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这三大经济区域当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体现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而中部地区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把产业转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产业转移与升级,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是对中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的问题研究,并以中部地区的襄阳市汽车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探讨中部地区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深化产业结构,在转移的同时实现升级。但是,也有一些阻碍因素,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通过阐述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现状,结合襄阳市汽车产业转移的实践,通过定性分析,提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从而为中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1 背景
  梯度转移的产生要素是指先将一国经济划分为落后、一般和先进三个梯度,先进地区的技术和经济发展较快,非先进地区的技术和经济发展较慢,最终使产业能够发生转移。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如何促使东中西部的齐头并进,如何使国家的“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也实现“蛋糕”的均匀分配,需要找到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中部产业承接西部产业转移也存在梯度,但是中部地区仅仅承接产业转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承接转移的同时,不断更新技术,有新的想法付诸实践,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转移升级。
  2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
  2.1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
  中部地区经济规模快速提升,2011年中部六省GDP全部跨入“万亿俱乐部”。中部吸纳资源能力明显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而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也强势崛起。中部地区城镇化也迈开坚实步伐,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逐渐成型。
  2019年第三季度GDP中,中部地区的总量为151193亿元,全国第三季度GDP为697787亿元,中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好于、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中部六省中,有五省GDP增速大幅高于全国水平,比全国经济增速高出1.5到2.3个百分点。可以明显看出,中部地区是一支经济的“潜力股”。同時,中部是资源富饶的地方,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走全面产业转型升级道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性。
  我国四大区域间,东部与中部产业经贸关系最为密切,是产业经贸贸易量最大、最活跃的地区,而东部与东北、西部间的经济关系相对较弱。这一现实说明,中部在整合、凝聚国家产业发展潜力,提高国家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产业发展概况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存在工业结构不合理,轻重比例失调。2018年,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普遍低于东部地区,比全国低0.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工业结构是以资源开发粗加工为主的偏重型结构,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和机械工业等,多为传统工业,而轻工业成为软肋,导致工业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较低。
  资源发挥不充分,资源浪费严重。中部地区资源开采方式粗放,对其加工主要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而没有做到深加工,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十分有限,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另外,由于对资源的利用趋于粗放型,造成了水、固体废弃物等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由此可见,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平衡,工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资源发挥不充分困扰着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中部地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品牌扩大,加大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加速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产业的转型,由低向高转变,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中部的崛起。
  2.3汽车产业基础
  汽车产业是支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已经围绕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与控制、汽车轻量化设计、汽车材料与制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为建设国内领先的汽车关键技术和成果转化提供了研发和服务基地。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平台建设。重点打造研发和检测两大平台,一方面通过研发平台吸引高端人才,以技术研发和集成的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品开发及工程应用等服务。另一方面,开发最先进的检测平台,以检测工具的进化促进研发水平的提高。注重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扶持和孵化优质项目,建立产业化平台和服务贸易平台。
  [WTHZ]3 襄阳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WTBZ]
  3.1襄阳市的优势分析
  从区位优势看,湖北省襄阳市是连接汉丹线和襄渝线的枢纽,襄阳站主要承担焦柳线及由西往北方向的列车线路。承东启西、承南启北,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高铁,机场,航运横贯东西。
  从市场优势看,2018年,襄阳交通和通信上涨0.5%。虽然目前襄阳的消费水平仍处于全国的中等地位,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通过,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形成,都将会给襄阳地区带来许多的优惠政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也将会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拓宽市场,在省会城市的带动下,襄阳地区的消费能力将不断的增强。
  从人力资源优势看,襄阳市工业发展较慢,农村劳动力存在过剩现象。截止2017年,襄阳市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人员17696万人,增长率为1.8%,如果襄阳能够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必然会带来劳动力外流大量减少,进而促进其发展。
  3.2襄阳市的劣势分析
