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索柱,钱 锐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进程,现代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也在深化。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在重要性原则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并指出运用重要性原则需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增强信息披露。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成本核算;节约成本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039-02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着力提高利润水平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服务的目标
  1.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主要尺度之一,而经济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成本费用。因此,一方面,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要了解各产品的生产耗费金额及其结构,从中检测各项技术改造措施、专有技术与专利权的应用效果,考核各项降低成本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分析评价成本费用的升降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为实施工作奖惩提供客观依据。另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掌握期间费用的支出情况,尤其是管理费用的支出金额及其结构,了解其发展趋势,为加强人员管理、节约经费开支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销售费用中的广告费、包装费等也是行政管理部门关心的 重要内容[1]。
  2.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包括工厂、车间等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的部门。这些部门处于产品生产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第 一线,对产品生产的耗费内容、耗费方式最为了解并对产品的制造成本具有控制能力,是企业最高层的责任成本中心。因此,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耗费最为关心。成本会计向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制造成本的详细信息,也是其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
  3.企业基层生产单位。工段、班组是产品生产的最基层单位,是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的发生地,是最基本的责任成本中心。企业的班组核算内容,主要是成本核算,班组是成本考核对象之一,成本会计也要向这些单位提供有关成本会计信息。
  4.企业内部员工。在经济责任制的约束下,职工必将关心其生产耗费情况,因为生产耗费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成本会计有义务向职工报告成本会计信息(一般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5.其他有关会计分支。财务会计虽然向成本会计提供资产价值、负债状况等资料,以便于成本核算,但在计量资产和利润过程中,则需要成本会计为其提供在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产成品成本等资料,以便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此外,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过程中,也需要成本会计为之提供基础成本会计信息。
  二、重要性原则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 间,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进行核算,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账户,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辅助生产是 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2]。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成本项目;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可增设“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等。再如,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只设置“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两个成本项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时,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3]。
  2.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顺序分配法,是指一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这里的排序就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本质就是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只计算影响大的费用,不计算影响小的费用,受益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多的)在前面,向所有受益对象分配费用,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少的)在后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费用,因其提供给前序的费用少显得不重要,所以只需将该辅助生产车间原来的费用加上前序分来的费用向后序及外部的受益对象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此时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在中国工业企业中应大力推行作业成本法
  尽管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推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作业成本法作为现代化生产的产物,随着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企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深入及作业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作业成本法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针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开展推行工作。
  1.兼顾成本―效益原则,适度实施。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除了考虑其适用范围外,还须考虑其实施的成本和效益。作业成本法需要对大量的作业进行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等额外工作,其实施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中国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首先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从作业成本法在各国企业运用的经验看出,并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运用作业成本法,如果一个企业制造费用只占用一小部分,或者企业只 有单一产品,则作业成本法并不比简单的传统成本法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2.协调管理当局,纳入企业竞争战略。 作业成本法不是仅靠会计人员就能完成的工作,它尤其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要想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搞好员工培训,提高全员成本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好与管理当局的协调工作,让管理当局从企业竞争战略高度去看待成本问题,解决成本问题,这是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先决条件。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和管理系统必须同企业的总体管理体系相互协调,才能取得管理层的支持,才能发挥足够的效用。

  3.树立成本管理思想,科学认识作业成本法。应用作业成本法,而不局限于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企业更新管理观念,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由于任何语言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所容纳的文化内涵也不同,所以在理解话语时往往需要激活认知语境中的相关信息来帮助理解话语意义。” [4] 在应用作业管理思想解决一些问题时,像建立在作业成本法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因质量问题而给企业造成的信誉损失是无法用金额来计算的,只能依靠估计。因此,作业成本法不应局限于一种机械的成本计算手段,而应更多地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模式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定价、顾客获利能力分析、质量管理等诸多管理方面,这样才能体现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意义,也才可能成为中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的一种模式。
  4.正确地认识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针对中国企业中制造费用比重较大,应该强化成本意识,加强管理和控制。中国一些现代高科技生产企业,以及具备高额的制造费用、产品种类繁多、各产品需要的技术服务的程度不同、各生产运行数量相关很大且生产准备成本昂贵、随时间推移作业变化很大但会计系统变化较小,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这类企业都非常适合应用作业成本法。实施作业成本法将为符合以上条件的制造费用比重较大的企业提供更为精确的产品成本,为定价策略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加强对成本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避免不适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盲目上的现象发生。
  5.加大人员培训。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
  总之,虽然目前在中国企业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时机还不成熟,但在个别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部门可以先行实践,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实施。作业成本法在局部的应用,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从长期来看,会促进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奕明.ABC、ABM在中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1,(3).
  [2]陈通,宫立新,任明.作业成本法应用困境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6).
  [3]王志敏.作业成本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2006,(6).
  [4]王雪玲.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责任编辑 陈丽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