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机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邓彬

  摘 要:目前我国乡村振兴迫切需要解决振兴主体的问题,本文认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民工返乡创业利于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农民生活富裕,针对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种种困难,试图提出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机制,为积极扶持和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乡村振兴;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4.032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好“人”的问题,返乡农民工经过城市文明的熏陶,有一定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他们是乡村中不可忽视的人才。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创业资金缺乏、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短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应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撑体系,不断作用于乡村的全面振兴。
  1 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1.1 返乡创业利于驱动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乃乡村发展之“心脏”,离开了产业,乡村不可能振兴,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振兴乡村经济,有经济做保障,才可以进行其它方面的振兴,才能吸引人才、聚集人氣,人气聚拢了乡村振兴才有活力。返乡创业农民工具备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农村创业创新的能力,他们返乡集资金、技术和经验于一身,容易形成自己专长的产业,然后再形成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必然带动本地区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积聚,对乡村振兴的发展将直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2 返乡创业利于提升乡村人才振兴
  返乡农民工通过在城市的多年历练,学习和掌握了技术革新和智慧制造以及智能服务等本领,有效地创新创办了带有本地特色的农村产业,有力地促进乡村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及生产生活方式环保化,在广大落后农村传播现代城市文明,把城市科学有效的文明建设带回乡村,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有了质的提升,推动农村管理规范序,民主化建设步伐加快。为此,返乡创业农民工以“人才”的标签带动更多新老农民工成为振兴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活力。
  1.3 返乡创业利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返乡创业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城市参与市场竞争,深受城市先进文化的熏陶,无论是从思想观念,或精神素养,还是文化层次上都与城市现代文明相符合,返乡后能够作为乡村文化引领者来建设本地特色文化,带领本地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落后文化,倡导先进文化,培育本地乡村良好的乡风民风和家风,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这种上进的氛围中,将本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再将其融入相关文化产业,创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把文化软实力和其他硬实力融合在一起,体现乡村本土特色,重塑乡村本土文化的实践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实粮和文化品牌。
  1.4 返乡创业利于实现乡村组织振兴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多是地方能人,在本地有一定的知名度,虽然其社会关系因为外出务工而不局限于本地区,但仍根植于地方的人际关系网络,他们的血缘关系与亲戚关系依然留在本区域乡村社会,因此他们成为地方组织者或治理者有着天然的根基,不仅自己有能力创办或组织相关行业或产业,还能够推动一些农村组织成立,从而实现组织资源整合,为乡村的组织振兴添砖加瓦,弥补基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另外,党管理乡村是我国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返乡创业农民工是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入党意愿和比例最高的人群,与在家农民工相比更具有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他们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理念更有利于形成科学高效合理的乡村组织体系。
  1.5 返乡创业利于带动乡村生活富裕
  返乡创业农民工首先可以改变就业观念与就业模式,不再局限于简单劳动,长期受于城市高科技的影响使思维变得活跃和敏捷,他们精通电子商务,熟悉网络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乡村居民的就业模式和习惯。其次,返乡创业农民工在一定基础上能够提高乡村居民的就业能力,他们创办的不同企业对于人工技能或知识水平的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连续,村民可以灵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身兼数职能从容面对,真正实现农村家庭生活富裕。
  2 乡村振兴需要返乡创业农民工重挑大梁
  2.1 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近年来虽然许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就近就业或创业,但据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公布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达到1.74亿人,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长期穿梭于城乡之间,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和中国经济增长直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的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一直未得到缓解,“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建设面临大的困境和挑战,大量的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壳化、建设无能化,这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此举就是要改根本扭转长期以来的城乡不平衡发展的思路,也要根本扭转农村劳动力单方面地由乡村流入城市的态势,要走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因此,这种乡村空心化的现实必然呼唤着乡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工返乡创业来改变这种局面,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由于在城市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更新了观念,返乡后可以也有能力实现乡村“生产”“生态”与“生活”的同步均衡发展,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多重溢出效应显现出来。
