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苏北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测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军 李航宇 王婧仪

   摘要:产业结构高度值综合考虑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及劳动生产率变化,用来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文章在描述苏北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产业结构高度值来测度苏北及各地级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进而研究苏北经济的发展规律,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加快推动苏北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
   关键词: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又被称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基础,促使产业结构重心逐次转移。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前提,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產业结构高度值来测度苏北及各地级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以此来研究苏北经济的发展规律,找出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布局的定位和切入点,加快推动苏北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
   一、苏北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按目前江苏行政区划及社会经济发展格局,苏北土地面积5.49万平方公里,占江苏土地面积的51.82%;2018年末人口0.36亿人,占江苏总人口的45.86%。从图1看,2008~2018年苏北五市GDP增速较快,年均增速达到13.67%,其中淮安、宿迁年均增速更是达到14.67%、15.43%。虽然苏北五市GDP多年高速增长,但是2018年GDP总量只占江苏GDP的23.07%,相对江苏全省来说经济贡献度较低。
   在2008~2018年间,整体来说,苏北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苏北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从2008年的14.90%,2017年下降到10.25%;而第三次产业比重从2008年的35.30%,2018年上升到46.49%。到2016年,苏北产业结构第三次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说明苏北整体产业结构的“三二一”的模式从2016年已经形成。
   江苏省内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较大,苏北内部五市产业结构差异也很明显。2015年,徐州、淮安产业结构形成“三二一”的模式;而盐城、连云港分别于2017、2018年产业结构才形成“三二一”的模式;而宿迁直到2018年依然未形成产业结构“三二一”的模式,说明苏北产业结构较为不合理,产业结构急需进一步优化,以全面实现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二、苏北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测度
   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测度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的测度方法也有很多,本文采用产业结构高度值来测度苏北及其所辖各地级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产业结构高度值不仅考虑了三次产业结构占比,还考虑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选择将两者结合进行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
   三次产业结构占比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而劳动生产率是一个有量纲的数值,因此需要将劳动生产率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另外为了使产业结构高度值不仅可用来判断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可用于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对比,考虑对劳动生产率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
   LP=
   其中,i表示第i产业;LP是标准化过后的i产业的劳动生产率;LPit表示直接计算的i产业的劳动生产率;LPif工业化完成时i产业的劳动生产率;LPib表示工业化开始时或刚进入工业化时i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工业化完成时、工业化开始时或刚进入工业化时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根据钱纳里的标准结构模型标准化中的基准数据、2017年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计算得出。
   标准化后的劳动生产率LP可以与发达经济的劳动生产率相比较,表示其与发达经济的趋近程度,当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LP都高于工业化完成时的劳动生产率,则LP大于1,此时产业结构高度值也是大于1的值,表明产业结构高度达到工业化完成时期的水平。
   H=(Kit×LP)
   其中:H表示产业结构高度值;Kit表示i产业产业结构占比;LP是标准化过后的i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高度值既可用于动态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比较,也可用于静态的比较,以明确在国际上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
   表2呈现了苏北从2008到2018年产业结构高度值变化,从表1中产业结构高度值变化可以看出,苏北产业结构高度值在2013年前一直小于1,说明2013年前一直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2013年,苏北产业结构高度值超过1,说明此时达到工业化完成时的水平。从苏北三大产业的标准劳动生产率发展水平来看,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先进入工业化完成时期的水平,在2011年标准化劳动生产率即超过了1,但是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直到2018年才达到工业化完成时的水平,而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到2018年依然未达到工业化完成时的水平。
   由图2苏北三大产业的LP与产业结构高度值的增长趋势关系来看,第一、二产业的LP提升比较缓慢,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高度值的增速较快,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拉动了苏北整个产业结构高度值的上升,苏北的第三产业LP是引领苏北产业结构高度值提升的主要力量。由于近年苏北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均低于15%,第一产业的LP对产业结构高度的变动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由图3看苏北五个地级市产业结构高度值发展变化情况,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值不断提升至更高水平。到2013年,苏北各地级市产业结构高度值均超过1,达到工业化完成时水平;具体而言,发展过程中徐州与盐城的产业结构高度值曾呈现出交叉波动上升,近年来徐州产业结构高度值最高,徐州产业结构高度值呈稳定快速提升趋势。原因在于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带,地理位置较好,京杭大运河从徐州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近年来徐州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占比2017年已接近50%,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徐州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依据对产业结构高度测度值结果的分析,同时依据苏北产业发展实际,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苏北产业结构高度化。
   (一)加快苏北特色城镇化建设
   提高城镇化率,对促进产业结构高度提升有重要推动作用。2018年江苏省城镇化率达到69.6%,苏北城镇化率仅为63.21%,苏北五市中除了徐州市,其他各市城镇化率均不足65%,苏北五市各县域城镇化率更低,还不到55%。促进城镇化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各地级市的作用,各地级市应根据自身特点打造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城镇、特色小镇,提高各区域城镇化率,特别是加快县域城镇化率的提高,促进苏北五市协同发展。加快苏北特色城镇化建设,促进城镇内餐饮业、旅游业等服务业的发展,以城镇化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转变,进而使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提高。
   (二)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以要素投入为发展的经济模式已经转换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新经济模式转变。技术创新可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创造了新需求的同时也使得三次产业之间转移成为可能,技术创新通过这样一种内在机制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所以要重视技术创新带来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的作用,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大科研投入,使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技术运用。
   另外,在对外贸易具有优势的地区,应继续加大对外贸易,发挥对外贸易的带动作用,使苏北发展更具特色化;同时苏北不同地区要积极进行交流,促进资源在城际间顺利流动,积极推进跨区域经济合作,提升苏北产业结构高度化。
   参考文献:
   [1]朱江龙,姜果,张霞,等.温州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
   [2]耿玲玲,刘宁.关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
   [3]徐瑜.四川省产业结构高度化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作者单位:王军,淮阴工学院商学院;李航宇,淮阴师范学院经管学院;王婧仪,中央大学(韩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97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