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的实现,从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必要性出发,探究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要素,探索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3-0160-02
  图书馆是为社会公共文化提供文化服务的公益机构,其中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仅仅提供文本资源,在之前的图书馆建设中一向不被重视。新时代,随着国家投注在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关注与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中去,拓展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效果。为此,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思考新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的实现和保障措施。
  一、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必要性
  1.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新型智库在发展初期为了便于从业人员进行数据的汇集、获取、收集和整理,往往会应用已有的图书馆或者图书馆相关机构。因此,要发展和建设新型智库,必须获得图书馆的大力支持。这是因为,除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丰富之外,图书馆还可以提供足够专业的信息人才。并且,图书馆为新型智库的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以及应用共享等服务。
  2.新型智库建设强化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在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起来之前,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主要以纸质媒介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起,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范围以及服务内容和服务类型得以扩大化、丰富化以及专业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让图书馆得以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图书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极大地增加。因此,图书馆急需新型智库建设来强化其服务职能。
  3.新型智库建设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新时代“大智移云”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与此同时,图书馆用户信息获取的渠道也得以有效拓宽。“大智移云”的出现,让图书馆用户从单一的从图书馆获取信息逐渐转变为信息深度挖掘的方向。鉴于此,图书馆面临着时代变迁带来的必然转型。而在这以转型的过程中,新型智库建设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信息服务,通过建设新型智库,实现了图书馆资源利用能力的提升,实现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实现图书馆转型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问题
  1.职能定位模糊。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所在环境的特殊,其建设问题,主要存在着泛化与泡沫化。简单来说,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在职能定位上模糊不清,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向新型智库的转变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实现全球化视野。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当前的工作中,不具备商业化能力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一个专业的信息投送平台。同时,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针对性、战略性与前瞻性,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定位模糊、立场暧昧,没能有效地向民间智库服务的方向快速发展。
  2.竞争意识不强。在竞争力上,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新型智库的问题表现不足。相比起一些民间智库和一些高校著名智库,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无论是专业化还是特色化都不够突出,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迎合全国智库建设,盲目改革,造成智库滥用等问题。实践中,高职院校的新型智库服务能力同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不匹配,过分歪曲了高职院校图书观对于建设新型智库的价值,最终导致出现伪智库问题。
  3.服务能力不足。通常而言,高职院校图书馆所配备的馆员专业水平有限,业务能力不够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进行高职院校图书馆智库建设,只会因为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提供有说服力和有创造性的服务,这一点对于新时代新型智库的建设是致命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的经验欠缺,理论水平不足,对智库建设的专业性、独立性和预见性来说,不足以应对,并且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决策分析方法、舆情分析软件水平等还有待提高。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
  1.信息资源要素。就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而言,其前提条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足够的信息资源。作为新型智库,能够提供咨询和分析的服务基础是拥有大量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并且通过情报分析,帮助用户进行最终决策的分析。而这一切的服务,都需要建立在海量信息资源上,通过分析、归纳、研究、总结。作为文化继承的公共机构,高职院校图书馆除了加大自己的馆藏资源之外,还需要利用不同的载体,进一步加快自身数字资源建设。通过多种资源获取途径,如自建、共建、购买数据库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具备一定的资源保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提供资源基础。
  2.人力资源要素。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无论是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还是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团队。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理论不强、经验不够等问题。尽管多地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高了“进人门槛”,但是,高职院校要实现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升级和转型依然有所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一方面要组建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馆员队伍,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外人才的引进工作,邀请不同领域的外籍专家,提供新型智库顾问服务,这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3.技术资源要素。新型智库是建立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想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第三要素就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技术资源要素。在“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实现转型和创新、服务新型智库建设,就必须能够获得和提供这些新型技术的支持。具体来说,大数据技术可以让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個性化、精准化服务,用于用户的咨询和决策工作;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智慧化的新型智库建设;移动技术可以让高职院校图书馆更加便捷,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新型智库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云计算技术可以让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与高效存取。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路径
  1.面向科学研究:聚才凝力。一是筛选有效科研信息。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研究基础都是建立在海量的研究资源上,而这一点正是新型智库的优势所在。通过新型智库,实现对科研信息的优化整合,在收集整理阶段就利用先进技术对科研信息进行资源的扫描筛选,对一些关联度不高的信息资源选择忽略处理,为科研团队提供的信息资源都是最优知识点,以便达到缩短科研时间、降低经费开支、节省人力资源的目的。二是科研计划的合理制订。除了拥有物质基础外,科学研究还需要进行项目立项,制订合理的科研计划,从而为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条件。为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源分配、经费准备等,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知识信息量的增加。
  2.面向政府决策:资政议政。首先,资源共享共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也要勇于参与到政府机构的资源共享共建过程中,这也是实现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之一。通过参与政府机构的资源共享共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具备自身特色的学术论著、科研报告等,帮助政府机构了解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其次,参与项目。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到政府机构组织的有关项目中,包括多种招投标项目。也可以以项目委托的方式进行参与,提供实证研究报告,为政府机构提供咨询征询,为有关政策的颁布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
  3.面向企业发展:合作共赢。首先,双向合作。在众多类型的院校中,高职院校是同企业联系最紧密的。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实现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必须争取企业的力量,面向企业发展,寻求双向合作。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图书馆以新型智库服务形式,进一步挖掘同企业发展相匹配的文献信息,提供促进企业发展的专利技术;为实现进一步的深度合作,还可以将高职院校所拥有的技术以产权形式将其转让给相关企业。其次,数据支持。高职院校图书馆向企业提供研究成果,反过来,企业也向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数据支持。企业可以提供广泛的技术实践数据,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对这部分数据加以整理,并优化整合、存储应用。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和企业的科研方向一致,以加大彼此间的合作力度,满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需求。
  总之,在新时代,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必须明确图书馆资源建设定位,推进图书馆资源建设,保持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是以政府机构、公司、高职院校、教育机构为主要创新者的价值创造过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的发展实现,需要在图书馆服务宗旨的基础上,同图书馆的服务职能相匹配,同时突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自身特色,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同企业、政府的联系,才能在新时代满足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需求,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在实践中,通过立足本馆实际,提高馆藏资源,在已有建设经验基础上,加强多元合作,实现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梅玲.面向政府新型智库建设需求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10).
  [2]  林贊声,陈干全,刘鑫.面向政府决策服务的新型智库建设:重点、问题与路径——兼以高校智库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2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