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新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部地区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进一步完善中部地区市场经济体制,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第三产业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第三产业的概念。第三产业,统称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门类中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各行各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信息业、咨询业、公用事业、科研文教卫生事业、国家机关团体等。这些产业部门一般不进行直接的物质产品生产,而是为物质生产部门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它是联系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物质生产部门与居民消费之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中介。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在一二产业物质财富丰富的基础上。
  (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中部地区包括江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六省。促进中部崛起,关键是要解决中部地区的城市与工业发展水平低、农业落后的问题。新型工业化道路、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是促进中部崛起的“三驾马车”,第三产业发展对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
  1、建设新型工业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将发挥巨大作用。一是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迅速崛起,而且深刻改造了钢铁、机械、纺织、化工、冶金等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促进产品设计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加快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极大地增强中部制造业的竞争力。二是第三产业中的现代物流业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涵盖上中下游产业,构成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产业链条。物流业的匹配度,直接决定了产业链条的关联度。中部地区通过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现代物流业,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如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三是第三产业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减轻工业化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我国新型工业化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这将导致第二产业对实物资源的需求相对下降,对服务资源的需求相对上升。四是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推动工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工业增长必要的中间投入,其投入的数量、质量和方式,直接影响工业化的速度和水平。
  2、第三产业发展能促进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城市的产生及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市场的发展则与第三产业紧密相关,它一方面使城市繁荣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城市产生了一种市场引力,成为一定地域的经济中心。在市场作用下,周围的商品资本人才也向城市聚集,促使城市规模的扩张。第三产业的这种市场作用在城市化加速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
  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分工协作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生产、生活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第三产业顺应了这种趋势。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快捷的交通、通讯,还需要金融贸易服务、广告咨询、科技文化教育等行业的充分发达,未来城市的发展将主要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城市居民生活也越来越要求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一切都要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实现,从而能够吸纳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因此不断扩张。与此相应的是,第三产业在城市生产、就业方面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对于城市化的推动也越来越大。
  3、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部是我国的传统大农业区,中部6省农村人口2.80亿,占区域人口的76.38%,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全国跨省流动人口超过300万的6个省份中有5个在中部。因此,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对实现中部崛起十分重要。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生产发展”的要求;可促进中部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可加快中部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可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乡村文明”的要求。
  
  二、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部第三产业发展基本概况。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政策、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近年来中部地区第三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2006年中部六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超过同期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高于同期中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速度。中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提高,使三次产业结构实现并巩固发展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并使产业结构在向“三二一”格局演进。
  (二)中部第三产业行业结构分析
  1、中部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情况。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传统产业稳定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是中部第三产业的传统产业,也是中部第三产业的主要产业之一。从改革开放至今,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占中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其总量却稳定增长。
  (1)批发零售、餐饮业快速增长。批发零售餐饮业是中部第三产业中主要的支柱产业,对中部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很大。2006年中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5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0%。中部6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年均增长值超过同期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中部6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规模较小。2006年中部六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仅为全国当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16%。
  (2)金融保险业不断壮大。金融业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资金保障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中部地区金融业增加值7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1%,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11.3%。但中部江西省只有69.5亿元,全国最高的地区――北京为836.6亿元,是江西的12倍。
  (3)旅游业作为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弱质产业向初具规模的产业转变,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
  中部发展服务业还有相当大的潜力,从供求关系看,与近几年农产品、工业品过剩的情况相反,第三产业的许多部门,如社会服务、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2、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第一,传统行业所占比重大。在中部第三产业各行业中,传统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的增加值分别占中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5%和17%左右,从业人员分别占中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5%和13%左右。第二,新兴行业发展较快,但所占比重低。进入21世纪后,中部第三产业中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新兴行业在中部第三产业中的所占比重低,说明中部社会经济生活中市场化水平还较低,与中部崛起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和不相适应之处。第三,与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技水平相关的公益性行业发展较快,但所占比重也较低。这表明,公益性行业的投入不足,其发展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第四,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所占比重大。2006年中部六省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增加值在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仍占中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这说明中部政府机构改革进程滞后,机构臃肿,效率较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第五,产业层次低。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四个层次比重的高低顺序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这说明中部形成了以传统的交通邮电、商贸流通、餐饮等行业为主体,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业等行业逐渐兴起的结构格局。

  中部地区第三产业行业结构表现出的特征,一方面说明了中部第三产业中传统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普遍竞争力低下。如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文化、科研服务等新兴行业竞争力增长较慢,产业带动力还不强,还没能充分发挥先导作用;另一方面说明了中部市场化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各行业的发展与中部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中部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思路
  
  根据中部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中部地区应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行业的加快发展为龙头,实现第三产业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突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这是加快中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客观要求。为了有效地支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振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更好地解决就业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仍然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主题。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这是目前中部第三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加快中部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大力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兴的现代社会服务业,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促进第三产业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促进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加快中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中部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必须以加快改革为动力,以全方位对外开放为支持条件。加快市场化改革,不仅可以为中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和良好的体制环境,也可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内外资源,支持中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加快中部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积极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四)以重点行业发展为龙头、促进中部第三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根据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资源禀赋条件,确定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以重点行业的加快发展为龙头,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策建议
  
  为实现中部崛起和第三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建议从如下方面进行调整:
  (一)以发展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为中心。作为国家粮食主要产区的中部地区与工业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差距正在日益扩大。中部地区是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具有相当基础和优势。中部地区要崛起,首先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增强经济竞争力,重视并推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素质和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服务的第三产业,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联动发展。
  (二)加快中部第三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当前在第三产业的许多领域实行的仍是较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这种缺乏竞争的制度抑制了行业活力。中部地区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步伐较缓慢,使得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不足,资源的合理有效流动缺乏制度保障。因此,在新时期,应积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按照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制度。
  (三)发展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开发人力资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中部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保证这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速度能够适应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这些社会公益性行业的体制改革。
  (四)建立富有活力的第三产业自我发展机制。对于营利性的企业应鼓励和引导他们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化的经营管理,努力做大做强,争创品牌,鼓励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合作。对于地质勘查、文化、卫生、体育、咨询等行业的事业单位,则应依据情况让更多的单位走向市场,增强行业的竞争程度,通过社会化运作提高效率。
  (五)加强中部六省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中部各省市应依据中部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统一制定中部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任务和重点,以协调引导中部六省第三产业的战略方向和行动。中部六省应尽快成立协调第三产业区域发展的机制和平台,尽快实现第三产业整体联动格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1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