  在全国范围内相比较,襄阳市经济增长显得较为缓慢。同时人均收入水平也较低,人口整体素质不高,远远跟不上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经济相关体制方面,由于襄阳市经营机制、人才机制、融资机制不够深入,对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严重不够,经济增长不够明显,发展后劲不足。另外,支柱产业薄弱。在襄阳地区产业结构方面,其调整步伐太过缓慢,支柱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较慢,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不强。同时,产业配套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一些产业集群、企业集群的态势还处在成长的阶段,尚未形成具有规模化的经济带和块状区,集聚效应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薄弱环节。在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主要问题是市、县及以下公路等级不高,通而不达,制约了襄阳地区的经济发展。物流业发展也严重滞后,虽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但没有办法很好的利用起来。   3.3襄阳市的机会分析
  虽有挑战,也有机遇。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已转入平稳增长,面对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面对城市拥堵的制约,襄阳市汽车产业必须要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抓住襄阳市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的机遇,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襄阳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同时,需要加强襄阳市的汽车服务业,汽车维修业,汽车美容行业,汽车租赁行业,汽车保险行业,汽车服务行业的投融资以及行业发展战略,以战略汽车产业的一席之地。
  3.4襄阳市的“威胁”分析
  如何应对其他新能源城市的“威胁”。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北京,上海,武汉,重庆为代表的一批汽车基础较好的城市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在占领先导制高点。株洲,唐山,洛阳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以及新能源电池为优势的汽车基地,也争相为新能源汽车创造条件。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襄阳市如何形成自己的新能源特色产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 襄阳市承接汽车产业转移升级的政策建议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因此,实现产业升级,可以从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率两方面来考虑,从企业和政府两大主体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
  4.1企业的升级
  第一,两化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第二,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创新活动的性质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多层次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产业创新系统可以看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产业创新体系,试图提供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动力的,演化的产业势在必行。第三,加快产业链的形成。从各地形成的汽车产业链形态看,一般整车制造业、零部件制造业大概各只占整个产业链效益的五分之一,其余五分之三的效益来自与汽车相关的服务贸易,如物流、维护、装饰等相关配套,还包括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保险、信贷等金融体系。第四,关注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发展趋势。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跨国汽车集团正在致力打造的“平台共享战略”和“模块配套模式”。从这个趋势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内,许多独立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间的合作并購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汽车零部件生产将迎来一场革命性的重组。这也给襄阳市汽车产业的招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4.2政府的转型
  作为促使襄阳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之一,政府应该有指导、有策略地选择相关产业。对于低成本型的转移产业,政府对其转移目的要谨慎的评估。政府可以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的基础建设,以及优惠的财税政策,为移入产业的融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今“数字物流”的提出对襄阳市的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政府应当拿出较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做到公路四通八达,铁路高铁遍布,空运连续不断,水运直通长江。其次,鼓励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世界汽车产业都聚焦在“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上。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汽车有可能成为“流动的工作室”、“流动的家”等不同的空间。如何让汽车更有个性、更适应人性是品牌汽车正在刻意追求的新卖点。最后,加快汽车产业升级步伐。传统产业技改投资、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增加。提高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度,加强产业集群区域汽车品牌建设、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创新集群示范基地,使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5 小结
  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抢占市场制高点,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次,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使资源配置在不断增长的空间范围内的调整与重组,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谋求最佳组合,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地区的产业升级,要与整个中部地区现有经济相互协调融合,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间与产业内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需要综合性的立体发展,使之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最后,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中部地区吸纳东部的技术。国家对中部地区的扶持政策有力地改善了中部投资的软硬环境,增加了对东部企业的吸引力、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品转移至中部,缩小中东部经济之间的差距,促进了国家各地区产业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靖,张旭宁.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5):285-286.
  [2]季喜军.混合动力汽车在我国发展状况及市场前景[J].机械管理开发,2009,24(3):86-88.
  [3]王万丁.纯电动汽车发展猜想[J].上海汽车,2009(4):45-46.
  [4]童有好.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7,(10).
  [5]陈世全,仇斌,谢起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