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志春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组织与课堂教学、团学等正式群体组织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关系,提出大学生社团相对于课堂教学、团学等正式群体组织而言,是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应充分重视并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48-02
  
  1 大学生社团与正式群体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关系
  
  1.1 大学生社团拓展了高校正式群体组织素质教育的途径
  素质教育不是针对某几个人、某些人的个别教育,而是针对广大学生的普遍教育。高校正式群体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想及创新思维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及竞争协作意识等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组织作用。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学生组织,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可通过自身的吸引力把志趣相投的大学生会聚在一起,这种会聚的力量相比正式组织的号召而言具有一定的“自然”性,且大学生社团的活动与正式群体组织活动相比,活动的规模与参与活动的人数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场地、时间更可随实际情况予以适度调整,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活动的表现形式可涵盖社团成员所喜爱并可准备、直接参与的各种创意,社团成员组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易被调动起来。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视情况组织或参与一个或多个大学生社团。
  
  1.2 大学生社团活动可巩固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成果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一种正式的途径。教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环节释疑、解惑,学生从中得到学习,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文化内涵,增强业务技能。大学生社团则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而组建并开展活动,如学生根据专业要求建立的“普法协会”、“计算机协会”、“流体工程协会”等,这些协会一方面通过邀请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深化会员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学习的专长,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宣传等活动,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因而,大学生社团可担负巩固大学生课堂知识,深化素质教育成果的角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活动方面的延伸。
  
  2 大学生社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 扩大思想教育覆盖面
  “思想品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这是教育工作的普遍规律。”据调查(问题:通过有益的社团活动,收获最大是什么?),认为思想道德进步的占23.7%,认为政治理论水平提高的占4.7%,这表明,大学生社团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新的形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传统、单一的说教方式已经较难被同学们所接受,而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人翁的位置,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加强,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2.2 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对少数学生精英的要求,而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社团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团队,好的团队应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与创新能力,团队的活动可培养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激发创新潜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生社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因为很多同学就是从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出发来选择社团的。大学生社团可依据自身的情况,在社团内开设相关学术活动,如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组织学术报告等,方便社团成员学习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科研动态。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义务咨询、参观考察等活动,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把所学知识奉献给人民,社团学术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学生创造潜能氛围的营造,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大学社团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可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2.3 推动个性化教育,培养主体意识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千差万别的个人的自然属性和千变万化的个人的社会属性是无限丰富性、无限多样性的活生生的具体存在。每一个个体都以自己的独特性申说着自我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尊重个性,尊重个体选择和发展的无限多样性,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4 繁荣校园文化,浓郁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良好精神风貌及文化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规范行为,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社团化活动开展的情况可直接反映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况。
  
  2.5 扩大发展空间,推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在加强对大学生的第一课堂教育之外,采用其他新途径、新形式拓展教育的空间,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锻炼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味讲求课堂教育,忽略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将影响到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
  大学生社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同志式关系,组织者与参加者都处于同一地位。社团领导者可由社团成员民主推荐,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商定。社团开展讨论时,在浓厚的民主气氛中可以公开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平等地交换意见。同时社团也经常处于社团内外的检验和评判之中。社团活动是否具有社会效果,是否让每个成员都有收益,成为检验社团活动成败得失的一个重要尺码。这既要求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要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容纳不同的见解,又要求社团成员克服依赖心理,消除等靠思想,积极主动地与人协商,诚心实意地与人合作,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地组织好社团活动,从而在众多社团中站稳脚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1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