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社会养老的PPP模式发展思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而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如何妥善的解决社会养老问题,建设完善的养老体系,这无疑是当前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养老机构的建设过程中灵活的运用PPP模式,不仅能够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更能够提高老人们的养老质量。文章在将京津冀视为一个整体的背景下,考虑利用各个地区不同的资源优势,为PPP模式营造好的生长环境提出建议,希望发挥PPP模式的优势,打破京津冀的政策壁垒,促进京津冀协同發展进程,更好的提供养老服务。
   关键词:京津冀;PPP模式;养老
   一、京津冀地区养老机构PPP模式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一词最早是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英国当时所面临的政府负担过重财政困难的问题,并且同时激发市场资源配置的活力。PPP模式的定义主要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合作方式灵活,资源利用高效,利益风险分担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发展途径。
   (一)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的有效措施
   北京土地面积有1.641万平方公里,但是却承载着2154万的常住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北京的老年人口已达到了36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4%,北京的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北京市的老年人口抚养系数达38.1%,即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至少需抚养38位老人,可见当代青年人父母方面的养老压力较大。在建设养老机构的过程中,运用PPP的建设模式,更多的引入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养老机构的建设速度和建设的质量。同时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资源的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所承载的压力,缓解大城市病。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在推进一体化的过程中,各个政府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各自为政的现象。京津冀终归是3个不同的地区,归属不同的政府管辖。在具体的政策规定上面还存在着差别,有着不可忽视的政策壁垒。使用PPP模式建设养老机构实际上是一种整合各个地方资源优势的方法,不仅能够把蛋糕分得更均匀,更能够一起把蛋糕做得更大。利用三个地区的不同的资源优势来互补性的发展养老服务,使得政府和民间可以更好的合作。也使得各个政府以平等的关系共同地参与其中,不仅可以解决养老问题,更可以成为一个削弱政府之间的竞争意识增强合作意识的契机。无论是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还是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民间资本和民间企业一直是我国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力量。但是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养老服务的提供中却没有展现出其应有的活力,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多。我国的养老服务更多的还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在提供,而政府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目前的民营养老院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硬性标准和监管力量,并且部分民营养老院收费高昂。养老服务的市场属于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市场,并不完全是趋利性的。也正因如此,养老服务的提供需要官方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在养老机构的建设上应用PPP模式,使得政府和民间资本成为伙伴关系,能够最好的发挥政府的政策和监管优势以及民间资本的经济和人才优势。不仅能解决资金的提供问题,也能进行更好的监管。此举也可以更好的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构建政府和民间力量合作的良好渠道,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限制京津冀地区养老机构PPP模式发展的因素
   (一)三地政府的发展差距
   京津冀组合是两个直辖市和一个省的组合,政策壁垒不可避免。在推进养老机构的PPP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利益不能平均分摊和政策的难以统一的矛盾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障碍。另外,各个地区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并不统一。2017年,北京市的人均GDP为12.9万元,天津市是11.98万元,而河北省则仅为4.54万元,贫富差距显而易见。三个地区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点从三地的高校数量和三甲医院数量都可以体现出来。发展的现实差距不仅成为了京津冀一体化的阻碍,也限制了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PPP项目的运行和发展。
   (二)缺乏配套措施和政策
   我国的PPP项目的发展经历了爆发式发展到逐渐规范平稳发展的过程。截至2017年9月末,全国入库项目合计有14220个,累计投资额17.8万亿元。PPP项目增加得过快导致政府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来适应市场的种种变化。由于PPP项目的运行的周期较长,从项目的设立到合作伙伴的招标到最后的设施的运营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而PPP模式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因此我国在相关的具体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相关人才的培养方面仍存在巨大的漏洞和缺失。市场的扩大和伙伴类型的增多,必定需要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和相关人才及机构,这对我国的政府管理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资源的缺失和管理的漏洞都给PPP在养老方面的应用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三)民营企业参与的风险
   因为民营企业认为参与PPP项目的风险较高,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若是草率地参与,极有可能蒙受巨大损失。我国的法律建设落后于当前的PPP发展步伐,而PPP项目所需要签订的合约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由于政府身份的尴尬性。合同的双方是否能真正地平等,合同内容是否受到保护,都是民营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老人异地养老意愿不高
