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及障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喻红阳 袁付礼

   摘要:跨国并购是企业成长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部分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进行跨国并购的实践。本文论述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驱动因素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为中国汽车企业成功实现跨国并购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国并购 中国汽车企业 动因 障碍
  
   跨国并购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特别是从1980年开始,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导模式。从战略上看,并购可能改变市场结构,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Deng(2009)①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利用跨国并购接触和获得战略资产,弥补自身的竞争劣势。Rui和Yip(2008)②认为中国企业战略性地利用跨国并购来达到目标,比如获得战略能力来抵消自身的竞争劣势,利用自身独有的所有权优势,达到制度激励和降低制度障碍的目的。目前,国内对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中黄慧(2009)③分析了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失败的原因;其他的学者则从国际化的角度对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表现强劲,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但是生产的汽车中具有自主品牌的数量只占到总产量的30―40%。中国汽车企业规模小,汽车产业变大变强是中国政府和企业领导人的梦想。全球扩张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途径。
   表1是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汇总表,从表中可以看到并购者既有大型国有汽车企业也有部分民营企业,并购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购内容主要是获取营销渠道(如万向并购舍勒),技术(如上汽等的并购)、先进设备和品牌等。
   二、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
   第一,国内汽车产业竞争激烈。开放政策和入世使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门向外国汽车企业敞开,具有技术、品牌、管理和规模优势的国际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开始以各种形式陆续进入中国,中国汽车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对中国汽车企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寻求发展机会迅速做大做强并能够与进入我国的国际汽车巨头相抗衡,我国部分汽车企业,尤其是实力还较薄弱的民营汽车企业,开始选择走出去进行跨国并购,以图得以迅速成长。
   第二,获得战略资产提升竞争力。所谓战略资产是指对企业竞争力有贡献的资源和能力,这些战略资产包括声誉、供应商关系、默会知识、研发能力、品牌和专利技术等。根据资源观理论,一个企业的战略资源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业绩。中国有近半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通过并购形式进行的,主要的动机是获得战略资产。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的标的物大都是这些战略资产。例如上汽并购双龙主要是为了获得它的设计和技术,吉利并购沃尔沃旨在提升品牌和形象等。
   第三,政府的支持。汽车产业是一个产业关联性非常强的产业,通过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可以有力地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因此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国内汽车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政策。2005年出台了支持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汽车贸易政策,建立了支持中国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为了解决企业对外投资时遇到的“资金瓶颈”,中国进出口银行加大了对海外投资项目信贷资金支持的力度。
   第四,并购机会的驱动。近年来的金融危机造成部分发达国家汽车企业融资困难,生产难以持续,加上汽车行业技术瓶颈的制约,部分汽车企业的市场表现欠佳,特别是一些传统型汽车企业被迫对旗下的资产进行重组和出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跨国并购的机会。
   第五,通过并购获得成长。Luo(2007)④认为,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企业不会像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样,等到自己变大变强以后再进行国际化,而是通过国际化使自己变大变强,通过并购和战略联盟获得品牌、技术等资源来扩大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汽车业的产业特征要求汽车企业必须具备相当的经济规模,而中国汽车企业相对外国竞争者的规模劣势也迫使中国企业产生变大的冲动。
   三、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主要障碍
   (一)缺乏国际化经验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的时间不长,很少有中国汽车企业能象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那样在国内具备垄断优势,如专利技术、财务资本、管理经验等。国际化经验严重缺乏、海外经营管理经验缺失,尤其是跨文化管理经验缺乏很容易使中国汽车企业陷入困境,上汽并购双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二)并购整合困难
   跨国并购是将两个企业合在一起,最艰巨的任务是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整合产品、技术、生产等都需要全面考虑。大量跨国并购案例表明,跨国并购失败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后期的整合不利,在于跨文化管理人才缺乏。根据国际调查机构麦肯锡的调研结果,受访的88%的中国管理者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大的障碍是人才缺乏和跨文化管理知识缺乏。
   从长远看,我国汽车企业要顺利实现跨国并购还需要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积累。短期来看,汽车企业实现跨国并购必须重视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一是明确并购目的。汽车企业并购的目标多种多样,有些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产能、提升规模,也有的并购目标是为了获得跨国经营的知识、技术或品牌。中国汽车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前必须树立清晰的战略目标,只有确定清晰的目标,在寻求和筛选海外目标企业时并购的行为才具有针对性。
   二是进行充分准备。跨国并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并购前的充分准备可以为并购中谈判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另外,已经实现并购的企业要对并购后的整合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并购后的整合是企业并购工作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①Ping Deng.Why do Chinese firms tend to acquire strategic assets in international expansion?[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09/44(1):74―84
   ②黄慧. 从上汽―韩国双龙事件看我国对外投资――国内汽车业首个跨国并购案评析. 上海商学院学报[J],2009(3):21―24
   ③Huaichuan Rui and George S. Yip. Foreign acquisitions by Chinese firms:A strategic intent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08/43(2):213―226
   ④Yadong Luo and Rosalie L Tung.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of emerging market enterprises:a springboard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38:481―498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知识与学习视角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研究”,(项目编号:2009y054)〕
   (喻红阳,1969年生,湖北钟祥人,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国际市场营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4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