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媒体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蓝江平 陈万丽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艺术设计;摄影;教学改革
  1 自媒体时代概述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意味着只要拥有一部网络设备和畅通的网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文字、图像、影音等这些包含自我意识的表达都能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播的“零时差”[1]。相较于主流媒体缓慢的传播速度,自媒体的时效性使大众的参与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一方面,自媒体具有通俗化、口语化、普泛化的语言特征,同时包含门槛低、收益成分高等多重特点,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得自媒体逐渐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身边;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营销、财经、法律、生活等传统领域,对于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教学领域同样有很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应有效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现代化网络媒体,规避错误的信息和指示,依托自媒体本身的特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接收有益的信息,才是时代的选择。
  2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注重视觉艺术的学科,视觉语言的运用通常是支撑作品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品精神内核表达的重要阶段。而摄影作为一门艺术与科技的交叉学科,涉及人文、艺术、传媒、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得教学发展的效果更为全面,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艺术设计和摄影两者之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摄影创作中产生的直观图像为艺术设计中提供视觉语言,艺术设计的思维为摄影的创作提供灵感源泉,造就了更加综合的系统学科知识,为培养多元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学科基础。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摄影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摄影技巧以及对摄影语言的提取、加工、创造和美化,但真正落实到大多数高校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学的细节和节奏往往难以掌控,教学效果距离更高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由此对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资源匮乏且缺乏实践
  目前,艺术设计摄影教学课程的主要弊端是学科资源的匮乏,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数码摄影的技术手段逐渐完备,摄影技术对于拍摄设备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学工作中陈旧老化的设备和不合理的教学时间安排,导致学生无法熟练地进行摄影操作,缺乏实践锻炼,使得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难度加大,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与艺术设计专业其他的课程相同,摄影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来加深理解和记忆,通过操作摄影器械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加深理论的理解,才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推动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实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法弥补理论知识上理解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2],改善目前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2 教学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互的情景,学生通常站在被动的角度上,面对课本教材、网络课件以及众多辅助学习材料大量灌输的专有名词和摄影术语,无法及时地进行消化理解以及系统地掌握信息知识面,造成意识上的偏差。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教学语言和落后的教学理念,降低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忽略了对于学生个性以及创新性的培养[3]。
  3 自媒体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改革策略
  3.1 翻转融合——引入翻转课堂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教学现状,摄影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模式的转变,翻转课堂的应用可以帮助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诟病。翻转课堂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顾名思义,翻转课堂的含义就是打破将以往老师在课上教授,学生在课下学习的情景,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再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答疑、实践等重要环节,完成由浅入深的学习步骤[4]。同时,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共享以及自媒体的普及无疑让翻转课堂的实施更加快捷,使摄影教育教学工作突破传统因循守旧的牢笼,减少了时间、地域、环境的限制等束缚,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提高学习的效率。
  3.1.1 先学后教的应用模式
  翻转课堂应用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利用PPT、慕课等网络途径提前录制好摄影及图像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进行观看,同样教学阶段的时间内,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阶段的课程,因材施教,有效避免学生之间水平的差距而影响教学进度。同时由于实践对于摄影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的时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的想象力,通过技术手段使用摄影器材帮助自己获取高质量、高清晰度的艺术性图像,再经过后期的电脑软件或者其他的方式进行加工再创造,带着学习的动机去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5]。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课程的内容、形式是灵活多变的,可以不断地有新的尝试和探索,教学思想的转变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更轻松易懂。
  3.1.2 角色转换的学习模式
  在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阶段,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课前梳理和规整基本的理论认识,开放学习范围,课中可以通过团队以各种方式答疑解惑,或者充分利用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场景中,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拍摄,在模仿的过程中加以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课后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通过自媒体移动社交平台进行学习加深记忆,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进行探讨和实践,合理设置任务的难度,教学安排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和教学效果以及个人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动,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最终的评价结果根据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合理的评价结果。   3.2 媒介混合——运用多媒体平台
