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皖北地区借助高铁融入长三角的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普铁时代的“佼佼者”到高铁时代的“追随者”,阜阳2019年底通高铁并加入长三角且被规划为皖北区域重点城市,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高铁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和加入长三角带来的变化,建议阜阳应以强化经济联系为突破口,立足皖北、以合肥为桥梁接轨长三角中心区,提升内生动力和城市能级,实现内外联动发展。
  【关键词】皖北  高铁  长三角一体化
  日前,国家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规划面积扩大到沪苏浙皖全部区域,安徽省全境加入长三角,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但是皖北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较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与长三角中心区不管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产业结构、地域文化底蕴、企业空间组织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以阜阳为代表的皖北如何高质量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皖北高铁及融入长三角的相关背景
  安徽地处我国的东南部,长江、淮河奔腾而过,将安徽全域划分为皖南、皖中和皖北三个部分,统计中皖北主要包括阜阳、亳州、蚌埠、淮南、宿州和淮北六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近年来南高北低的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如何破解皖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的困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整体交通网络布局尤其是高铁的建设,皖北明显落后于皖南及皖中。
  2008年4月18日安徽省内第一条时速250公里的合宁客运专线开通标志着合肥进入高铁时代,途径安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高铁——京沪高铁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宿州、蚌埠两市率先通上高铁,随后合蚌线、宁安城际高铁、合福高铁、杭黄高铁、郑徐高铁等纷纷建成通车,省内沿线不少城市通上了高铁,进而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但是截至2019年11月底,皖北的阜阳、亳州两市一直未通高铁。
  (一)阜阳铁路建设的基本概况
  阜阳地处皖西北,普铁时代作为京九线上最大的编组站,被誉为“被火车拉动的城市”。短短三十年间,却从普铁时代的“佼佼者”沦为不通高铁的边缘区。近年来“不通高铁”的“短板”愈发刺眼,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安徽加快补齐皖北基础设施短板,阜阳、亳州两市终于圆了高铁梦,途径两市的商合杭北段、郑阜高铁已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两条高铁意义重大,有助于阜阳与周边城市群形成良性互动,解决省内高铁分布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助推阜阳成为皖北中心城市。至此,安徽成为继江苏之后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的省,16个地市全部迈入高铁时代。它将有助于提升安徽东西贯通、南北通达的独特交通优势,也将为皖北的快速发展增添一个新动力。
  (二)皖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
  皖北地区不毗邻长江,似乎与长三角一体化关系不大,省内外不少学者呼吁皖北应该建立淮河经济圈,或参与到中原经济区中。虽然阜阳在《中原经济区规划》被规划为东部门户城市,但是缺乏实质性的进展与合作。
  安徽早在1990年安徽就曾經提出过“开发皖江、呼应浦东”战略,2003年提出“融入长三角”,2005年实施“东向发展”战略,2008年提出“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2009年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领导小组,2011年成功举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安徽是长三角城市群一部分,合肥被列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2016年6月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和宣城等八市全部纳入,2018年4月吸纳铜陵、安庆、池州、宣城加入长三角协调会,2019年10月吸纳阜阳、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等7个城市加入。
  二、通高铁为皖北融入长三角提供便利
  众所周知,高铁的开通缩短了两个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对于区域经济合作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铁有助于皖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区域一体化在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新格局的同时,也对区域增长溢出、社会公平发展以及资源环境利用产生了根本性的积极影响,进而增强整体竞争力,应对全球激烈竞争,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可以概括为:第一,分工增强,促进规模集聚经济;第二,提高密度,促进范围经济;第三,缩短距离,降低流动成本;第四,边界融合,降低交易成本;第五,共享发展,促进分享经济。皖北可从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中受益,这是前期合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基础设施和旅游是合作共赢的。
  纵观皖北高铁的线路以及开通时间,途径宿州、蚌埠的京沪高铁打通皖东北通往江苏、上海的快速通道,提高了皖东北的可达性;途径阜阳、亳州的商合杭打通了皖西北通往浙江、上海的快速通道,提升了皖西北的可达性。从而增强了皖北城市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及上海都市圈的互动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要素和资源可以在更广范围内流动进行优化配置,缩短了与增长极之间的距离,有助于皖北获得发达地区的增长外溢,重塑长三角制造业的空间格局,助推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集聚区。
  (二)通高铁、融入长三角给阜阳带来的影响
  通高铁与皖北地区融入长三角这两大优势叠加的一个典型城市就是阜阳,阜阳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为皖北区域重点城市,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1.有助于形成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
  阜阳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地处华北平原南端,户籍人口超千万,常驻人口八百多万,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潜力巨大,当前已形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建材、能源化工、绿色食品五大支柱产业,未来在承接长三角相关产业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虽然皖北经济发展水平不如皖南,更落后于长三角中心区,刚好形成产业结构上的梯度差异,适合与皖南及中心区进行垂直分工,开展互补性的合作。   2.巩固阜阳交通枢纽地位有助于经济提速
