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两把刷子”的黄兆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一进装潢中心,第一个起身和您打招呼的肯定是客户经理,而第一个起身的客户经理则肯定是黄兆志。这是个相貌堂堂的年轻人,不仅堂堂,主要是脸上带着规矩人的神情,让人看一眼心里就立马踏实。身为装潢中心这个团队中的一员,黄兆志自然也是龙舟上的划手之一。别看他年轻,但肩膀上的担子不轻。身为客户经理,他的职责就是热诚接待每一位顾客,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细心做好每一笔预算。
  若说知识背景,黄兆志对室内装潢本是外行。天津农学院毕业的他学的是园林技术,成天打交道的是花、草、农药,要让他搞园林装潢兴许还对路,但在家居装饰界来说,他的确是个新手。新手就新手,黄兆志就觉得自己行。他03年跟着农学院一位老师来到了北京,在一家台资企业干本行。没想后来企业转型,他也就改了行。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应,但面对一个飞速发展的城市,想有所发展,有所积累的愿望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局限。于是,在06年的2月,踌躇满志的黄兆志选择了百安居装潢中心的团队。“当时也没考虑太细,就是感觉到百安居这样的外企很有前途。”而进了百安居之后,黄兆志开始对自己有了全新的定位,从而衍生出自己的一套“刷子理论”。简要归纳就是:凡人立世至少得有把刷子(技能),而一把刷子刷得再好也不如两把刷子。因此,现在社会每个人都得“有两把刷子”。而问到他自己现在有几把刷子时,他则谦逊的说自己在装潢界还是刚上路的学生,算不得有一把刷子。尽管谦逊,但客户经理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从第一环节的接待到最后的预算审核,他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关键人物。
  和黄兆志见过几次面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场景,就是他被七嘴八舌提问的客户围成一圈,却仍然居中耐心解释,眉宇间透着一股子沉着与细致。无论回答什么问题,他都先耐心而认真地听完客户的提问,然后用坚定的口吻滔滔不绝地阐述他的观点,给客户以建议,并对客户随之而来的一连串疑问对答如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做好一名客户经理最重要的就是为人,而为人的成功源于换角度的思考。要想得到客户的认可,首先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为客户着想。只有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为客户考虑,客户才真正能够认可你的服务。例如,在装潢设计用料上尽可能地根据顾客情况给建议,对某种材料的性能,为什么用它,买哪种类型等都会尽量给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建议,那尽心尽力的劲头,就算是给自己家装修估计也不过如此了。在管理费的收取问题上,有些客户会有疑问。他会很耐心地帮助客户一项项地将费用理清,解释清:哪项是人员开支,哪项是水电费用,哪项是办公用品成本等,尽量让顾客明白、满意。
  不过要说到失误,黄兆志在工作中也再所难免,毕竟刚刚转行做装潢,经验不足是一个原因,另外,再谨慎细致的人也有犯迷瞪的时候。有一次给一位客户装修别墅,其中一面墙需要进行石膏找平,但黄兆志在做预算的时候漏掉了这笔大约3000元的费用。尽管后来在预算审核的环节中他和客户代表一起检查了出来,避免了更大的问题,但这次失误一直使黄兆志的心里很不安,时时会有愧疚的感觉。事后同事们都安慰他,说失误也是难免的。尽管如此,这件事还是给黄兆志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每当说起工作上的挫折,他就会讲起这件事,从而时时提醒自己小心谨慎,留神细节。说起工作上的不足或难题,黄兆志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的知识背景,由于装潢中心很多员工都学过设计或有过家装方面的从业经验,而自己农业方面的知识却帮不上忙,无法有力地支持工作。因此,客户提出关于装修方面的专业问题,自己回答起来就很吃力,有时甚至要请同事来帮忙。这让黄兆志深感学习的紧迫,尤其是在工作中学习的紧迫性。聊起这些问题,他就总要叨念自己得多有几把刷子,多看看装修方面的资料。其实不止是他,装潢中心的每个员工都深感在工作中学东西的重要性,并且都觉得受益不浅。
  如今的黄兆志,经过工作中的学习和团队中的历练,已经颇有了两把刷子。无论什么样的顾客,他都能热情服务,尽心帮助:“顾客在装修时对装潢中心有怀疑,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怀疑才不正常。一般人在不了解我们的时候,都会有种跳火坑的感觉,担心你不透明,不负责,有猫腻等等。但我们就是要耐心、细致地给顾客讲清楚,把我们服务的每个环节解释清楚,好祛除他们的疑虑,真正形成一种像朋友一样的互动。我真的是都把顾客当作朋友对待的。”
  为了向顾客证明公司的承诺和自己的服务质量,黄兆志可以作到完全的耐心,完全地站在顾客的角度,来替他们着想。有的顾客在签定单的时候总是不放心,总是不断地提问,甚至有的顾客细到将一本三四厘米厚的合同逐条审核,黄兆志就逐条解释,一直这样审核、解释了一天。事后问他烦不烦,他只说市场上有些公司陷阱挺多,顾客也是没办法,为了质量合格。只要耐心解释,很少能解释不通。按照公司的讲法:没有不合格的顾客,只有不合格的服务。根据自己的经验,一般能签下来的定单,都是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替他们着想;而最终没能拿下的定单,回过头想一想,都是更多从自己角度考虑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7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