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奶业进入盘整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 哲

  [成本高涨将是今年困扰乳业发展的难题。日前,利乐奶业研究中心在“2008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一份乳品行业报告,指出连续近十年高速增长的乳业已进入调整期,成本高涨、奶源紧缺等成为了困扰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奶业成本提高成定局
  
  由于饲草料成本大幅上升,2008年奶业成本的提高已成定局。1月13日,在2008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在过去一年,饲草料生产成本已上涨10%-15%,饲料玉米价格更是上涨40%。
  相比饲草料价格上涨,牛奶价格在同期只上涨了2.3%,料奶比价由过去的1:1.47下降到1:1.13,从而大大挤压了奶牛业的利润空间。据统计,目前乳品行业集中度提高,竞争加剧,价格战、奶源争夺战出现持续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表示,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奶牛业发展从2005年开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饲草料价格走高、奶价持续低迷、奶牛价值缩水等问题使得奶牛养殖业效益大大降低。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奶户“屠牛宰犊、清场退出”现象,导致我国乳业增长总体放缓。
  但他同时指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两年我国奶业效益下降和增长趋缓也是一种理性回归,将部分低质、低效的奶牛淘汰掉,把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奶户淘汰掉,为我国乳业实现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升级,以及奶业从过去单纯追求头数增长的总量扩张战略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战略的转变提供了机遇。
  跨国乳品企业对国内乳业的渗透模式也开始改变,从单纯通过贸易途径对我国乳品市场进行产品输入,转变为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出在国内建厂并建立销售网络,与国内乳品企业同台竞争。“这将为国内乳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借助外力发展创造了机遇,但也会使我国尚不强大的乳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
  有专家表示,我国乳品行业已经进入中市场集中度行业,这意味着我国乳品行业在发展变化,业内竞争激烈,品牌处于从分散到集中的途中,行业正处于垄断竞争阶段。乳品企业群雄割据的时代已经来临,乳业市场将会发生深刻变化,乳品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乳品公司之间已经燃起的价格战、奶源争夺战仍将继续,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显现。
  权威预测显示,在未来5至10年,消费人群的继续扩大和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促进中国乳品需求的持续扩张。与此同时,中国乳品市场需求结构也会发生深刻变化。预计在未来的5到10年,中国奶业发展速度将会保持在15%到20%左右。
  
  价格战还将继续打
  
  2007年上半年,奶贱伤农导致的“倒奶杀牛”现象在各地此起彼伏;下半年,众乳品企业却高呼奶源不足,“抢奶”事件频出,奶制品纷纷涨价。缘由何在?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分析奶业形势时说,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奶牛养殖收益每头平均比2006年减少1500元。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奶业生产有可能出现类似生猪生产大幅波动的情况。”孙政才预言。
  这个预言到了下半年成了现实――原料奶及奶制品从北到南都涨声一片。
  超市里的奶制品已经经过了好几轮涨价,但是业内研究机构仍给出预测:价格战、奶源争夺战仍将持续。在“2008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业内呼吁尽快出台《乳业管理条例》等管理办法。
  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在论坛上说,目前乳制品销售的需求继续增长,乳品供需的矛盾加剧,造成乳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孔祥智教授则认为,乳品行业发展过快、产能过剩直接影响了乳品企业的利润水平,乳品公司之间已经燃起的价格战、奶源争夺战仍将继续。
  继主产区10个奶联社向乳品企业要求提高价格后,长沙、上海、北京等地以及主产区原料奶价格和零售价格相继上升。
  奶牛价格也开始上涨。奶源紧缺导致企业争抢奶源情况明显,原奶掺杂使假时有发生,造成原奶质量下降。
  市场方面,北京的京客隆、天客隆等超市,三元、蒙牛、伊利销售的纯牛奶涨幅大都在20%左右。河南郑州部分酸奶、纯牛奶价格突击上涨30%。一些乳品企业已经取消了“买二送一”等促销活动,实现了变相涨价的目的。
  价格机制和供货关系尚未形成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分析近期哄抢奶源现象时认为,其中的原因是进口奶粉大幅度减少,国际奶粉价格提高,全年进口减一半,2006年接近14万吨,去年近7万吨。而同期出口奶粉增加,一出一进让国内的奶源降了很多。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没有形成原料奶收购的价格机制,以及没有稳定的原料奶供应关系,收奶和卖奶之间关系脆弱。“奶源偏紧时,马上就抢奶。市场稍微平稳一些,奶源比较充足的时候,就拒收、压价。”刘成果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强者总是企业,吃亏的总是奶农。
  “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广大奶农话语权不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段应碧也这样认为。他同时还分析了目前奶业发展中的其他问题:
  养殖方式落后。目前全国2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比例仅占28.9%,5头以上的占76%,农户饲养管理粗放,人畜混杂,青贮饲料不足,原料质量难以保证,既不利于标准化饲养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也不利于奶牛疫病防控。
  奶牛良种繁育体系薄弱。奶牛良种是奶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单产的贡献力达到40%。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我国一直没有形成奶牛良种核心种群。乳制品加工企业水平低,市场竞争无序。近年来乳制品加工企业数量急剧增长,全国乳制品加工企业达1600多家,年加工能力5500万吨,大大超过奶类总产量,加工能力严重过剩。
  
  理性回归后将迎来健康发展
  
  在这次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与瑞典利乐公司合办的“人大―利乐奶业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并发布了《对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形势的判断》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通过一定程度的市场洗礼,将低质低效的奶牛淘汰掉,把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奶户淘汰掉,为乳业实现资源整合,推进奶业升级,尽快从过去的单纯追求头数增长的总量扩张战略积极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奶业战略转变提供了机遇。
  “通过优化牛群结构和奶户结构,实现奶牛业的总体提质增效,从而实现未来我国乳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报告预计,“未来的5到10年,中国奶业发展速度将会保持在15%至20%。”部分专家对此表示,这意味着我国乳品行业竞争激烈,品牌处于从分散到集中的途中。
  全力打造现代奶业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了加大奶牛良种补贴力度、实施后备母牛补贴、建立奶牛政策保险制度等8项重要政策措施。参加论坛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们认为,这将是今后指导奶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方言介绍说,发改委已紧急下发通知,将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停止地方对新上的乳品企业加工能力建设。还将尽快出台乳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乳品加工业产业政策,淘汰乳品加工行业落后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对环评不达标、无生产许可证的乳品加工企业坚决关停并转。
  建立稳定的利益机制方面,去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规定企业作为外来的经济主体,可以参股不超过20%。这意味着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参股合作者的方式,把原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对立关系改变为利益关系。
  “奶贱于水”曾经是乳制品市场价格战白热化的标志性特征,然而这更是乳业长期过度竞争的恶果。恶性低价竞争,表面上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实际上是整个乳制品产业链毁灭性灾难的导火索。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让企业无力承担生产成本,只能走向倒闭的坟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乳业长期积累的复杂矛盾,单纯依赖政府“输血”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必须靠增强行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来逐步破解。
  (范 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6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