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走势研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今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既有“稳”的一面,更有“进”的积极表现。但疫情冲击的影响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叠加,主导产业、主要领域复苏乏力,企业经营仍显艰难,就业民生保障压力不减。后期,随着“促稳”“强保”“求进”等系列政策的落地显效,全年全区经济有望转正。需围绕“六稳”“六保”,用好“政策窗口期”,推进重大项目、重大举措落地显效,助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全面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
  关键词:经济形势;复苏;转正
  一、2020年前三季度内蒙古经济运行特征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逐步增多,延续持续复苏态势,总体“缓中有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二次产业同比分别增长0.2%、-0.9%和-3.0%,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加快12.3、2.7和3.8个白分点。
  (一)“缓”是经济复苏步伐偏缓,主要经济指标距年度目标存在差距
  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1-8月,从工业看,除广西(-2%)和内蒙古外,其他西部省区工业增速均已恢复正增长;从投资看,西部其他省区增速均实现正增长,内蒙古投资同比下降12%;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仅完成年初预算的63%。
  (二)“稳”是产业支撑力逐步恢复,就业民生基本稳定
  产业支撑力逐步恢复。前三季度,工业六大优势产业“四增一平一降”,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高新技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0.8%、9.8%和8.9%。1-8月,规上服务业仓业营业收入降幅环比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快递业务收入、专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就业民生保障稳定。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任务74.3%、国家年度计划82.6%,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年度目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去年末增长10.6万人;参加工傷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1%和101.4%。收入增长远快于经济增速,前二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上年同期缩小0.16。
  (三)“进”是经济活跃度持续改善,新动能不断积聚
  市场活力逐步改善。前二季度,工业用电量连续6个月上升,货运最、货物周转量降幅较上半年分别收窄4.3和2.7个百分点。产销衔接逐步改善,1-8月,黑色、有色行业产销率分别同比提高5.6和5.1个百分点。
  创新动能不断释放。新产业增长加快,前二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丁规模以上工业6.9、5.2和7个百分点。新产品增长良好,单晶硅、光缆、智能电视、稀上磁性材料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9.7%、28%、6.8%和2.3%。“新基建”全面铺开,截至8月,累计建成5G基站8412个,呼和浩特市成为全区首个5G网络覆盖城市。
  二、当前内蒙古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优势主导产业复苏乏力,支撑力尚显不足
  一是优势产业支撑力减弱。煤炭产能释放节奏较慢,前三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12%。医药制造、黑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虽恢复较快,但不足以弥补煤炭行业下滑对工业的影响。二是重点地区贡献不足。鄂尔多斯市工业持续10%左有的负增长,对全区工业增长的支撑力大幅走弱。1-8月,鄂尔多斯市煤炭、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5.7%和5.7%。三是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对工业生产形成制约。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明显,对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内蒙古相关产业带来较大冲击。如,包钢钢材出口同比下降27.89%,科迈化工出口订单同比减少80%以上。四是服务业恢复动力尚显不足。1-8月,44.3%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占比较大的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复苏乏力,是拖累服务业增长的主因。
  (二)投资降幅仍较大,增长后劲凸显乏力
  一是丰要投资领域增势乏力。工业、基础设施投资下滑明显,生产性项目和生产配套型投资乏力。1-8月,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分别下降27.9%和13%。二是投资接续出现“空档期”。重大项目续建多、新建少,投资强度下降。1-8月,全区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43.9%。且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2020年计划新建重大项目中,处于前期阶段项目占未开工项同总数的91.3%。三是政府类和社会类投资双降。地方可用于补短板投资的财力有限,政府投资项目规模下降。上半年政府投资类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仅为19.2%。此外,企业投资意愿仍显低迷。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6%。四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部分区外氽业取消对外投资计划,引资重点面向地区疫情管控措施较为严格,对招商引资形成影响。同时,延链、补链项目技术含量较高,产业配套不足致承接难度加大。
  (三)居民消费能力大幅削弱,消费回稳尚显艰难
  一是疫情大幅削弱居民消费能力。前三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其负面影响已从压缩改善型消费,传导至收缩基础型消费。二是消费意愿尚显不足。疫情对就业、收入和家庭财富积累产生明显冲击,加上支出有增无减,消费意愿明显下降。上半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大幅下滑14.2%和9.5%。三是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明显放缓。疫情大幅压缩了升级类消费,其中,占比较大的汽车类、石油类消费低迷,成为消费下滑的主因。由于新型消费业态尚处起步培育阶段,且线上消费扩容也加速了消费外流,对提振本地消费形成制约。四是消费政策的带动力尚待激发。政策体系尚难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预期的改善。如受发放模式、覆盖范围等因素限制,内蒙古消费券带动力有限。如,呼和浩特市消费券的综合杠杆为1:8.39,远低于发达城市1:20的水平。   (四)就业压力不减,民生改善较为艰难
  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扩增量压力加大,重点就业人群就业指标同比均有所下降。保存量难度不减,上半年,全区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的存量较上年底减少20多万人。二是民生保障压力倍增。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对基层运转和基本民生保障形成直接影响。全区仍有个别旗县尚未发放当月低保金和价格临时补贴。三是社保待遇发放和扩面压力较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存在风险隐患。1-8月,全区氽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同比下降9%。且未参保人员流动性强、收入不稳定,参保扩面难度加大。
