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视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莹莹,刘峥

  摘要:目前,理论界对高职院校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从分析原有培养模式的弊端、人才市场对高职专科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高职专科层次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等方面展开。各个高职院校面对会计专业人才市场的新变化和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从修订和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师资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等方面展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际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255-03
  
  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会计类专业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而且直接影响到会计类专业学生适应市场需求能力的培养。目前,理论界对高职专科层次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从分析原有培养模式的弊端、不同教育层次的培养模式比较、人才市场对高职专科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等方面展开,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一、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简单说就是如何达到“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有机统一”[1]。因此,目前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以下弊端。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目前,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论述很多,争议也很多,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在不同时期对专科层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表述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人们的观念转变往往不能跟随时代同步发展,体现在会计专业上即是如此。周强、张小红认为,大多数高职院校把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会计业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定位和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是:定位过低、定位过窄、缺乏前瞻性[2]。陈静认为,当前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过分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和指导意义。目前高职院校理论课程设置上基本与本科相同,理论课程占的比例相当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环节。第二,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面向中小企业。第三,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会计专业能力。第四,盲目设专业。高职会计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没有能体现出其教学的特色[3]。还有人认为,专科人才的培养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符合市场对于一般性人才的需求。
  (二)会计教学内容理论化,课程设置模式缺乏创新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韩宗宾、李荣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仍然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本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也只是中职或本科课程模式的改版。”[4]根据一份关于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市场问卷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对象中有72.78%的人认为,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应占45%~50%,实践教学占50%~55%,占绝大多数,而其他比例的看法分别只是11.39%和15.82%,明显反对过于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或者过分注重实践、轻视理论的专业设置和教学,但在绝大多数的现实教学计划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理论教学所占课时远远大于实践课时,大约是理论教学占三分之二,实践课时占三分之一,有的还不到这个比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普遍。教学过程的实施往往又是以教材为载体的。教材是对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作一般性的解释,表现为理论性强、规范、抽象,缺少应用案例。受会计教材的影响,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一般也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或者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特别是由于我国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然而所使用的教材却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
  (三)会计教学方式落后,会计学习方式僵化
  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查发现,目前相当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描述性会计教学方法,即通过课堂中的讲解传授知识。它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然而,该方法较适合于知识量较大的理论性课程,而会计知识大多以实务应用为主,显然此种方法不仅不利于会计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丧失。教学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课堂信息量少,授课效率不高,教学过程缺乏立体、形象的感官刺激,这就更加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的机械式教学方法,只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却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甄别、运用、创新这些知识。所以,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学生不应是纯粹学习现有的知识,而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据调查显示,企业更青睐那些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并非单一的只具备会计技能的人才,而且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应该是未来会计专业必须的技能。
  二、人才市场对高职层次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研究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量,位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0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地方中小企业也需要合理的人才结构,需要很大数量的高职生从事生产和管理,高职生到基层、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实施和技术转化工作是大有可为的。所以,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将成为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二)学历需求分析
  过去,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盲目跟风,过分看重学校的名气,在招聘时明确要求“985”和“211”院校的毕业生,片面地追求高学历,要求必须是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但是实际上名校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现在,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人才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学历不再是评价毕业生唯一的准绳,企业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注重的是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学历已不是企业考虑的首要条件,这就为一批有能力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在我国经济不断推进、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和职业更加多样化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有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需求结构分析
  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紧缺就更严重了。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另外,在企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人员基本素质普遍不高,专科以下的从业人员比例接近半数,他们的知识难以迅速更新,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因此,在需要补充高端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国更需要补充一批精强能干、微机操作能力强、知识更新快的专科层次的会计人员。所以,只要高职专科层次会计专业学生能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加强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前途仍被看好。
  三、高职层次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研究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要想和本科生、研究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一决高下,就必须具备企业青睐的独有的职业能力。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
  (一)专业能力
  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能力的基础是知识,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都是提升专业能力必要的前提。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财经类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另外,会计学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会计工作是实践知识的应用,因此,还要学习财政税收、经济管理(税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开阔的专业视野、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包括最基本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会计信息分析整理能力、一定的管理财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等。
  (二)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不仅是针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对其他专业人才同样如此。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企业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普遍比较看重。职业道德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却是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最大的共识和其执业的重要因素。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人员经常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因此要求会计人员要时刻保持冷静,戒骄戒躁,以较强的责任心和优秀的品德来抵制这些诱惑。(2)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与企业内部的计划、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等众多部门以及与外部其他企业之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微妙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工作成果的好坏和未来职业的发展,企业要求会计部门的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3)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会计行业也改变了传统的运作模式,会计人员必须学会电脑操作,会运用相关软件,学会制电子表格,学会网络互联等。财会人才应该应掌握外语,要懂得国际会计惯例,要看懂外语账目,熟知国际经济运作规律。(4)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愈来愈快,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
  四、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研究
  当前,各个高职专科院校面对会计专业人才市场的新变化和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从修订和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师资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等方面展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修订和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市场调查的反馈信息,要进一步明确高职专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从事日常业务核算与管理工作,胜任会计主管及以下各岗位工作需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会计专门人才。”改革后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如下特点:首先,去向明确――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企业;其次,重视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的更新,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后,强调会计专业的职业性。与本科院校相比,我们确定的培养目标是,突出目标岗位能力,突出服务对象;与中专学校相比,对各目标岗位的理论知识要求提高。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第一,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身体心理素质;第二,具有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通过相应的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达到大学专科的文化水平;第三,熟悉现代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业务流程,具有现代理财与核算的观念;第四,掌握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预测与分析、财务管理的知识与能力;第五,能够熟练地操作财务软件并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证书。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师资结构
  专业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一、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建设。会计专业带头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专业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共同组成专业学术梯队,对专业教改起到关键性作用。第二、注重“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业务进修,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下企业顶岗实习、技术服务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聘请专家定期进行培训,以弥补年轻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也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总之,高校应努力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强调理论系统的完整性。应加强专业主干课教学,对内容重复较多的课程重新组合,突出重点和难点,最大程度地删除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使内容更加精练。同时,符合会计实务操作程序,内容更新程度高,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形成有较强时代性的应用性理论教学体系。针对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不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弊端,改变以前教学中“在黑板上搞管理,在课堂里学驾车”[5]的状况。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记笔记的教学方式,适当缩减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讨论时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会计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会查阅所需的会计知识;将所学的会计知识运用在专业上,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与技术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大力推行教学互动类方法。要多层面、全方位的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实践式教学法”和“创新式教学法”[6]。
  (四)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
  针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中的教学设施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情况,应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一方面,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上增加或突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模块,在时间安排上由原来只在最后阶段开设会计综合实训的基础上增设一些单项实训,分散在平时理论课程学习中;在内容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等理论课程都应设置相应的课程实训,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另一方面,加大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保证校内实习质量;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加大院校与外部企业交流合作的力度,力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让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把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真正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双荣.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06,(5):96.
  [2] 周强,张小红.略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16.
  [3] 韩宗宾,李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改革模式新探[J].财会通讯,2009,(9):95.
  [4] 姚蕾蕾.国外会计教育现状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8):94.
  [5] 敬采云.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小企业需求视角[J].会计之友,2008,(9):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4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