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扬州产业结构发展协调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扬子江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发展的精华所在。将沿江八个城市打造成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体,也要求扬州产业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本文分析了扬州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扬州城市特色,尝试给出扬州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结构优化
  一、引言
  从国际经济格局来看,全球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各国都将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带来新一轮产业变革,影响全球产业格局。
  从国内来看,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将对外开放的重心从发达国家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长江三角洲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区域“引擎”之一,也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继续推进“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012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增加值最大的产业。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2%、40.7%、52.2%。未来,我国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将超过制造业,并逐步释放潜在内需,这就要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原先低端的、低附加值的、产能过剩的、部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必须转型升级为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知识技术含量、高低碳循环经济的产业。扬州如何适应当前新常态,配合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进程,促进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扬州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扬州地处苏中地区,是扬子江城市群涵盖城市之一,也是上海经济辐射圈和长三角圈紧密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扬州致力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实施基本产业提升计划和“两化”深度融合计划,大力發展现代农业。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推进产业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扩大有效投入,培育消费新热点。其中将汽车、机械、建筑、旅游、软件信息等五大产业确定为基本产业,这些产业由于产销规模总量大,且较稳定、抗风险能力强,聚焦了各类资本、重大项目投资,成为扬州增长极,也成为稳定区域基本经济的“稳定器”。
  (一)建设成效
  1.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扬州抓住开展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注重整体推进、板块式发展,围绕基础设施互通、产业转型转移、开发园区共建、产学研合作、跨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要领域、重点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内生动力,着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教中心,重点打造承接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实训和产业化基地。积极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以重点融合发展区域为突破口,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区域创新体系共建,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共享,打造跨江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2.投资项目成效显著,拉动有效需求
  扬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呈现复苏态势,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6%,高于全省6.4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4。制造业投资发展较快,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9.6%,增幅较一季度上升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比重达63.6%,占比较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2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2.2%,增速高于工业投资31.6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37.4个百分点。此外,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需求较为旺盛,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8%,占工业投资比例达73.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投资项目显著拉动了有效需求,201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4.25亿元,增长8.7%,增幅在苏中地区列第一,全省列第五。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回升明显,实现零售额225.67亿元,增长9.0%,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7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市场呈现同步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对差距逐步缩小。
  3.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产业结构协调优化
  2019年上半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4.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0%,增幅全省第6,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是自2018年1季度以来的最高增幅,达到了年度增幅目标。分产业看,农业生产基本平稳,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63亿元,增长2.1%。夏粮单产提高,增长2.1%,畜牧业养殖效益提升,截至6月底,猪肉外三元出栏价格增长45.8%,内三元出栏价格增长48%,水产品产量稳中略增。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2019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94.09亿元,增长7.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从工业用电量来看,近三个月来稳步回升,上半年增长4%。从工业开票来看,上半年实现开票销售2811.4亿元,增长4.6%。先进制造业发展稳中有进,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83.3亿元,同比增长9.6%。从八大产业来看,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食品产业实现两位数高增长,增幅分别达44.9%、11.6%和11.3%,汽车及零部件产业9.8%,电子信息产业9.3%,高端装备产业增长7.7%,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7.6%,高端纺织服装产业0.5%。服务业龙头企业拉动效应增强,第三产业2019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324.85亿元,增长6.3%,三产占比为47.2%,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看,2018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6.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23.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69.59亿元。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48:4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05:49.71:47.24,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社会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4.转型动能积累向好,产业竞争力增强