   由于北京和河北存在一定的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老人们受落地归根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老人子女多在当地工作的原因。导致老人们对于离开现居住地到异地生活的意愿并不强烈。造成异地养老意愿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策交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老人的迁入,便缺少足够的市场和消费者,在京津冀地区实行跨区域的PPP养老项目便没有意义,这给京津冀地区的养老PPP项目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三、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PPP项目的发展路径
   (一)互助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要在京津冀地区内发展PPP模式,使政府和民间力量达成合作,首先需要的是使三地政府构建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各个政府达成真正的共同发展意愿,站在统一战线,共同设计京津冀地区的养老服务建设蓝图,协调各个部分的关系,才有可能以京津冀地区为一个整体来运行PPP项目。要协调三个政府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該帮助各个政府转变思维观念,摒弃之前“各扫门前雪”的观念,加深共同发展才能共同进步的思想,在涉及资源分配的时候,应有大局观,从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仅顾自己的“蝇头小利”。
   (二)完善配套机构建设,培养相关人才
   PPP模式是首先在欧洲等地得到实施,而后传入中国,由于我国采用PPP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较短且国家经济发展较快。使得现有的政策无法对三地的合作提供指导,缺乏专业的机构和人员对PPP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政策和机构上与实际发展之间的脱节。且由于京津冀地区所具有的特殊性,在京津冀地区建设PPP项目所涉及的问题更加的复杂,要想更好的发挥京津冀的地区合作优势以及PPP模式的优势,必然需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和规定,并且输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PPP项目所涉及的领域较多,而一个完整的养老服务的PPP项目,可能涉及包括公共管理、经济、会计、土木、社会保障、老年服务、风险控制等相关领域。目前我国照顾老人的专职专业人员较少,物以稀为贵,有优秀专业素质且又有丰富经验的护工一般费用都较为昂贵。同时还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在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方面,需要坚持职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着力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可以在大学或者职业学校中里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拓宽人才的引进途径。除了注重年轻一代的人才培养以外,也可以集中对下岗人员或者农村赋闲在家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且由政府举办相应的专业的考试,考试通过则颁发资格证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的同时,提高职业准入门槛以保证人员质量。
   (三)保证公平性同时灵活选择合作方式
   相互之间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完善的法律保障以及合适的运行模式选择是PPP项目能够成功的重要基础保障。在平等的合作关系中,政府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主导者,民间力量也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政府的命令。完善的法律条例使得民间企业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降低参与的风险,以激发民间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政府也需要转变角色定位,做到与私营企业、私人投资者平等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公私合作基建投融资模式。
   (四)消除政策壁垒鼓励异地养老
   除了传统思想原因使得老人们不愿意异地养老以外,各个地区的政策差异导致的政策壁垒以及异地养老的成本问题是老人们对异地养老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PPP项目设立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消费者,要发展河北的养老服务业并依靠此举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京津冀进一步的一体化,北京和天津的老人是最理想也是最重要的消费者,他们的意向显得尤其重要。
   应该减少由于异地养老而产生的过多的成本,各地政府应该设置北京和天津老人到河北养老的优惠政策,增大老人异地养老的补贴力度,减少老人异地养老的经济负担。积极发展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一体化,加强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缩小老人对于异地养老的心理距离和时间成本。对家中有在河北养老的老人的人特别允许探亲假,满足异地养老与老人的精神需求。
   四、结语
   PPP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使私营企业和政府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合作解决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政府在养老服务的提供中越发力不从心,引入民间力量分担政府的养老负担是大势所趋。在京津冀地区采用PPP模式为手段提供养老服务不仅可以提高老人的养老质量,更为京津冀三地政府提供和合作的平台。PPP模式的发展环境还有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这需要政府的努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共同分担风险同时避免合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增强对于PPP项目的管理与监管,减小老人异地养老的阻力。
   参考文献:
   [1]王培培,李文.PPP模式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与重构[J].理论月刊,2016(08).
   [2]郜凯英.我国养老机构应用PPP模式建设与管理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0).
   [3]胡其亮,苏伯文,胡金明.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6).
   [4]韩烨.养老服务PPP模式:运行机制、实现策略与对策研究[J].兰州学刊,2019(03).
   [5]孙玉栋,郑垚.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项目PPP模式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1).
   [6]王雯,张菲.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老年人异地养老服务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8(06).
   [7]刘莉,耿军会.养老基地怎样对接PPP模式——以京津冀区域为例[J].人民论坛,2016(33).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43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