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嘉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贾建新 李佳佳 杨佳慧 邬雨蕾

  摘  要: 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途径和必然要求。在分析嘉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主要制约因素,从而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垃圾源头减量;鼓励技术创新,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全民参与,形成分类强大合力;强化监督引导,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等五方面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 嘉兴  城市垃圾分类  制约因素  优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增长很快,很多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状况,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途径和必然要求,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嘉兴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6044万人,全市常住人口47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31192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0%。按常住人口计算,2018年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0385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695美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嘉兴城市垃圾以年均10%以上的增长率逐年增长,迫切需要加快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早在2008年嘉兴市就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在市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15年又制定了《嘉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嘉兴市制定和出台了《嘉兴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全面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该行动计划确定了市区垃圾分类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阶段安排和工作保障,要求到2019年,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要达到100%全覆盖,生活垃圾的增长率则要降低到2%以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被浙江省列为2018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被嘉兴市列为2018年第二大民生实事。
  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采用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分法”。截至2018年末,嘉兴市已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有2201个,已开展强制分类的公共机构4669个,建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56个,省级“定时定点”投放清运试点商业街30条,省级“定时定点”投放清运试点小区30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25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覆盖面已经达到89%,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了31%、92%和100%。和2017年相比,生活垃圾实现负增长,同比增长率为-33%。
  2018年嘉兴市拥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1座(5座生活垃圾焚烧厂、2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和4家餐厨垃圾处置厂)具备焚烧能力3860吨/日,填埋能力224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能力529吨/日。
  2018年,全市可回收物9656吨,进入废旧商品回收体系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易腐垃圾205万吨,由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害垃圾426万吨,累计一定量后,交由末端危废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其他垃圾167万吨,进行焚烧或填埋,实现无害化处置。沙發、床垫等4大类大件垃圾共726吨,全部进入嘉兴市大件垃圾处置厂进行资源化回收再利用。
  二、嘉兴城市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嘉兴从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伊始,就特别注重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和总结出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分类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一)组织保障机制
  嘉兴市成立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专门机构——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亲自担任组长,领导成员包括21个市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由项目推进、宣传培训、综合协调和监督考核等四个工作部门组成。各县(市、区)、街道(镇)也分别设置分类办,其机构设置及职能都与市分类办相对应,从而确保三级分类机构健全,层层分解任务,层层传导责任。
  (二)制度标准体系
  为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嘉兴市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标准,包括《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标准》《嘉兴市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标准》《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辆标准规范》《嘉兴市区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监管办法》《嘉兴市可回收物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嘉兴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嘉兴市区城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评比方案》《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工作考核办法》《嘉兴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实施方案》等,保障垃圾分类各环节和各项工作规范统一。
  (三)收运处体
  嘉兴市把生活垃圾的前端投放、中间收运、末端处置三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来谋划和建设,着力建立有机衔接、协调配套的收运处体系。在前端投放环节,建立统一规范的投放设施,可回收物由专业公司每周两次称重回收并给予积分;有害垃圾由专门的密闭式有害垃圾收集车收集,专业回收企业每个月上门收运一次;餐厨垃圾由专门公司每天定时上门收集;其他垃圾也是每天收集一次,由保洁企业清运至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再运至焚烧厂焚烧处理。对环保密闭式分类运输车辆,嘉兴市也进行了标准化的统一规范,要求车辆采用联单制管理,专门配备视频监控和GPS定位系统,车辆上统一喷涂标准的标识标志,实现专车专用,杜绝混收混运现象。在最后的末端处置环节上,也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都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中标企业分别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或焚烧处理。
  (四)积分奖励机制
  嘉兴市探索出了一种“一高一低”的可回收物积分兑换模式。所谓“一高”,就是可回收物按照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进行回收并积分,“一低”是指积分兑换购买商品时价格要低于超市价格2%。截至2018年末,累计回收可回收物达9656吨,金额折算达1197万元,积分累计达119亿分,积分兑换金额达606万元,实现分类惠民金额1436万元。   (五)宣传教育体系
  对各类宣传方式,包括社会宣传、媒体宣传、活动宣传、志愿宣传等都制定了分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对各个宣传层次,包括市、区、街道、社区、小区等,都建立相应的宣传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媒体,包括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和新型网络媒体,实现线上线下垃圾分类宣传的全覆盖。各种宣传画、宣传海报等要求每半年必须更新一次,并且公开向全社会征集意见,使宣传更切合实际、更接地气,从而使社会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居民小区每个月都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居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垃圾分类。
  (六)监督考核机制
  嘉兴市建立了市级领导联挂社区的机制,市领导直接沉到社区,帮助社区解决问题,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和政协的作用,各级人大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各级政协组织委员督查垃圾分类工作;对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级机关进行垃圾分类专项考核;对各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月度和年度“红黑榜”评比,并公开评比结果;对全部分类环节进行闭环管理,初步建立了对收运处各类企业的分类监管考核体系;积极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建立志愿服务、督导服务和督查服务等骨干队伍。
  三、嘉兴城市垃圾分类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垃圾产生量还比较大
  近年来,嘉兴生活垃圾产生量一直居高不下。一方面是由于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强,对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理解不深,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而垃圾分类的精度和分类的积极性还比较低,长期养成的垃圾混投混弃的传统习惯短期内还难以彻底改变;另一方面是由于全社会的绿色消费习惯还有待养成,各类消费品过度包装问题突出,礼品、快递物流等过度包装问题尤为严重,一次性用品使用量很大,尤其是外卖、快餐等产生的一次性用品没有得到有效限制,餐饮消费浪费现象也比较突出,产生大量餐厨垃圾,这些都给末端处置增加了极大的压力,垃圾源头减量形势严峻。
