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船舶企业集群动态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燕 李曼妮

  摘要:借鉴生物群体的logistic模型对企业集群动态成长过程进行定量描述的基础上,以长三角船舶企业集群的实证分析为例,针对资本密集度相对较高的船舶企业,以中卫型企业集群为主,对配套产品的市场型企业集群加强辐射影响,将有利于船舶企业集群成长。而其中核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则是企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船舶企业集群;Logistic模型;动态成长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160-02
   一、企业集群动态成长模型
   (一)Logistic模型
  本文引用生物学中的Logistic模型来描述企业集群及群内单一企业的动态成长过程:
  (二)企业集群不同类型
  1 市场型企业集群。假定集群成员企业无核心与非核心之分的就是市场型集群,集群的网络效益对企业及其集群的成长贡献都受到了相当的限制。
  当集群稳定时,市场型集群内企业的能力差异不大。为了保证成员企业的成长,整个集群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依赖的是群内企业所共享的网络效益的提高。
  在此类型的企业集群中,成员企业以价值链上的特定标准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竞争与合作的交互作用对于集群整体成长性的影响则更加复杂。一方面,作为竞争企业,面对相同的目标市场,在对市场份额进行激烈争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有关产品、创新及市场机会等信息的频繁共享(这种共享往往并不是有意的)。在促进技术辐射、降低组织转换成本并实现整体市场的扩大。最终形成单一群内企业都受益的集群整体的网络效益。另一方面,对集群持续创新的激励、实现全球竞争(global competitiveness)的要求又成为群内成员企业不断竞争的动力,带给群内企业更为直接的竞争压力。成员企业通过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等形式在某些领域建立协作以促进创新。总而言之,由于集群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使成员企业极度依赖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2 中卫型企业集群的成长。中卫型企业集群的成长则主要是核心企业的贡献,集群的网络效应主要由核心企业提供动力支持。核心企业的选择促成了非核心企业的持续竞争。为整个集群的优化提供了基础。
  集群处于稳定状况时,为保证企业的成长,必须提高集群内分工细化的程度,发挥核心企业对集群成长的支持性作用,集群整体呈现较强的成长性。
   二、长三角船舶企业集群成长实证分析
   1 船舶产业集中度较高促使企业集群的成长。2000年以来中国新船订单量DWT及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虽然,2003--2004年DWT没有变化,但是世界DWT总量的缩短,导致中国新船订单所占比重的增加。
  对1998年中国海洋运输船制造业的国内产量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占92.65%,其中长江三角洲占42.42%,环渤海地区占34.22%,珠江三角洲占12.71%;中部地区占6.46%;西部地区占0.89%。
  2 长三角船舶企业集群快速成长。借助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2002--2003年全国造船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所占比例比重不断增加,基本占到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所占比例略有上升,从而导致了环渤海地区所占比例的下降。这充分表明长三角地方船舶业的快速发展与区域经济整体成长是相关的。具有地区集中性。
  长三角十六城市船舶业的具体分布却是不均衡的,船舶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南通和泰州三个城市,三市造船量占全国的比例连续两年超过43%,占长三角造船总量的83%左右。长三角造船业具有明显的城市集聚现象。
  3 长三角船舶企业集群内企业成长快速。2003年与2002年所选择的企业统计口径是有差异的,即在2003年的统计中,所选的是规模更大的企业,在这样的统计口径下,长三角船舶业的发展仍然有将近三个点的增长,说明长三角船舶企业集群快速成长有赖群内企业的快速成长,即核心企业的成长远远快于其他两个地区,特别是环渤海湾地区。而由全国的造船产业集中度的数据来看,个体船舶企业规模平均水平偏低。
  4 长三角船舶企业集群成长路径。首先,长三角船舶形成了上海、南通和泰州三城市的大型船舶制造中卫型企业集群,形成了舟山、台州、扬州等小型船舶市场型企业集群。其次,长三角船舶制造集群应结构合理、层次鲜明。即上海为核心层次,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如豪华游轮、滚装船、液化气船、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船、大型集装箱船等);南通和泰州(包括江阴)为中间层次,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船、大型集装箱船、大中型散货船等大中型、中等技术含量的船舶;扬州、南京(包括镇江)、舟山与台州为辅助层次,重点发展渔船、化学品船、中型散货船、中型油船、普通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中型、有特色的船舶;常州、无锡、盐城、温州等为配套层次,重点发展船艇、近海和内河船等小型船舶及配套设施的生产。
  综合企业集群成长路径与长三角船舶企业集群成长的实证分析,发现针对船舶行业集中度有较高要求的企业而言,市场型企业集群主要由配套设施生产企业构成,其成长有赖于中卫型企业集群所提供的辐射影响。
  
  三、船舶集群核心企业成长路径
  
  1 新进入支持。作为核心企业的大型船舶企业为船舶配套供应商的成员企业提供了动力支持(supporters of star-tups)。核心企业通过建立细化程度较高的分工网络,帮助成员企业改善其新进入(newness)的学习进程(learning pro―cess),降低了作为成员的中小企业由于新进入影响所致的损失(to limit the liability to newness effects)。
  为此,作为核心层的上海应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如,船用钢板、船用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船用大型曲轴、大型铸锻件、导航通讯设备、自动化装置等产品。支持数字化造船技术及应用、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开发与建造、新船型开发与设计等关键技术攻关活动。
  作为中间、辅助层的江苏应充分突出重点,抓好一批已有一定优势和市场占有率而且是国家急需发展的配套产品,如,船用主机、柴油发电机组、甲板机械、船用锚链、冷藏空调、雷达、电缆及主配电板,形成南京、镇江、泰州、南通四大配套业基地,并辐射周边;另外,着力提升一批已有一定基础但急需提高档次的配套产品,船用舾装设备和器材、船舶舱室机械(滤器、热交换器、压力水柜、遥控阀组)。
  作为配套层的浙江应重点发展小型主机、柴油机发电机组、船用齿轮箱、甲板机械、救生设备、电缆、泵类、阀门、涂料、小五金等船舶配套产品。
  2 组织形式支持。核心企业通过建立培训体系、人力资源交换等多种组织形式(organizational tools)向外围企业转移知识资源(knowledge resources)、技术能力等,提高成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核心企业也通过开展学习竞赛(1earningraces)或所谓的“面对面竞争”提高对成员企业的控制与要求,迫使成员企业不得不保持持续的成长。
  3 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选择。核心企业在关注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同时,通过外包为成员企业提供模仿原型(archetypes),使成员企业获得经由模仿来形成自我成长的竞争能力,为成员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路径。
  
  责任编辑 陈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1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