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拓展资本市场发展空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问题要跟中国资本市场一样,通过发展来解决,就讲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所谓总体小康就是说人均已经达到800美元以上。但是为什么叫做总体上小康呢?因为这个小康它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那么这里面差别在哪里?第一个是低水平的,虽然2001年全国的GDP的总量已经达到1万1千亿美元,在世界上居第6位,但是人均只有900美元,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人均在600美元以下就是最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就是刚刚摘掉最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距离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还很远。
  所谓发展不平衡主要是三个差距:第一个就是东西部地区的差距;第二个就是城乡差距;第三是高收入和低收入之间的差距;高收入现在没有做全面的统计,但是有些资料说明,目前中国20%的高收入人群占社会财富的55%,低收入人群只占有社会财富的3.3%,差距的相当大,所以说发展是不平衡的。
  还有总体小康是不全面的,我们这里只讲了人均收入,这只是一种生存上的物质需要。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人有三个需要: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总体小康仅仅是限制在物质方面的需要,还没有能够达到精神的、文化的、娱乐的,各方面的需要,所以就是不全面的。只有生态环境改善了,人口质量提高了,教育发达了,甚至更加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了,这样我们国家才能不仅实现总体上小康,而且要达到全面的小康。在完成这个任务过程中,需要资本市场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现在看来是有多方面的意义,比如说从筹集资金来说,这12年我们通过国内资本市场已经为企业的发展筹集到7700亿的人民币资金,从提供国家的税收方面是1500亿资金,这对于国家从事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说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意义非常重大。
  
  十六大报告对发展资本市场非常有利
  
  十六大许多的精神、提法对于发展资本市场非常重要。报告中有几条对于资本市场发展非常有利。1.要持续快速的发展经济,要抓住一切的机遇来加速经济的发展,提出发展是解决前进中一切的关键问题。2.是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的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3.就是提出要保护两种合法收入,包括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4.就是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所谓虚拟经济是以货币来表现的各种经济形态,包括证券、信托、保险,这样一些经济形式。强调要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发展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等,这个意义是非常重要的。5.提出要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私营经济,对私有财产,不仅在现阶段要鼓励和指导它发展,而且要在法律上完善对私有经济的保护,过去是把私有制当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对立面,说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异己力量,要加以消灭。改革开放以后,只把它放在一个补充的地位,叫做合理的必要的补充,或者叫做有益的补充。实际上我们很多的政策措施是限制它发展的。到了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经济和公有经济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践上私营经济无论在市场准入上,在投资融资上,在进出口贸易上,在税收制度上还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歧视。因此从1978年以来,社会上尤其是两会期间不少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就提出要修改宪法,要保护私有财产。1998年我就提出一个提案,就是要按照十五大来修改宪法,就是要修改保护私有经济的财产,要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到了九届五次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又以全国工商联的名义提出要修改宪法,要保护私有财产,又明确提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党的十六大已经提出了要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我相信在今后这几年,宪法会修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保护私有财产明确的列入法律,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私有财产也应该神圣不可侵犯。这个理论就是两个毫不动摇。既然是毫不动摇那就应该在法律上明确给予定位。所以说这一次的十六大在很多方面对于我们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说从根本上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创造了理论依据和政策的原则。
  
  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存在若干重大的主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资本市场的波动比较大。资本市场从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到现在,这12年来资本市场重大的波动有五次,这些波动的幅度都相当大,甚至超过了国外的股灾。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政策上的不稳定,往往是由于政策上的变动引起了股市比较大的波动,最明显的一次就是2001年6月份股市从2200多点降到1300多点,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有股减持问题,因为国有股减持的过程中,价格确定不合理,导致股市大幅度下挫,到2002年虽然停止了国有股减持的办法,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解决,股市的波动比较大的影响了公众的投资信心。机构投资的比重不大,散户投资还是股市中重要的投资者。目前在股市开户的股民大概有6800万户,其中机构投资者只占小部分,虽然这几年用多种形式发展机构投资者,包括投资基金越来越多,保险资金有一部分进入股市等等,但机构投资占的比重不大,散户投资还是主要的投资主体。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往往有一个从散户投资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机构投资为主的转变过程,但我们还是以散户投资为主,这就使市场缺乏一种稳定的长期的战略性的投资者,这是中国市场波动比较大的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有一些公司素质不高,甚至有一些公司弄虚作假。这里我必须说明,有些人全盘否定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素质,片面的夸大中国的上市公司做假帐,这个我也不赞同,这种情况在国际上已经引起了很大的负面效应。有些国外的学者认为中国的企业做假帐,统计也是做假的,经济根本没有增长那么快,甚至有经济崩溃论。这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影响国外的投资,影响我国对外的经济往来,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比较快的,而且企业上市公司之中素质也有比较好的,这点我们要肯定。当然这里面确实有一些企业素质不高,确实弄虚作假,不仅从已经揭露出来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可能还有一些企业的弄虚作假、素质不高的情况还没有被揭露出来,这点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这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是用高度计划化的办法来指导、来建立高度市场化的资本市场。
  从上到下层层的下达指标,然后就从下到上层层的推荐企业,这是计划经济的老办法。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基本上都是按照计划化、行政化、指定化的办法来制定的,所以有些企业素质不高,个别企业弄虚作假。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用计划经济的办法来指导市场经济,没有形成比较根本的经济体系。
