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内生贸易理论看西南区域经济合作对外贸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蒙聪惠

  提要本文旨在从内生贸易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内生贸易理论的解释,引出分工在贸易产生过程中的地位,进而指出我国西南区域经济合作对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内生贸易理论――一种新型的以分工为基础的贸易理论
  
  内生贸易理论是由杨小凯、罗森等人提出的,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侧重于从交易费用、交易效率等方面来解释贸易产生原因的新型贸易理论。由于内生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的,因此在解释该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引入杨小凯设计的生产函数来定义专业化经济,进而解释分工经济,最后才能导出内生贸易理论。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是基于社会每个成员专业化的差异程度,专业化之间差异度的上升会促使分工的发展。假定一个人生产两种产品X和Y,Li代表他投入i商品的劳动份额,即专业化水平。他的生产函数可假定为:
  Xp=X+Xa=Lax, Yp=Y+Ya=Lay
  其中:Xp和Yp为两种产品的产量,X和Y为自给量,Xa和Ya为售买量,专业化经济程度参数a>1。假使生产水平是专业化的增函数,即专业化会促使生产规模报酬递增,a>1。因此,当a=1时,规模报酬不变。而当a<1时,规模报酬递减。专业化经济只存在于a>1时,而分工经济却可以在a>1和a=1时存在。
  下面,我们以一特定情形来加以验证。假定有两个外生条件相同的人,即两人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和时间约束,可得到两个函数式:
  Xp1=La1xYp1=La1yL1x+L1y=1
  Xp2=La2xYp2=La2yL2x+L2y=1
  由上式可以看出,个人在选择完全专业化时:Xp1=1或Yp1=1;而在自给自足状态下,即每个两种产品都生产的情况下,Xp1<1,Yp1<1。如果分工使至少一人的专业化水平增加,那么只要有分工存在,社会的总产出都比在自给自足状态下大。因为,存在分工时,至少有一人的产出等于1,而在自给自足情况下,任何一方的产出都小于1。这种由分工而产生的效益,我们称之为“分工经济”。分工经济不同于规模经济,它的取得是由于生产结构的变动而非技术的进步。分工经济也不同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利益。由下面的证明我们将会看到,即使两人在生产某种产品时专业化程度存在差异,即一人对另一人具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分工经济仍然存在。
  假定:
  Xp1=La11xYp1=Lb11yL1x+L1y=1
  Xp2=La22xYp2=Lb22yL2x+L2y=1
  a1>a2 b1>b2
  式中表明,其中一个无论在X还是在Y产品上的专业化程度都高于另一人,但只要两人实现专业化分工,则Xp1和Yp1都等于1。这说明比较优势并不影响两人的专业化决策,而且只要两人专业化生产不同的产品,则都具有对对方的绝对优势,即分工经济。由此,我们将这种由于选择不同专业化方向的决策造成的事后生产率差别称为“内生绝对优势”,而将以外生给定的个人之间的技术和禀赋差异为基础的比较利益成为“外生比较优势”。
  现在我们可以用分工经济基础上的“内生贸易理论”来解释贸易产生和繁荣的原因。假定人们的需求偏好是倾向于多样化的,而且由于时间的约束,人们将选择专业化和分工通过交易来满足自身的多样化需求,以获取最大的消费效用。而只有当专业化的边际效益高于边际交易费用时,人们才会从自给自足状态进入分工状态。随着交易效率的不断改进,劳动分工协作将会发生,每人的专业化水平增加,生产率增加,贸易依存度增加,商业化程度增加,分工经济增加,生产集中度增加,经济结构的多样化程度增加,市场一体化程度增加,贸易品种类及相关市场个数增加,国内分工和贸易的演进将最终导致国际分工的出现,从而产生国际贸易。在这一过程中,分工和作为分工结果的贸易是一个内在的自发过程,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内生绝对优势的演进是加速知识积累和生产率内生进步的动力。
  依据内生贸易理论的解释,国际贸易之所以从国内贸易中产生是因为一国交易效率的改进,交易效率与交易费用负相关,各种交易费用(内生或外生)越高则交易效率越低。在交易效率极低的情况下,即便存在外生比较优势,相对于开放贸易来说,自给自足才是最优选择。国际贸易给一国或地区带来贸易利益的前提条件是该国或该地区的交易效率应当足够高,以便适应分工水平的提高,而分工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规模的市场与之相适应,因此国际贸易才成为必要。交易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交易制度的改进,交易制度越是完善,交易效率越高,从而分工的发达将带动国际贸易的繁荣。
  
  二、从内生贸易理论的角度看西南区域经济合作对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根据内生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是在一国或地区内部贸易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一国或地区内部分工的发展会促使该国或地区贸易的发展,而该国或地区贸易的发展使得其贸易制度不断完善,交易效率不断提高而交易费用不断减少,最终导致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相互分割的局部市场将逐渐发展成一体化的市场,当国内市场容量达到饱和时,就需要同国际市场来利用更高分工的好处,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贸易是内部分工和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反过来国际贸易又会促进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促使该国或地区内部不断寻求合作及相互协调,最终形成统一的大市场。
  从现实情况看,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1998年世界上有194个地区贸易协定,其中1/3是1990~1994年间签订的。2000年以来,美国与约旦、新加坡与墨西哥、新加坡与新西兰、EFTA与墨西哥、日本与新加坡之间又相继签订了地区贸易协定,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开始启动。从目前情况看,GDP排名在世界前30位的国家中,除了韩国之外,都是26个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或关税同盟的成员,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全球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而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日趋明显。据有关数据显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有助于区域整体贸易实力的提升,绝大多数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年均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表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利于提高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西南地区来说,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规模,就必须搞好区域内经济合作与协调,打破地区保护、市场分割,形成分工合理、联合对外的经济格局。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南区域经济发展合作、一致对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实质,就是大开放,即从半开放的“障碍赛跑”,转向全面开放的“无障碍起飞”。实行开放型经济战略,进一步加大西南地区对外联合开放的力度,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积极引导和推动西南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已成为加快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2、我国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西南地区联合走向东南亚。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作为亚洲的第二号经济大国,我国并未袖手旁观,而是抱着积极应对的态度,通过实施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措施,千方百计化解危机给本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协助东南亚国家摆脱危机,走出困境。我国的举措,得到了国际经济界的赞许,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同时更使东南亚国家认识到了中国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为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在此背景下,西南地区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联合开发东南亚市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规模。
  3、我国加入WTO有利于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将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逐步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限制。这种开放是向全世界的开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公平地进入我国市场。而与此同时,加入WTO使得我国产品的出口能够充分享受公平、平等的最惠国待遇,降低被反倾销的风险,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西南地区应进一步加强经济协调,强化分工合作,增强竞争优势,在积极应对外来压力的同时进一步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建立全方位的外向型经济。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西南地区利用区位优势,进一步发展西南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西南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发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同时,双方长期以来形成的睦邻友好的政治关系,也为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这无疑对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联合自强,开拓新的发展机遇,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国西南地区而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加强该地区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有利于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拓宽出口渠道,扩大经济发展的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