  2.2 振兴主体缺失迫待解决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振兴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的空心化,即人口单方面流动导致乡村内部结构失衡,广大中西部地区大多数乡村虽然资源丰富、田野广袤、生态良好,但由于缺乏振兴主体无法依托优势实现乡村振兴。虽然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但基于长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与城市相比都面临许多硬核问题,其中硬核问题的关键是人才的缺失,即乡村振兴的主体是谁?由谁要振兴?只有确定了主体,才能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毫无疑问,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懂知识、懂技术、有经验、敢创新的农村劳动力回流,而农民工在城市的打工经历使他们既练就了本领、又积累了资金和技术等,极大地完成了由简单劳动力向人力资本的演变,再加上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与农村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大多数热爱这片土地,无疑是最佳的乡村振兴主体。   2.3 农村土地制度内在需求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实际上国家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未采用激进完全的市场化改革方式,急于求成的通过把农民推入市场和城市以减少农民数量是万万不可的,取而代之的是采取稳步渐进式改革。因此在现有政策与法律框架下,不管乡村振兴战略的愿景有美好,其实现总是要以乡村内部化方式处理,从而使农业农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内部化的处理方式应该说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乡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这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境。因此,要实现乡村的内部化发展进一步质的提升,必须寻找对乡村振兴有极大推动的重要资源,诚然有过经历城市文明熏陶的农民工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就是这个重要资源。
  3 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
  3.1 培育农业基础发展机制
  首先,要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乡村要振兴,规划要先行,地方政府一定要根据中央乡村振兴各项要求,依托本区域资源特色和优势,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深入研究本区域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专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一个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建立农民工创业风险最低化机制,鼓励农民工依据自己所长积极创新创业。其次,要筑牢农业生产能力基础。要保证农业用地质量,加快农用地配套设施建设和现代化改造,深化农业技术创新,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提升农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打造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最后,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通过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让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多样化选择,走产业融合的道路,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融合型发展格局。
  3.2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一是增加乡村金融机构网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仿国外模式扩大村镇银行的覆盖面,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大力开展农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加大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创业初期融资支持。二是适度放宽信贷政策。为让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充足的发展,农村银行应丰富抵押物的种类,合理增减贴息期限,针对农民工创业重点领域和行业提供一些定制化、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现阶段还可以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成果,推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融资能力。三是建立农村金融跟踪服务机制。当地政府可以专门返乡农民工建立金融跟踪服务,随时了解他们的创业动态和金融状况,对返乡创业暂时失利但前景看好的农民企业予以减免税费或贷款利率,让他们多机会尝试,多条腿走路。
  3.3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
  首先,乡村基础设施要完善。政府一定要增加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忌盲目投入,要先制定规划,改变乡村基础设施短缺的现状,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硬环境。其次,乡村教育事业要改善。乡村的义务教育要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努力,下大力气改善现有乡村的中小学生教育设施,还有千方百计引进乡村优秀教育工作者,为返乡农民工的下一代教育事業打下扎实的根基,让他们能安心在乡村创业。乡村培育还应注重多样化。多样化包括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心理咨询教育等,充分发挥培训对农民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也让学习型组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着凝聚力和传递带的作用。
  3.4 创建创业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各级政府应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计卡,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以前农民工外出务工大都靠的是“人缘地缘血缘”三缘关系,处于一种无组织化的状态,而今各级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绝不能袖手旁观,必须建立统计卡,卡片内容包括收集统计农民工就业创业人数、现状、从事何种产业,及时掌握他们的产业发展情况,建立与农民工之间的“联系卡”,形成“创业成功有人知、创业艰难有人帮、创业失败有人管”的局面。二是建立专门的创业咨询窗口。此窗口应以县为单位设立,县级政府组织行业专家为农民工的创业计划进行初步评价,定期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答疑或解读,并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尽可能为他们规避创业风险。此窗口的主要作用就要帮助农民工解决产前产中产后可能碰到的专业性、技术性及风险性等问题,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技术、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真正为这些乡村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梁栋,吴存玉.论乡村振兴的精准推进——基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机制构建[J].青海社会科学,2019,(02)122-125.
  [2]王肖芳.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驱动乡村振兴:机理与策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6)103-10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人民日报,2018-09-2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91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