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典引发经济学家争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03年3月中旬,以国家统计局为背景的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全国112名经济专 家 开展问卷调查后,得出惊人的结论:中国经济将真正走出自1997年以来的低谷,全面进入新 的发展周期;预期2003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GDP增速为7.9%。
  然而,非典型肺炎先后在广东、北京乃至全国20多个省市,乃至全球放大,酿成一场严 重影响经济的恐慌。世界和国内各投资银行、研究机构纷纷下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 期,再也没有人重提“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了。
  从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4月GDP增长8.9%的数据看,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 可谓小;因为假如没有非典,中国经济增长似乎没有理由低于第一季度(9.9%)。尽管如此 ,许多经济学家仍然认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不会因非典而改变许多。
  
  经济学界观点交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海闻教授认为, 中国经济的增长周期不会消失,但可能 有一个暂停和暂缓。这位专家把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调了2个百分点。这是目前基于非 典事件而下调中国经济增长率幅度较大的经济问题专家。海闻认为,增长周期的确存在,因 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本身到了一个新阶段,即中国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消费台阶,以住房和汽 车的消费为主;而过去几个阶段主要是能吃饱(20世纪70~80年代),买耐用消费品(90年代) 。他认为,如果没有非典事件,今年,或者说今后5到10年,甚至1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都 会相当高。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持宏观经济研究的张立群持更加乐观的态度。他指出:“ 当前经济扩张的态势将持续两年以上,外部因素的变化,包括非典事件,对其运行曲线会有 一些扰动,但至多对季度经济增长率产生一些影响,不会改变年度间的总体回升态势。”他 甚至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将高于上年。张立群认为,受非典影响,今年二季度消费、旅游餐 饮、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等指标的增幅会有不同程度降低,但随着非典影响减弱,下半年会 有“补课型的恢复”,全年增长受到的影响不会很大。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从事战略和宏观研究的宋国祥说,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可能为 凹型,即两头高的态势;但二、三季度受非典的冲击比较大,有一个短暂的低谷,四季度会 恢复,特别是消费和投资会大幅上升。这与去年的“逐步走高”有一点不一样。
  
  周期何以存在
  
  目前,对于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周期,以及现在中国是否进入新的周期,部分经济学家有 不同的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计量经济研究的专家认为,今年一季度增长率高,是因为 去年一季度比较低,而不是比上一季度高出很多。
  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教授认为,当经济一路上升到三四个季 度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是“一个新的周期”开始了――实际上,这种态势是从去年一季度的 7.6%就已经开始了。
  此外,较早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范剑平,他在去年下半年就认 为“新一轮增长周期已经开始”。
  胡鞍钢说,现在经济主要的特点是“复苏”,复苏的定义是经济能够从低谷点恢复到潜 在的增长率。现在,尽管对什么是中国潜在的增长率存在不同的看法,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细算认为大体是在9.2%~9.5%,最近几年又把它调到8.7%。
  根据胡鞍钢的研究,从1979年到1997年,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体是9.5%;而中国2 003年一季度恢复到9.9%,应该说是“达到增长潜力”了。但一个季度还不行,还需要连续 看下面三个季度;如果一直保持在9%附近增速,今年全年GDP增长达到9%还是有可能的, 甚至有可能达到10%。当然,非典事件还会有其他一些影响。
  他认为,非典因素只会产生0.3到1个百分点的影响。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历了4次比 较完整的经济周期,大体是平均6.3年;最短的是3年,最长的是11年,主要是上一次即1991 年到2001年。
  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天则经济研究所新近做出的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 率为9%,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已经出现;同时,非典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总体走势,其对 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只有0.3到1个百分点。该报告预测,2003年上半年中国的增长率为9.5 %。
  
  特点非同寻常
  
  但是,本次经济增长周期与以往大不相同。
  一是启动的内容不一样,存在内生性动力,如海闻教授所说,以住房、汽车为特征的新 型消费启动。天则经济研究所引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个报告说,汽车、住房、通信以 及旅游这样一些新型消费具有产业关联效应,非常重要的明显特征就是“族群”。这个增长 的特点不是局部和短期作用因素能够解释的,而是来自国民经济方方面面内生增长的表现。
  胡鞍钢教授认为,“内生性”还表现在民间投资兴起,尽管投资的主导作用未减。今年 一季度的投资增长率,已相当于过去20多年(1979年~2001年)扣除物价指数不变价后10.9% 的增长率的2.7倍了。
  胡鞍钢不认为国债投资对其他领域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反而认为有 互补性,或者说关联性。因为国债都用于公共性领域。胡鞍钢说,现在经济已经达到了复苏 的阶段,这比预期的淡出或“软着陆”要来得早。现在,国债投资淡不淡出都无所谓了,因 为民间投资已经起来了,而且比预计的要好。
  二是经济启动比较平稳。胡鞍钢的报告认为,1953年~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 系数大体是在154%;1978年~2001年降为33%;过去5年已经降为8%。所以,从中国经济 的增长来看,特别是在它的扩张期、复苏期,要把宏观经济稳定作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减 少经济波动系数,要防止从通货紧缩走向通货膨胀。
  张立群也认为,新一轮较快增长是由结构转换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决定的。这一过程中还 有较短的周期性波动,过去大约为4年,本次至少在两年左右。现在外部因素、突发事件对 经济运行的扰动明显减弱。
  三是周期可能较长。张立群研究员认为,国际经验证明,以住、行条件改善为主的消费 升级和产业升级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这一轮经济较快增长预计将持续10年以上。但其他一 些经济学家认为需要观望,但不会很短。
  
  等待低通胀政策
  
  本次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问题。
  胡鞍钢教授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不断积累、持续向上的过程。现在没有通货膨胀率, 但能不能保证两三年甚至5年无通胀或低通胀?再有,“就是要把企业、民间投资引导好, 保护好”;要让经济增长主要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需求拉动。
  宏观经济稳定,也就是要波动系数较小。所谓波动系数,是指真实的GDP增长率围绕一 个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的情况,偏离程度。波动系数越高,波动幅度越大,宏观经济越不稳 定;波动幅度越小,宏观经济相对稳定,但没有绝对的不波动。一般只要波动系数在25%以 下,宏观经济稳定了。
  由于中国宏观调控手段逐渐成熟,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中央高层可能会采用更加灵活 的手段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本次的非典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尚未有最终数据,但如果短期内 增长速度过慢,中央显然会在短期内再强化积极的财政政策,至多会发行国债进行投资;如 果影响不大,并且未来几年经济增长过快,高层可能会更多地采用货币政策。比如利率政策 ,来保持低通胀率的持续有效增长。
  另一个问题是,财政政策可能从过去的投资主导向公共产品的支出转型。天则经济研究 所和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都持这一观点。财政政策包括对于公共产品的投资,如道 路建设;对公共产品的支付,如国防;转移性支付,如向穷人发放救济金;而后者正是公共 财政性质的表现。
  非典疫情向全国发展后,中央已陆续调集了近50亿元资金用于卫生事业。专家认为,这 可能是向公共财政转型的开端。由于本届政府提出要着力解决东西差异、城乡差异、三农问 题等,非典事件可能加速中央利用财政解决积贫积弱问题的步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0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