行考核评价。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我校卓越会计师班《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考核方案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主要依据课外作业、课堂考勤、提问等环节评定。由于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小,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应付期末考试。实行研讨式教学改革后,通过申请考核方式改革,将平时成绩比重调整为40%,平时成绩中增加了课堂研讨环节占20%。由于平时成绩比重的上升,使得学生更加重视研讨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从期末总评成绩来看,成绩的等级更加合理,正态分布更加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基础课性质不利于研讨式教学的开展
  《会计学原理》是卓越会计师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所阐明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课程开始之初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研讨主题涉及到的各种专业理论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全新的知识体系与内容,从查找资料到分析资料、讨论辩论,几乎每一步都是全新的学习过程,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实行研讨式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以及相关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实施研讨式教学则容易推进得多。   2.分组讨论对班级人数的限制
  为了有序组织研讨过程,要求对班级成员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通过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从资料查找、整理、分析,到小组讨论,PPT课件制作以及课堂宣讲与辩论各个环节的任务。因此班级人数与小组人数均不宜过多,一般以班级人数30-35人,每班分4-6组,每组以5-7人为宜。而在当前很多高校中,会计学原理作为专业基础课,往往是班级合并上课,合班人数高达70—80人甚至更多。大班授课不便于分组讨论和全员参与,因此很难组织与实施。
  3.传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较难适应研讨式教学的要求
  研讨式教学需要学生课前做大量准备工作:了解课程相关背景,查阅并分析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际方法;课堂上宣讲研讨内容与观点、互相提问,激烈辩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等。而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使自小就接受“填鸭式”教学模式并已养成被动学习习惯的学生很难适应。有的学生竟然嫌研讨式教学模式“太麻烦”、“任务太重”。对于需要课前了解的相关专业知识,不愿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资料、分析资料,这直接影响了课堂研讨的质量。
  4.现有的考核方式不利于研讨式教学的应用
  目前大部分高校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确定成绩的方法,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忽视过程的学习。研讨式教学模式注重开放式教学,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在查阅与分析资料、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平时表现,而不能仅凭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来定论。尽管有些高校允许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但大多为试点,并没有普及,且申请、审核手续繁多,影响教师改革考核方式的积极性。
  (二)改进的建议
  1.注重课前引导,鼓励学生在广阔背景下认识会计
  针对《会计学原理》的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在课程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应以教师讲授为主,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框架与基础知识。在正式确定研讨专题以后要求学生广泛利用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库及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与阅读有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税务、金融以及公司经营管理等案例,认识会计与经济生活、商务活动等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了解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研讨式教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查找资料开始、到分析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发言辩论完成一系列步骤,让学生在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一种主动而积极的学习气氛中完成知识的探索与积累过程。
  2.实行小班制教学
  一项针对高校会计专业研讨式教学的调查表明,七成以上的学生与教师希望缩减班级规模至35人以下。但是会计专业小班化也面临着诸多障碍:首先,小班化教育的推广实施往往与教育经费直接挂钩。其次,目前各高校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也是限制班级规模缩减的另一重要因素。会计专业小班化现阶段虽然还面临一些因素的制约,但应该认识到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优质人才的需要。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下,师生的交流与互动频繁,研讨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与求知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体现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因此,控制班级规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是研讨式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加强专业教师的选配与师生互动
  研讨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全面扎实掌握本专业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各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其次,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积极关注国家经济、金融、财政、税收、财务等宏观层面的问题以及企业发生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事件,结合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案例资料,确定研讨主题,使研讨主题与当前国家经济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最后,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充分进行师生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了加强师生在课前与课后的互动,我们在卓越会计师班《会计学原理》研讨式教学中充分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改革现行考核制度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学生应试能力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存在“重记忆、轻能力”,“重笔试、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直接导致学生更重视期末记忆式突击学习,忽视过程性学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式思维,必须进行改革。我们在卓越会计师班实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将平时成绩比重由原来的20%调整为40%,通过将研讨式教学过程的考核增加20%的成绩,使得学生更加重视研讨式教学的学习过程。
  课堂研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一般考虑以下因素:第一,研讨内容:包括参考文献的收集、评述和引用情况,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论据的充分性、研讨结论的合理性等。第二,演讲及辩论:包括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观点阐述是否有力得当,理论体系的逻辑性等。第三,PPT课件的制作质量:PPT课件对研讨内容的逻辑推理过程与结论,PPT课件制作的技巧、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于朋.大学本科课堂研讨式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3):11-12.
  [2]俞晓宏.研讨式教学改革在高级会计学课程中的探索[J].中國乡镇企业会计,2018 (03):256-258.
  [3]程安林.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2012 (11下旬):91-92.
  [4]唐明.破解经管类课程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20 (03):4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03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