  第三个问题,上市公司存在着不少历史遗留的问题。比如说去年严查银行的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从历史上说,银行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界限不够严格,原来有很多的银行有附属的信贷公司,所以信贷在银行资金的占用,在历史上已经形成,到了《证券法》出台以后,明确规定银行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又没有说明怎样合法的进入股市,虽然后来允许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允许证券公司用自己的股票向银行进行质押,但是从基本原则上,已经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是这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又不符合国际上提倡混业经营的发展潮流,所以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国股市影响也非常大。
  第四个问题,中国股市的扩容脱离了资本市场的需求,就是供求失衡。这几年资本市场发展速度比较快这应该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在不同时期扩容过快就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供求矛盾,有效需求不足就形成了买方市场。这里并不是说中国资本市场不应该扩容,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都是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解决,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但是在一定时期资本市场的有效需求是有限的,因此扩容的速度应该和有效需求相匹配,这方面我们注意不够,企业上市的规模就像倾盆大雨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这也是造成资本市场低迷的一个原因。出路在哪里?有人说要首先解决资本市场资金不足问题,我觉得资本市场不是缺乏资金,而是信心不足,在广大公众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利好的消息都没有被市场所接受,就是弱市无利好,这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从基金面来看,中国的资金面是比较充裕的,这几年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只有7700亿,但是间接融资增加了8万多亿,现在银行里储蓄存款达到了85000亿,仅仅2002年银行的存款就增加了1万亿。2002年以来,央行的行长多次提出,要分流存款,鼓励把一部分存款分流到资本市场上,虽然政策意图上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缺乏一种具体的措施,据调查在8万多亿存款中间,有15%左右的人表示有意愿分流资金到资本市场,有人说这个比重不大,我说不对,这个15%就是12000亿,目前流通股票的市价总值也就是1万多亿,如果有3千亿资金进入,对资本市场就是很大的活力了。所以说资本市场不是缺乏资金,而是缺乏信心,只要广大的公众对资本市场重新树立信心,就会有更多的资金分流到资本市场上来,但是对资本市场目前的困境不能够忽视。
  第五个问题,资本的国际化进展缓慢。从90年代以来,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速度加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争取利用国际的资本市场,1980年到1995年,在15年期间,主要发达国家股票和债券跨国交易量在GDP中间的比重就大幅度上升,美国从9%增加到135%,日本从37%增加到65%,德国从67%增加到75.2%,法国从95.2%增加到175.2%,加拿大从9.6%增加到192%,这就说明国际上资本市场的流动已经是成倍的。在这方面我国采取三种形式来利用资本市场,一种是发行B股;另一种就是发行H股,还有就是红筹股,我们用这三种形式,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还不大,总量就是600亿~700亿美元,我们还应该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来进行投资融资,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开放国内的资本市场,让国外的投资者到中国的国内资本市场来。
  第六个问题,当前从我们运作的实际情况看,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1.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1989年到2002年我国的经济GDP的年增长率达到9.3%,未来20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将保持在7%到8%的增长速度。因此,经济快速的增长,就为资本市场持续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宏观的基础。2.我国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正在不断扩大、不断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从国际市场来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很快,投资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也在扩大,这就为我国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3.现在我国的外汇储备比较充足,国际收支情况非常好,无论是资本项目还是经常项目都保持顺畅。4.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看好,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速度比较快,特别是这两年以来,由于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10月份引进外资已经达到4399亿美元,这表明外国资本希望尽快的进入中国市场,来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5.我国的企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国有企业有进有退,大批的企业正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这种资产重组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体制环境。6.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加快发展,目前已经有高新技术企业10万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在整个第二产业中已经占到12%~13%,而且还在稳步的增长,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有很重大的作用。7.中国正在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市场准入、税收制度、投资融资以及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给予非公经济、包括外资经济、中外合资经济、私营企业以国民待遇,这样必然会使我国的市场经济更加完善,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企业的活力能够更好的调动起来。8.在我国各类企业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优秀企业和优秀品牌,在各个省市还有大批的企业,不仅已经成为国内的优秀品牌,而且越来越被国际上所承认。9.我国有很多企业不仅具有庞大的物质资产,而且具有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因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正在为企业不断的输送优秀的人才,包括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我们国家的管理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如果说过去的管理水平差距非常大的话,那么这几年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的缩短,这对提高企业的素质有很大的作用。10.我国政策宏观调控的能力是比较强的,金融市场的监管是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的监管正在逐渐的淡化行政干预,逐渐的强化市场运作的规律,以及逐渐的加强和国际的接轨,从这些方面应该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还是比较多的。过去我们经常讲两句话,“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主要强调的是发展,就是在发展中来规范。中国资本市场的很多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按照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发展中的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在市场经济中,在资本市场的活动中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没有风险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没有波动的市场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因此一旦市场出现了问题,我们不应该大惊小怪,而应该认真的研究原因,采取对策。