  巩固交通枢纽地位,更有助于发挥高铁对经济的带动力。蚌埠在通高铁五年后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这与蚌埠长期以来的交通枢纽地位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阜阳要想在高铁开通后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应着力进一步提升交通枢纽地位。两条高铁开通后,阜阳到皖北其他五地市可实现高铁直达,到合肥的运行时速缩短为0.4时、到郑州约1时,到南京约1.6时,到上海、武汉、杭州需要约2.5-3时,到周边城市比如商丘、周口、徐州、无锡、济南、福州等都有望高铁直达。阜阳附近200公里内没有大的交通枢纽城市,所以周口地区、驻马店东部地区、阜阳地区、亳州西南地区的人群都会选择在阜阳转车,这将使得阜阳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促进阜阳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提速。
  3.有助于辐射带动高铁片区的发展
  为了让高铁对资源要素的集聚力发挥更大作用,配合阜阳高铁西站的规划建设,阜阳在西南片区规划了一个高铁新区,高铁新区的定位是交通枢纽功能。高铁新区按照服务长三角骨干枢纽、辐射皖北高端商务区的定位,可提前谋划建设商业、办公、酒店、餐饮、文化、住宅、旅游集散等功能区及空港物流产业园,推动楼宇经济、创意经济、众创空间、基金小镇、临空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必将有力提升阜城核心城市能级,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4.有助于提升阜阳的对外影响力
  高铁对沿线城市的旅游业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能为沿线城市带来大量的游客,提升旅游市场需求;二是扩大了沿线城市的旅游市场范围,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整合;三是缩短了旅游时间成本,推动短途游发展;四是有助于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的形成。阜阳高铁建设及高铁枢纽城市的地位有助于加深外地人对阜阳的印象,具备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的先决条件,加以科学谋划,结合讲好阜阳故事、传播阜阳好声音,有助于弘扬阜阳优秀地域文化,逐步扭转外界对阜阳的印象和评价。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用辩证思维研究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警惕诱发优秀人才外流的风险。在吸引人才问题上,切忌一味地求“新”,不顾“老”。其次,可能掀起本地人外出旅游热潮。阜阳自身旅游资源匮乏,只有八里河一个5A级景区,与芜湖方特、黄山、杭州西湖、南京夫子庙等有差距。
  三、阜阳借助区域合作跃升皖北中心城市的建议
  阜阳应以强化经济联系为突破口,借助高铁的优势立足皖北、以合肥为桥梁接轨长三角中心区,同时培育内生动力,整合各工业园区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推动全面融入长三角,共享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红利。
  (一)以合肥为桥梁接轨长三角中心区
  阜阳要融入长三角,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与合肥之间的经济联系,目前阜阳与合肥已经有一家合作共建园区——阜合产业园,可以说具备与合肥交流合作的优势条件,阜阳与合肥的空间距离和经济联系随着商合杭高铁北段的建成通车变得更加紧密,重点在阜合产业园打造具有特色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区。加强产业园区合作,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可通过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实现,阜阳应抓住机遇,承接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促使与长三角的垂直分工早日向扁平化的水平分工转化。
  (二)谋划皖北地区的务实合作
  从空间格局来看,城市群已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主体形态”,区域合作与发展开始由以城市为中心的极化发展向以城市群为重心的泛化發展转变。这就需要核心城市出面牵头制定各城市间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促进各城市间的密切协作,坚决避免各城市产业雷同、各自为政、过度竞争,必须在中心城市的带动下,使各城市优势互补,产生最大效益并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阜阳被定位为皖北区域重点城市,肩负着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的重任,所以应尽快牵头建立皖北六地市协调机制,在产业发展、资金流通、人员流动等方面搭建合作框架并组织制定详细的合作协议。
  (三)构建与皖江城市带经济联动
  皖北应该学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配合省发改委早日编制《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规划》,确定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空间布局、承接园区建设、承接发展重点、基础设施保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在主动承接长三角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营造投资环境,拓展发展空间,为长三角提供充裕的粮食和农副产品,提供低成本的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提供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配套产品,使当地优质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四)整合工业园区增强阜阳中心城市能级
  目前阜阳尚无一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只有界首有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开发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存在产业雷同、恶性竞争。下一步阜阳应加快整合各开发园区的步伐,积极筹备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这是增强阜阳中心城市能级迫在眉睫的大事。国家级开发园区申报成功以后,在明晰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招商中尽量避免求大,而应瞄准产业链,在细小处发力,发扬义乌人的精神,纽扣虽小市场巨大,可以卖世界、卖全球,将“小”产业做到极致。
  皖北融入长三角,将为经济腾飞增添重要动力,希望各地市之间加强合作、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立足实际努力提升竞争力,把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早日实现皖北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树金,尹诗姝,钟腾龙.高铁开通抑制了城市环境污染吗[J].华东经济管理,2019,33(03):52-57.
  [2]陈丰龙,徐康宁,王美昌.高铁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J].经济评论,2018(02):59-73.
  [3]姚毅.高铁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8(01):94-98.
  [4]李强、游金雨.高速铁路建设的城市旅游经济效应研究——以武广高铁为例[J].现代商业,2018(01):104-105.
  [5]闫玲. 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06):12-14.
  [6]陈雯,孙伟,袁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合作、分工与差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20-23.
  基金项目:阜阳市2019年社科规划课题“高铁时代阜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立项号FSK2019005)。阜阳全市党校系统2020年科研课题“阜阳借助高铁融入长三角的路径研究”(立项号FYDXKT202029)。
  作者简介:秦翠翠(1989-),女,安徽临泉人,经济学硕士,中共阜阳市委党校综合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54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