  (五)企业经营仍未脱困,惠企援企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复产不达产问题突出。市场需求萎缩是导致企业“不达产”的丰要因素,加之上游原材料供不上、下游配套跟不上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甚至陷入开工后被迫停工的窘境。二是“经营不增收”降低生产积极性。受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低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1-8月,全区规模以上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1.2元,营业收入下降3.1%。三是要素供给不足加大企业经营压力。当前,资金不足仍是最大瓶颈,全区736户工业企业提出流动资金需求378亿元。此外,部分盟市电力缺口突出。乌兰察布市铁合金、大数据、石墨碳素等行业约100万千伏安用电容量需接人。四是企业政策获得感不高。部分领域政策“滴灌效应”有待加强,减税降费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落细,保市场主体的各项政策急需针对性延续和拓展。
  (六)外贸外资压力不减,开放带动力大幅下降
  一是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加大。疫情下,内蒙古大部分口岸处于“封关”或“半封关”状态,且受国外企业取消订单、出口渠道受阻等因素影响,贸易规模下降。1-8月,全区进出口总额下降10%。蒙古国7次延长疫情防控戒备期限,导致1-8月甘其毛都口岸煤炭进口大幅减少43.7%。二是利用外资水平持续走低。1-8月,全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6.4%,新增境外投资企业同比减少11家。同时,疫情对内蒙古资本融入国际循环形成影响,跨境投融资进入“低潮期”,企业“走出去”步伐放缓。
  三、内蒙古全年经济走势研判
  (一)发展环境分析
  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程度前所未有。随着美欧“带疫”重启经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出现反弹,秋冬季是否二次爆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可能再度下行,GDP增速将进一步降至-7.6%,国际贸易和投资继续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动荡加剧,全球经济陷入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内蒙古企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形成较强拖累。
  全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面对疫情冲击,我国加大政策对冲力度,着力稳定经济基本面,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降转升,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和消费当季增速均实现由负转正,总体延续加快复苏态势。四季度,随着各类政策措施的推动,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将持续缓解,国内经济形势将好于前三季度,对内蒙古经济回稳将形成较强的需求拉动。
  (二)经济走势研判
  下阶段,国家扩大内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等战略加快实施,对内蒙古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提供重大机遇。同时,随着国家及自治区系列政策的落地显效,经济复苏动能有望逐步增强,预计前三季度全区经济降幅将继续收窄,全年经济有望转正。
  政策面,“稳增长+促改革”两大政策主线,为全区推动经济复苏、增强体制动力释放政策红利
  全年经济走势取决于疫情和政策节奏。宏观政策焦点从平抑经济总量短期波动转向熨平长期结构转变,为内蒙古稳增长、调结构留足空间。短期,3.75万亿地方专项债、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等政策落地,为内蒙古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就业惠民生形成重要支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码、减税降费效应持续显现,为内蒙古企业减负增效形成利好。长期,资本市场改革、国企改革等系列举措逐步推进,聚焦“双循环”展开的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提升产业链水平等改革为我区化解体制机制矛盾形成重要推力。
  市场面,经济先行指标逐步改善,预示经济将延续复苏改善态势
  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均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表明全国经济景气度持續改善。受此带动,全区经济先行指标持续恢复,预示后期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前三季度,全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对三季度经营状况预期指数重回景气区间,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持续回升。
  供给面,市场需求改善、产业链供应链趋于稳定对主要工业行业回稳形成支撑,工业经济将逐步回归常态
  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回稳,内蒙古主要产业链景气度有望逐步改善,对工业经济回稳提供支撑。煤炭产业链,四季度进入冬季用煤高峰,加之进口煤总量即将达到当年峰值,全区煤炭行业有望量价齐升、逐步改善。钢铁产业看,房地产上下游行业、基建投资相关行业的修复速度进一步加快,对内蒙古钢铁行业将形成较强的需求拉动。高技术产业看,海外疫情蔓延对医药需求持续增加,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且高技术制造业将迎来“进口替代”机遇,对内蒙古相关行业形成利好。数字经济产业看,疫情对数字经济形成较强的加速和催化作用,“云产业”“云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扩容,数字经济活力加快释放。
  需求面,投资、消费在分化中弱势回稳,回归正常水平仍需再度加码
  下阶段,供需循环的堵点集中在总需求疫弱上,提振内需是重中之重。投资后劲仍显乏力。四季度,制造业投资有望逐步改善,“两新一重”投资有望继续发力,房地产投资有反弹基础。但受制于产业链供应链不畅、产能未充分释放等因素制约,企业投资意愿偏弱,投资后劲仍待增强。消费进入温和“回补期”。随着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消费环境渐趋改善,居民消费将延续自发性修复,但由于疫情对就业、收入的冲击仍在持续,将影响半年乃至一年的消费能力,消费回补速度将逐步放缓。其中,必需品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汽车消费有望呈现阶段性回暖,文旅休闲消费有望逐步回补。   区域面,区域合作纵向、横向拓展,协调发展新动能逐步释放
  随着设施联通、产业协作、机制构建等多方面举措落地,区域经济新动能逐步释放。一是呼包鄂乌协同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呼凉高速公路、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等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成为经济回稳的重要增长点。蒙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稀土等领域新动能不断积聚释放。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协作等领域集聚发力,随着生态补水、沙漠治理、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的加快实施,增长点将进一步激发。三是东部盟市后发潜能加快释放。上半年,东部盟市经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经济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后期,随着有色金属延链补链、绿色煤电铝等领域项目的推进,东部盟市经济回稳步伐有望加快。
  四、对策建议