  第七个问题,创业板市场应有时间表。最近看到证券部门的文件说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证券发行没有时间表,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这是不符合依法治国的精神的,在十五期间要建立创业板股票市场,这个报告已经经过了全国人大的通过,报告经过全国人大通过就已经有法律效力,因此表明全国人大在法律上已经规范了时间表,现在政府的主管部门说没有时间表,那就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通过的这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十五计划,所以我认为是不对的。
  至于说在这五年期间里哪一天能够出台,政府有很大的行政权力,如果完全没有时间限制是不对的。所以我建议证券监管部门应该按照全国人大所通过的十五计划,以倒计时的方式提出一个时间表。这几年有人认为香港创业板出台以后不够理想,因此中国大陆证券创业板市场不应匆忙建立。这里我觉得创业板市场的稳健出台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和香港比较起来,有很多的不同,我知道香港的证券业的业界人士和香港的某些舆论,都认为大陆不应该建立创业板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论调是为了保持香港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势头,但是香港的情况和大陆很不一样。首先,这几年香港的经济增长缓慢,甚至有些年份出现了零增长,像2001年香港经济增长率非常低,只有零点几,而大陆经过了金融危机还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这5年来还继续的保持快速的增长。还有就是香港的高新技术企业比较少,而中国大陆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当多,有10万家以上,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这些企业里面好中挑好,优中选优,这就比香港的创业板好的多。其次,就是香港的创业板出台的时机不好,因为香港的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是直接接轨的,因此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香港资本市场影响非常大,而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相对来说,没有和国际资本市场直接接轨,因此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我们的影响还不是很直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00年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都是衰退的,惟独中国的资本市场2000年好的不得了,这就从反面证明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全和国际接轨,还有相对的稳定性。香港资本市场出台比较仓促,整个准备时间也就一年半,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准备时间比它来讲比较长,特别是香港资本市场中的主板市场建立时间比较长,它各方面的制度比较周全,因此国际资本市场下跌的冲击首先冲击到创业板市场,对主板市场也有冲击,但是相对来讲比较少。中国大陆正好相反,主板市场建立比较早,现在我们要建立创业板市场,应该说监管能力,监管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因此现在要建立创业板市场起点比较高,所以说香港是创业板市场受的国际冲击比较大,而中国大陆由于创业板市场起点比较高,各方面的设计比较周全,所以抗御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大。不应该认为香港的创业板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就影响到我国大陆的创业板市场的建立。所以如果现在要加一个时间表,创业板市场必然要在第十个五年计划里来建立。
  
  资本市场混业管理应是大势所趋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要清醒的看到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了,不确定因素加大了,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我们应该思想上有所准备。这几年东亚的很多地方和地区,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出现了金融危机,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金融危机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的来看,经过这五年来我们的反思可以这么说,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金融危机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了,这些国家和地区无论国内的经济实力还是金融的实力,以及金融的运行体制和监管体制已经不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要求。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才引起这么多国家和地区发生金融危机。应该说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存在的问题,在我们国内都在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比如说外向型经济,一方面,20年来我们的进出口贸易大幅度的上升,进出口贸易在国内GDP的增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好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由于进出口贸易过大,因此国际上的波动对我们的影响也比较大,最明显的有几个年头,比如2001年我们估计由于全世界经济增长衰退,特别是2001年的第四季度,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只有6.6%,所以2002年开两会的期间,大家对2002年的经济都缺乏信心,认为保持2001年的经济增长就不错了,但是2002年1月至10月份我们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大于20%,就使我们2002年的经济增长表现的比较有信心,反过来就是说2002年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市场的变动影响太大,如果我们保持这种情况,就要加大经济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从1999年开始,就提出要以扩大内需为主,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我们长期实行的方针。
  这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外是三个,就是增加财政赤字,增加国债发行,增加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应该充分肯定这些积极作用。而且目前无论从财政赤字还是从国债负担来说,还没有超过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比如说2002年的财政赤字是3089亿,还没有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还是在警戒线以内,但是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风险越来越大,因为财政赤字这种国债增加,归根到底都是要以今后的财政收入来补偿的,所以就会加重今后的负担,同时国家投资基本上是采取计划化、行政化、指令化的办法,也会加重今后投资体制市场化的改革难度,所有这些都应该说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
  资本市场这两年的波动应该隐含着很大的风险,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扭转这种状况,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必然会困难重重,所以这对我们来讲,对宏观的政策部门来讲,应该是及时的提出一些有效的政策措施,现在资本市场上,一些具体的政策看来是很难推进市场发展的,应该在一些根本性的政策上采取措施,也就是说要进行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比如说要突破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政策障碍,要从现在的分业管理加快向混业管理的推进,只有这一点才能打破现在的资金界限。又比如说要加快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现在不仅要允许合格的机构来进入中国的主板市场,而且要采取更多的形式,包括组建中外投资基金,中外投资管理公司,这样的方式来加快外资进入中国的市场。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以开放促改革,促稳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我们要以加快对外开放来促进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0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