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导游业务》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作为导游资格证考试笔试、面试环节的重要科目,该课程的实训教学成效尤为关键。由于学习门槛低,不需要过多的专业课做基础,该课程大多数安排在大一,而大一具有特定的学情,基于以上学情,本文审视《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教—学—考”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包括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重视过程性、综合类考核等,最终实现提升实训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9.043
  《导游业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带团的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和应变技能。作为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笔试、面試的重要科目,是决定导游资格证考试能否通过的重要一环。因此,《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实训教学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1 改革背景
  1.1 课程内容
  《导游业务》课程主要包括导游服务概述、导游人员、导游服务程序、导游组织技能、导游应变技能、导游个性化服务技能、导游讲解技能、导游业务常识等内容,即导游工作认知、导游服务程序、导游技能强化与常识储备四大模块,实训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和应变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导游服务、导游人员等相关问题有清楚的认识;熟练掌握导游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导游对游客个别要求的处理,以及各类旅游常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及处理,熟练掌握导游讲解的方法和技巧,具备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1.2 学情分析
  《导游业务》的学习门槛较低,无需过多的相关课程做基础,同时鉴于《导游业务》课程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为了提高该考试的通过率,纵观大多数旅游院校,其培养方案中将《导游业务》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大一的学生初入大学校园,刚从埋头做题的高考题海中走出来,还未适应“能力凸显”的大学状态,部分同学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羞涩、无所适从的现象,这对《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高考时部分为调剂生源,对旅游管理专业认识不足,学生和家长停留在“吆喝式导游”的刻板印象中,对导游职业认知度和专业认同度低,《导游业务》课程学习兴趣低落。
  1.3 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教学模式来说,教师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学效果不能及时有效反馈,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空间有限;其次,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来看,大一阶段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状态还未完全适应,未能形成相对较为成熟的学习方法,并且对于实训环节不够重视;再次,在课程考核方面,传统的做法是理论考试为主,实训环节的考核占比明显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审视当下的教学评价标准,该门课程理论考核应进一步弱化,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考核,以技能考核来评价学习效果,形成动态的过程性考核模式。
  因此,当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于厘清“教—学—考”三环节,解决关键性问题,即:一是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二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适用于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方法;三是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考核。
  2 实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2.1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及举措
  2.1.1 建立互动型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采用互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实施途径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同伴学习。其中师生互动具体可体现在教师进行演示,如教师进行景点讲解的现场示范,学生进行观摩,随后学生进行演练,教师进行纠正指导。生生互动具体可体现在学生在初期演练时的同伴学习,进行小组内演练,小组组员不宜过多,以四人为佳,小组成员互相展示,既相互配合充当“导游—游客”的角色,提高现场感,同时可通过“小组成员帮我来纠错”就讲解内容、讲解方法、站姿、手势等方面,进行相互纠正存在的问题。
  2.1.2 借助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下教学的趋势,在线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为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捷,具体体现在:网络教学平台,可上传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教师示范的观摩视频,以及各类比赛观摩视频,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观摩学习;同学们还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上传作业,学生进行生生互评,这样能够观摩到更多同学的表现,进行同伴对比寻找差距。线上资源,还包括导游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直接开展线上虚拟仿真实训,自由参观游历,进行虚拟仿真讲解,并借助自主跟踪录播回放自己的表现视频进行自纠,同时还可通过导游虚拟仿真项目,学生进行虚拟仿真演练,实现途中导游、景点讲解、突发事件处理等技能的训练。通过“模拟演练”到“虚拟仿真实训”,为导游带团实战的能力提升梯度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2.1.3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在实际的导游服务中,导游服务的开展离不开旅游团或散客的配合,因此,需要创设情境。由学生小组成员自己创设一个具体的旅游团,包括人数、客源地、性别、成人儿童数量、游客职业构成、特殊情况等,同时做一具体的接待计划,包括旅游目的地、交通、住宿、游览景点、用餐等,明确每一要素的具体安排,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带团情境。情境创设完成之后,就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情景模拟,并且每一实训项目的情景模拟,更具有连贯性、统一性,做到善始善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还要注意场景的布置,如在地陪迎接服务中,让同学们根据创设的情境,制作接站牌,以教室做旅游车,教师提供导游旗、导游身份标识等教具加强仿真效果,使同学们在模拟中发现问题,加深对导游服务程序的理解,同时弥补学生不能进行实地操作的不足。   (2)任务型教学法。
  即在实训中安排一项项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每个任务的实践环节之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实践性强的《导游业务》教学效果,并能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性得到提高。在安排实训任务时,尽管是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但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实训项目由易到难分为“自然景观类导游——人文景观类导游——专项类导游(如博物馆导游)”等。在这样的任务型实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学中用、用中学,最后实现学会用。在完成任務的同时,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不知不觉得到理论的提升和技能的强化。
  (3)试错教学法。
  在实训教学中,一味直接灌输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虽看似效率高,但未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的空间,因此,实训教学中,试错教学法也可以视情况进行选用。以导游紧急救护实训项目来说,借助学校内的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学校内医学院的资源优势,将紧急救护实训环节设置在医学院急救实训室来完成。在实训中,事先由部分学生凭感觉进行每一步操作,允许试错,其他同学进行思考并回答操作是否正确,给出理由,随后教师指出该错误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的试错既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激发主观能动性,同时因错而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并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而非一贯的被动灌输。
  2.2 考核方法的改革及举措
  《导游业务》实训改革的效果需要合理的考核来验证,因此考试采用平时阶段考查与期末综合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平时阶段考察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学生出勤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也是平时成绩的重要构成;二是学生各个实训项目的考核,实训是学生理论学习在实践操作的训练,主要为各项实操技能的熟悉、掌握,这也是检验各个教学环节效果的重要依据。期末综合实践应用为情景模拟操作考试,以校园为依托,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设计导游业务实操情景,意在考查学生的组织技能、讲解技能以及灵活应用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综合实践应用,具体的考核方式如下:以校园为依托,对校园进行导游,将学生按8人分成一组,每组可以设计出连贯的导游业务场景,例如接站、致欢迎词、沿途车上导游、酒店入住服务、景点讲解、购物服务、送团等,每位成员按情节需要依次扮演导游角色,其余7人扮演游客,每组应注重情节的设计合理、程序完整,成员之间配合密切。每组时间为20分钟,其他小组同老师按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见表1。
  3 结束语
  《导游业务》作为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训教学的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行,迭代式的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要不断完善实训教学环节,优化实训项目设置,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过程性、综合类考核,最终实现提升实训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翟丽蓉.浅析情景教学法在《导游业务》课程中的运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10-111.
  [2]肖华凤.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岗证赛”教学模式——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9,(33):155-157.
  [3]徐波,卢晓玲.基于“课证岗”融合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33(07):74-79.
  [4]刘军.基于产教融合理念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路径选择[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2):6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07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