  (一)继续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一是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落实落细已出台的一系列推动氽业复产达效、援企纾困、扩大消费、稳岗补贴等援企政策措施,做好企业运行相关的水电气暖、交通、物流等保障工作。二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就业攻坚行动,全面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发挥失业保险兜底作用。三是强化就业供需服务。通过推广使用就业服务平台、精准组织开展定向订单培训等,促进就业者与招纳单位实现精准匹配。四是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实施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
  (二)全力保主体、稳定产业链
  一是多举措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延期执行前期出台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自治区缓解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压力实施方案,完善蒙西地区降低“煤改电”用电价格的扶持政策,落实中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财政贴息专项再贷款等金融支持政策。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自治区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撑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和《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积极推进投资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次不跑、全程办好”。加大监督力度,解决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拖欠企业工程款等问题。三是充分激发企业创活力。支持企业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争取在稀上、石墨烯、氢能、大规模储能、碳捕集封存等领域率先突破。聚焦产业链提升方向,完善产业园区、创新基地、公共研发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体系。四是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做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保障基础原材料的稳定供给。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提升改造行动,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推动产业链延伸耦合,促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建立龙头企业与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上下游供需有效对接。
  (三)全力稳投资、扩消费
  一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等民生投入。加大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制造业技术改造、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力度,增加对新型污染治理、节能环保等技术投入。谋划推动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转运等基础设施项目,补齐产业配套短板。聚焦项目资金保障,严控非必需、非重点、非刚性和新增财政支出,做好相关专项债发行工作。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智能制造等战略机遇,做足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二是着力推动消费回稳扩容。加快内蒙古品牌建设,推动健康、教育、体育等领域服务认证,全面提升商品和服务竞争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等新业态融合。加快完善消费支撑体系,打造若干区域消费中心,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体验式消费、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
  (四)全力稳定粮食安全、确保能源安全
  一是全力稳定优质农畜产品供给。加快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加强以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重点地区盐碱地改良工程,提高农牧业供给能力。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丰体,强化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以“优质粮食工程”为载体,建设粮食产业强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更多“蒙字号”产品走出去。二是全力保障绿色清洁能源供给。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础上,着力发展非煤能源,提高风电整体技术水平,稳步发展太阳能发电,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光伏+”、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加强氢能源、大规模产能布局研究,在条件相对成熟、相关产业配套较好的地区引进氢能源、大规模储能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示范項目,对跨省区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予以支持。
  (五)全力稳外贸、稳外资
  一是着力稳定贸易、投资规模。通过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孵化贸易新业态。积极探索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新模式,破除互贸区落地加工的政策桎梏,提升“落地加工”能力。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中欧班列开展跨境电商、快件、邮件运输业务,引导企业利用回程班列扩大进口货物品类,实现供应链循环。二是以企业带动开放平台发展。在政策、资金扶持的同时,聚焦企业需求,加大基础配套设施、政策环境、融资环境等方面支持力度。强化企业开放主体作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氽业最大自由度。三是加快打造泛口岸经济。围绕基础设施、贸易互通等,给予中蒙俄走廊建设更多的财政金融支持。扩大“线上”合作,抢占对俄、蒙跨境电商等“数字化高地”。依托中欧班列,加快构建泛口岸经济架构,推动二连浩特一集宁,满都拉一包头等地区联动。
  (六)全力保民生、惠民生
  一是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此,集中兑付以前年度欠拨民生项目资金。加大城镇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力度,确保城镇失业人员保险和临时生活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阶段性扩大失业农民工保障范围。落实好社会保险费减免与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实施,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并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加大政策兑现力度,以生产经营恢复带动居民增收。对从事餐饮、零售等行业个体工商户,做好营业执照登记与许可审批衔接,帮助恢复经营。推广“互联网+”销售新模式,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牧民增收。落实好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保障各项惠民补贴合理增长。三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
  责任编辑:康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45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