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 野

  摘要:黑龙江省农民过剩劳动力转移速度过慢,其主要原因是农民没有一技之长、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劳务输出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搞好劳务输出的途径主要有建立劳务信息网络、开展劳务培训和教育等。
  关键词:劳务输出;农村过剩劳动力;劳务培训;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24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51-01
  
  一、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成因
  1.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难以胜任收入较高的技术性工作。目前,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绝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却较低,不能掌握、精通某一技术特长。他们除了种地外,从事其他的职业的能力较差,因此,在城市中不能获得比从事农业更多的收益,很多农民存在心理顾虑,不愿进入城市就业。
  2.农民实际负担重,使他们不能长久稳定地在城市中工作。进城打工者大多是农村家庭中的骨干成员,在农忙时,他们必须定期回到农村,以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流动性较大。而少数无重大责任的农民工进城后,有的不能马上找到工作,或有时就业,或有时失业。目前他们还不能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还经常受到生存的威胁。如在哈尔滨打工的农民人均月工资仅660元,其中,每月所交租房费、水费、电费平均为330元,此外还有其他的费用。而在农村生活,其收入虽不高,但基本生活都有保障,所以大多数农民也不愿进城。
  3.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容纳农村剩余劳动能力降低。从主观上讲,农民愿意将其过剩的劳动力转向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但黑龙江省目前乡镇企业正处在二次调整时期,正在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在乡镇企业中,一方面科技含量加大,农民很难适应;另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在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使得农民转移劳动力的主观愿望受到了限制。
  4.传统的二元户籍制度使进城农民不能和城市下岗人员享有平等待遇。用人单位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税收、行政性收费等方面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甚至还会得到政府给予的一定补偿,而招收农民工却享受不到优惠政策,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农民工的就业。即使吸收了农民工,但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相比,干的是比较脏、累、重的工作,他们的工资水平被压到最低点。另外,农民工的户口在农村,子女受教育受到了限制,被一些师资力量雄厚、条件优越的学校拒之门外,农民工不愿意接受进城后的这些不平等待遇。
  5.黑龙江省的第三产业滞后,企业效益差。黑龙江省很多城市的企业不景气,甚至倒闭、破产。这不仅使本企业的职工大批下岗,增加了城市职工的就业压力,也冲击了周边农村过剩人口的转移;同时,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例过小,吸纳的过剩劳动力必然受到限制。
  农村这些过剩劳动力的存在,必然制约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影响农民的增收,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社会治安。目前,解决剩余劳动力的措施有很多,比如,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的深度开发,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等。而黑龙江省目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应是扩大劳务输出。
  二、加快劳务输出以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
  黑龙江省劳务输出工作的方针是: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培育主体、搞好服务、引导企业。为此,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党政负责同志牵头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劳务输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1.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网络,变自发式输出为有序输出。结合“金保工程”建设,尽快建立劳动力输出信息网络。对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登记,把现有及外出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技能、培训与择业意愿等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录入微机,形成人才库。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宣传沟通和联络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网上信息发布会,邀请用人单位、招聘机构来黑龙江省组织招聘活动等形式向用人单位提供黑龙江省劳务输出有关政策和人力资源信息。双鸭山市成立了劳动就业信息网,开通了168声讯就业服务热线,广泛收集,及时发布求职用工信息。只要登陆双鸭山就业信息网或拨打168声讯就业服务热线,就能及时快捷地了解市内外、省内外就业信息。劳务输出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靠自发的劳动力流动很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强化政府行为,不断开辟输出渠道,实现政府主导、民主参与、市场运作。首先,在政府主导下,由单个输出转为整体输出。林口县县委、县政府为了搞好劳务输出,主要领导先后四次带领劳动、教育、广电等部门对市场进行考察,对各城市的用工需求量、劳动力素质要求、就业工程基础进行了分析。在县委、县政府积极主动争取下,大连市劳动部门把林口县确定为劳务输出基地县,获得了劳动力准入资格。
  2.积极开展培训教育,变体能型输出为技能型输出。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培训体系,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技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基地、培训教育基地的功能,积极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打造劳动力品牌,提升劳务输出档次,大力发展“订单”培训,走先培训、后输出的路,促进劳务输出的良性循环。安达市在强化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培训方面成绩显著,他们实行了“按单配药”、“量体裁衣”。在得知大庆明月物业管理公司需要40名物业管理人员的消息后,对经过挑选的40名资源库的人员进行了两个月强化训练,后全部被录用。伊春市依托开发建设中形成的木材加工技术工人队伍优势,充分利用远程培训网络和各林业局的培训能力,重点培养木材加工技术人员,形成劳动力技术结构优势,定点向绥芬河、俄罗斯输出劳动力。对外出务工者要进行“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形象培训,强化职业道德和礼仪教育,使提高素质、注重形象深入到每一名外出务工者的心中,把好出口关,树立信誉品牌。不断提高劳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的观念。
  3.做好思想工作,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有的群众对劳务输出存在着“不知道,不理解,不认识,不积极”的传统思想,所以必须做好宣传工作。首先,必须做好立体化新闻媒介宣传,如做专题电视讲话,录制专题片、发放宣传品等活动。其次,也可采取以会代训,走乡走村座谈,进行形象化、具体化教育或现身说法,做好思想工作。对外出劳务人员必须解决他们家里的困难。林口县首先减免外出者的培训费,为其购买车票,并适当减免其家庭的各种税费,解决子女上学困难、地没人种等问题,同时又负责与企业签订合同,把务工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置于法律的保护下,确保了外出劳务人员的利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