  新时期面临新形势,2019年上半年,扬州市完成高技术产业产值490.6亿元,同比增长12.9%,总量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3.2%,较上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节能成效明显,有能源消费的33个行业中,其中19个行业的综合能源消费增速同比下降,下降面接近六成,尤其是影响较大的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和占比双下降,有效拉低了能耗增速。具体而言,六大高耗能行业的综合能耗为390.3万吨标准煤,下降3%总量占到了全市规模工业能耗的75.3%,比去年同期降低0.2个百分点。科技产业综合体新开工面积50.25万平方米,新建成面积41.7万平方米,累计开工面积和建成面积分别达654.2万、495.6万平方米。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力都有所提升。
  (二)存在问题
  1.第二产业占比偏高,第三产业占比偏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核算时一般将农业视为第一产业,工业视为第二产业,服务业视为第三产业。根据近年世界银行数据,欠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46.1%,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比重53%,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72.5%。查阅江苏统计年鉴,2017年扬州第一产业比重5.2%,第二产业比重48.9%,第三产业比重45.9%。以2010年为初始进行考察可知,扬州第二产业比重逐年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但低于全省9.1%,且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当人均GDP达5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应占当年GDP总量的50%以上。2017年扬州全年实现GDP5064.92亿元,人均GDP为112559元,远超过5000美元。由此可见,扬州第二产业占比偏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第三产业占比相对偏低,未来需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其由“二、三、一”向“三、二、一”延次递变。
  2.生态建设水平欠佳,产业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总体而言,扬州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产业仍占较大比重,生态建设水平低于苏南地区,工业重型化结构特征较为明显,其中电力、石化、造纸等行业都是传统的高排放、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用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比来反映重工业化程度,由于数据获取有限,此处用轻工业净产值代替消费资料工作净产值,用重工业净产值代替资本品工业净产值计算扬州工业的霍夫曼系数。查阅统计年鉴计算可得2017年扬州工业霍夫曼系数为29.2%,比2016年下降5.3%。近年来,扬州工业转型升级,轻工业在整个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不断下降,而重工业却不断上升,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较明显。重型化的工业结构使得高能耗产业处理主导地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加剧,社会经济效益较低。
  3.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GDP提高,就业结构初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偏移,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偏移,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过渡到“二三一”或“二一三”,最终发展成“三二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充分说明了三大产业的GDP占比与就业占比相当,但当前扬州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偏离的。根据统计数据计算,扬州市总人口为459.98万人,其中从业人员318.88万人,占总人口的69.3%。其中第二产业新增就业遥遥领先,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2:48.9:45.9。这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造成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业,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也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产业结构优化措施
  扬州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变,新常态下产业发展急需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将逐步成为主体。当前扬州要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发展机遇,创新产业驱动全市产业结构协调优化升级。
  (一)以高端转型、创新升级提升传统制造业层次
  通过高端化提升机械装备、汽车、石油化工、船舶等扬州经济发展中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环节。依据“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路径,以智能、节能、环保等为核心发展方向,引导企业运用高档数控专用机床、智能纺织机械、智能环保成套装备、智能农业装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装备和其他智能装备等智能化装备和新技术新产品,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在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推进智能制造单元、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支持轻工等传统产业,更新和淘汰一批低端落后装备和生产线,鼓励企业按照绿色发展要求采用先进高效装备。
  (二)以集群式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
  坚持践行培育完善现代服务业,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上下游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不断“加粗”、“拉长”产业链,推动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努力形成产业链完整、现代服务业与工业主导产业相互融合、互动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
  (三)以有机化循环式为方向发展现代农业
  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以有机化循环式为方向重点培育优质粮油产业、高效蔬菜产业、规模畜禽产业、生态花茶果产业、特色水产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种质资源产业等八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市场(公司、基地、农户、消费者)”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优化品质结构和生产布局。
  (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绿色发展
  重视开发推广高效节能减排低碳的技术装备及产品,推动建设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节水、节能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轻量化、减量化、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监督企业加强废纸、废塑料、废家电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废旧产品回收和综合利用。如在造纸、蓄电池、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发展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的典型。
  (五)实施项目引领工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以重大项目投入带动主导产业规模倍增、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高标准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同时,创新项目库建设,研究储备高水平项目,加强与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和大型中央企業的合资合作,吸引更多的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落户,拓宽项目建设投入渠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PPP等投资模式。以招大引强、招才引智为重点,优化空间布局,构建高端装备、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先导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完善新兴产业发展载体,形成特色鲜明、融合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