  除了引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之外,各种媒介混合的多媒体平台同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自媒体的核心是内容,图像、影音、文字等媒介都是承担内容的载体。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媒体信息平台同时充当两种角色:自媒体人和信息的接受者,当承担某种角色时,就应该发挥相应的技能进行探讨和学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的门槛不再需要十分专业的器材设备,手机小巧易携带,为外出旅行、工作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的记录等活动提供了方便,同时可以在手机端完成对图像的排版、调色等一系列后期处理工作,逐渐习惯操作方式灵活运用,并且包括微信、微博、抖音等在内的移动社交平台给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要素,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自媒体平台实现摄影图片、图像的分享与传播,提高了摄影创作过程的趣味性。从摄影的学习、欣赏到产出的各个阶段拥有独立创作的机会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多媒体平台以及平台与平台之间拥有一个良性的循环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摄影知识,不断地产生进步。
  3.2.1 获取资源的方式
  学习资源的获取对于学习的最终效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课堂上的知识对摄影学科并不能完全地进行概括和总结,便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补充,对学生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综合使用多种传播手段产生交互,进行更加通俗易懂的知识讲述。而且这种方式不仅局限于摄影的教学知识,对于摄影赛事、国家政策资讯以及优秀的国内外摄影作品的赏析等信息,自媒体平台也展现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平台界面清新简明的风格、一目了然的图像信息,比起枯燥的课本文字显得更加的直观活泼。因此在摄影课程的学习过程,应该适当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信息,将课本知识与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结合。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从教育咨询、教育培训到教育文献、教育方法的分类,一应俱全,只要发动搜索引擎就可以迅速精准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定位,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同时拓宽知识面。例如,实用摄影教程微信订阅号(图1)以传授摄影的实用技巧为主,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语言和清晰直观的图像进行讲解,图文并茂,指导学习者在不同拍摄环境下运用灵活多变的拍摄手段,迅速地掌握拍摄窍门,获得更高质量的拍摄水平。从而体现多媒体平台教育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对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完善,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课程的多样性。
  3.2.2 学习自媒体的运营
  市场上自媒体运营的背后有一套极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运作,但作为学习者,排除商业利益的禁锢,同样可以创造个人IP,输出自我意识的表达。在摄影教学的中后期阶段,可以加入自媒体运营的学习,在已经获取较高水平的摄影创作前提下,依托于自媒体平台本身规模小、成本低的特点,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担任账号信息的发布者,通过学习自媒体运营可以全方位系统性地展现艺术作品的内涵,自主选择创作的主题,实现高度的自由性,全权掌控艺术作品的立意、创作、到文字表述、图文排版等各个环节,学习内容的发布和管理过程,达到一定分享和传播的目的。同时不断地根据阅读量和互动留言等大数据的反馈和意见进行修正和改进,对自媒体的运营进行深化。学生可以以此对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自我分析,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3.3 创新多变——加强设计意识
  一方面,传统的摄影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需要转变;另一方面,摄影课程中要加强设计思维和意识的表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光影、色彩以及点线面视觉要素十分敏锐,这对于摄影创作前期的构思和后期的创作过程都非常有利,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摄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通过夸张的设计表现手法进行完善,在艺术中可以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把握专业设计意识在摄影创作中的参与度,使摄影教学在艺术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创作出更加符合要求的艺术作品。
  3.3.1 设计思维的加强
  设计思维是以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方法论,是具有创新性的设计与实践。审美教育是创新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审美意识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了解一个物品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呈现其最佳的完美状态,达到极致。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的欣赏,在学习和实践中感悟不同形态的美,形成个人的审美体系,将艺术审美在艺术创作中运用自如。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在物品的拍摄之前脑海中需要有完整的立意和构思,并且有摄影成片的预想画面。另外,摄影过程中的置景和布光都需要专业的审美素养,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的拍摄,在布置背景的过程中都要根据产品的特性考虑适应它的特有的场景[6],比如在拍摄化妆品时(图2),要选择展现产品本身特点的角度进行拍摄,搭配出错落有致的场景,加入花朵等装饰物对画面整体环境进行点缀,突出产品本身的造型和光泽。在布光的过程中,光影的制造对于摄影作品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如何利用光线和影调调和气氛关乎着最终视觉效果的呈现。又如,在拍摄金属等高反光物体时(图3),不能让相机的机位和光源处于拍摄场景的同一角度,同时要使用“包围法布光”增添反光物体的厚实感,突出产品的功能和特征。设计思维贯穿于摄影教学的过程中,为摄影创作提供审美向导,将艺术审美的培养和摄影创造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3.2 设计语言的表达
  设计师形式语言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图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技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还是核心课程中都应该有摄影知识的参与和介入,在创作过程中合理利用数字图像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拍摄方法来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再融入解构、重复、拼贴等设计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快速、便捷地达到创作目的,以学生强烈的个人意识风格展现艺术的独特魅力。摄影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审美素养,通过艺术设计专业擅长的专业技能加以修饰,以艺术设计的思维加以理解,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复杂程度,加深两者之间碰撞融合产生的可能性,学生对于课程的學习会显得更加轻松自如。
  4 结语
  科技的高速发展,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创造性改变,多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也体现出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的改革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通过不断地分析研究国家培养学生全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要求,教学工作的注意力要转移到将学生从单一和枯燥的教学环境中脱离出来,引入翻转课堂等高效的教学模式,真正挖掘学生自身的个性表达,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和不同媒介之间的碰撞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创新策略,加速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工作的成熟化,真正达到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目的。总之,信息社会瞬息万变,设计的流行因素和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发挥最大限度的教育资源,才能实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58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