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探索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文章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特点,以及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中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国家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人才质量保障,是中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内在需求。在中职院校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工匠精神”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匠精神”,培育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工匠”解释为手工艺人,而“精神”则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百度百科中对“工匠精神”的定义是:“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中国传统的工匠中,无论是官匠还是民匠,大多都是世守家业,技艺精湛,热爱家族手艺,不见异思迁,勤俭节约,量腹而食,爱国为民,同时也对工艺关键技术高度保密,绝不向外人泄露,力守其法,世传其业,并且一般传男不传女,所以才有元稹《织女词》中“东家白头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为了死守挑纹绝技而发生两个女儿终老于家不得出嫁)的悲剧。因此,工匠精神内涵的核心是工匠对其产品品质或者服务质量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追求,涵盖了严格遵循技术标准,不能投机取巧,博人眼球,严肃考核,责任倒查等法律和道德要求。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匠精神”培育措施
  (一)制定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在体制机制的保障下,结合行业对技术专业人才的技能、职能及综合素质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保障。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标准、考核制度等各个方面均体现出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除了在实习标准中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在课程标准中,各科教师也应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优化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学徒制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更便捷有效的对学徒制成员(包括校内导师、企业师傅及学员)进行实时信息反馈与管理。
  (二)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融合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教育两方面
  工匠精神虽然属于职业精神范畴,与职业技能属于平行层面的教育内容,但是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密不可分。高职院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方法等,在素质目标的培养中增设一些素质拓展课程,比如开发一些能激发学生持之以恒,细心耐心,不见异思迁,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抵得住诱惑等方面素养的游戏拓展课程。专业内容的教学方面,要更多地借力现代教育科技的发展,引入MOOC开放式教学手段,挖掘信息资源库的价值,广泛开展翻转课堂,对于专业适用性较高的食药类专业实践课程实行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法,多管齐下,帮助学生通过反复迭代的方式把每一项职业技能先学懂,再学精,最终精益求精。
  (三)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挖掘校企合作深度
  1.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通过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全面系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建立对职业的兴趣、爱好,进而升华为认可与追求。学生要参加由专业老师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组织的专业宣讲,在对自己所选专业懵懂的探索初期埋下爱岗敬业的种子,举办工匠精神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社团活动、演讲比赛、参观博物馆等,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以行业市场调研为载体,学徒制学员为参与者,从调查问卷的设计、进企业参与调研活动到调查问卷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让学员身临其境的感受行业的现状,成立工匠工作室,请行业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分享优秀的案例,发挥榜样的作用,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弘扬工匠精神的模块,形成网络在线资源,以便教师与学员共同学习,鼓励学员参加企业举办的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更深入的了解企业,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让学员进社区、下基层,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与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升华对职业的认知与热爱。
  2.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活动交替进行,技术专业学徒班学员每学期在相应板块的知识学习结束后,安排1个月的企业学习时间。学徒在企业由“老工匠”带领,學习操作层面的实践技能,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理论与实践有效整合。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与文化氛围,不仅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还能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虽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熏陶的对象不同,然其所推崇的核心价值却有诸多一致,包括敬业、诚信、尊师、好学等。工匠精神则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同推崇的文化内涵,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同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校园文化中工匠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养成的良好品质带入企业,同时,将企业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引入校园,编写企业文化教材,开展企业文化课程等。只有在意识上认同并接受了企业的灵魂,才能在将来所从事的岗位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结语
  部分学徒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流动性大,这可能是企业对校企合作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之一。人才的流失对企业是很大的打击,企业耗费时间与精力与学校共同将学徒培养出来,结果却“劳而无功”。而重视对学徒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也能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能解决这一困扰。在推进现代学徒制进程中,建立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引导机制至关重要。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向需超越教育功利和企业利益,避免完全以企业利益为就业导向,营造爱岗敬业、追求质量的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潘夏,潘玉成.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中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3):96-97.
  [2]毋海亮,高娟.初探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和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26):141-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