  (二)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嘉兴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持续提升了垃圾处置能力和水平。但也应看到,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制约了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在收运环节上,受限于收运车辆与投放容器不匹配、个别居民混投垃圾、收运网点布局不合理以及末端设施不匹配等问题,导致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环节存在混装混运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处置的效果。由于垃圾产生量还比较大,全市现在运营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大部分均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状态,如发生设备检修等情况,可能存在垃圾围城风险。实现全部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还要超常规加快推进处置能力建设。
  (三)宣传针对性还需加强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因此对广大公众进行引导、宣传、示范和教育非常重要。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工作方式比较简单,与广大公众和社区居民的接触还不够深入等问题,因而不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各类社会公众的社会心理和意愿。在实践中表现为引导、宣传、示范和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多以标语、口号以及比较固定的程式化宣传为主,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不够丰富和生动。比如深入小区进行入户宣传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流于形式,宣传语言不够生动,使用空话、大话、官话和文件语言,导致居民“听不懂、不爱听、听不进”。社区、物业垃圾分类职责不清晰,培训力度不够,存在靠发通知、等居民上门领取资料完成工作任务等现象。在宣传内容上,宣传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等比较多,而对群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一些宣传方式研究得还不够深入细致,比如缺乏体验式、情景式的宣传、示范和引導,也缺乏针对不同类型群众进行分类宣传引导的方案,导致宣传效果不理想。
  四、嘉兴城市垃圾分类的优化策略
  (一)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垃圾源头减量
  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鼓励绿色消费,限制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提倡使用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袋等消费用品;餐饮企业要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提供打包服务,鼓励和推动餐饮企业开展“光盘”行动;各类单位和组织要倡导绿色无纸化办公,大幅度减少纸质文件数量;公务活动不摆放临时花草、不制作背景板、横幅,采用电子屏幕投影;鼓励居民开展厨余垃圾制作酵素、废旧生活用品变废为宝等垃圾减量活动;避免过度包装,快递行业和电商企业要推广使用绿色循环包装物,鼓励快递网点设置绿色回收区,回收快递包装箱、包装袋;扩大可回收物商品目录,提高可回收物回收量,提升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可回收物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打造1-2家大型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
  (二)鼓励技术创新,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垃圾处理新技术的应用是建设绿色智能城市的重要体现。要大力研发和广泛采用新的先进适用技术,鼓励技术创新,如智能分拣技术、物联网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等。要鼓励和支持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分选、就地处置、集中处理、无害化处理和再生资源利用等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研发、评估、试点和推广应用。技术创新和研发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前期的投入也比较大,要鼓励科研团队和人员大胆创新,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财政补贴、金融机构优惠贷款、直接对研发团队予以资助、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予以支持和奖励等多种方式进行激励。要加快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应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信息管理系统,对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区域分布规律、居民投放习惯、后端处置反馈等进行大数据采集,建设覆盖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运输和处置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平台。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多元化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购买社会服务、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在收运处等各个环节和流程上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前端投放环节,要根据各类单位、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的种类和数量,按照统一标准、合理布局、设计美观、投放方便、易于收运的原则,配置相应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垃圾分类收集投放容器,还要注意预留一定场地,作为专项垃圾的临时堆放地,从而使前端的分类投放能真正有效运转。在配备收运车辆上,由于不同垃圾的特点、种类、数量、流向等各不相同,因此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配备封闭性能好、外观标识明显、环保节能、适合城市道路的各类标准化专用收运车辆,严格遵守和执行分类收运规则,坚决彻底地根治垃圾混收混运现象。在垃圾分类末端处置环节,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园林垃圾资源循环利用项目,餐厨、厨余、生鲜垃圾处置项目和大件垃圾处置项目等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的项目建设。通过垃圾分类处置的设备和设施、技术和工艺的升级改造,不断提升末端的处置能力,持续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四)坚持全民参与,形成分类强大合力
  要充分依靠广大群众,充分发挥社会公众自治和志愿服务的作用,大力倡导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商场、进宾馆等活动的开展,将垃圾分类纳入市民公约、社区公约、文明风尚行动,借助分类宣教基地、主题公园等各类平台,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各级主体和广大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和参与意识。开展垃圾分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发挥示范带動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志愿者投身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开展现场劝导、指导,参与厨余垃圾制作酵素、变废为宝等志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基层党支部要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活动,发动和带领广大基层党员积极投身、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要落实党员干部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反馈制度,党员干部要自觉担任网格长、楼道长、分类桶桶长、分类箱箱长,充分发挥自己在基层垃圾分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强化监督引导,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要充分发挥行业监管和执法监督作用。各行业监管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管发展必须管垃圾分类”的原则,监督指导各行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城市综合执法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通过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方法和手段,加强对居民小区、商业街区、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共区域垃圾分类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分类工作顺利推进。要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各类媒介,组织创作投放垃圾分类主题公益广告,在主要媒体上加强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开辟聚焦曝光台,曝光垃圾分类不文明行为,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ZK(#]嘉兴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嘉政办发〔2017〕57号
  \[2\]冯林玉,秦鹏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困境与义务进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5):118—126
  \[3\]杨帆,邵超峰,鞠美庭城市垃圾分类的国外经验\[J\]生态经济,2016(11):2—5
  \[4\]祝睿环境共治模式下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规范路向\[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70—76
  \[5\]张农科关于中国垃圾分类模式的反思与再造城市问题\[J\]城市问题,2017(5):4—8
  \[6\]邓俊,徐琬莹,周传斌北京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效调查及其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3,34(1):395—4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91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