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泰晤士报》历史进程浅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喻璇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报纸,《泰晤士报》已经历的两百多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有辉煌的巅峰,也有低迷的时刻。几经沉浮,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它一次又一次从困境中走出。它的历史流变反映出英国两个多世纪以来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为世界新闻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范例。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中,作为一家古老的报纸,《泰晤士报》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泰晤士报》 历史 新闻
  《泰晤士报》号称“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是世界上连续出版的少数古老报纸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历史流变反映出英国两个多世纪以来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为世界新闻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范例。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泰晤士报》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几起几落,而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它一次又一次从困境中走出,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当之无愧的被称为当今“世界第一大报”。
  1785年元旦,一份叫做《每日环球纪事报》的报纸在昔日的皇家印刷所原址诞生。它的创办人叫约翰·沃尔特。沃尔特原是伦敦的煤炭大王和一家保险公司的老板,因业务逆转而另辟财源,买下了一项新式排字机专利。而这份报纸创办的最初目的就是宣传一种新的印刷方法的优点。由于出版业不景气,沃尔特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办报。1788年3月,报纸改名为《泰晤士报》。由于态度公正,报到翔实,特别是对欧洲发生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报道使该报名声大振,《泰晤士报》很快成为英国报纸中的翘楚。
  1803年,沃尔特二世接掌报纸,不再接受政府津贴,从而《泰晤士报》成为独立报纸。沃尔特二世于1808年试行总编辑制,1818年确立这种制度。巴斯恩成为第一任总编辑。过去由于报纸规模小,报纸所有者同时掌管经营和编务。《泰晤士报》首次实行所有者主管经营、另聘专业人员担任总编辑的制度,这是报业发展的一个新标志,对于报纸编务质量的提高和报业经营的扩大都具有重要意义。
  19世纪上半叶,在上一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中取得了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工业革命的后果之一是资产阶级的壮大,他们要求彻底实行自由贸易,特别是要求分享国家政权,同贵族地主阶级的对立日益激烈;同时,产业工人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它引发了英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激变。巴恩斯曾直言不讳地说,给予“中等阶层以精神上的激励”就是他办报的使命。在他的领导下,《泰晤士报》逐渐开始和资产阶级站在一起,对以传统的地主贵族统治为基础的政府常常持批评态度,鼓吹谨慎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影响日益增长,成为英国重要的舆论工具。
  由于报道、经营、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到19世纪中期,《泰晤士报》开始走向他历史发展的第一次巅峰。1885年,它的发行量达到当时最高的六万份,借助英国对世界扩张的强大政治经济影响,作为英国最大报纸的《泰晤士报》的影响力也达到了世界各地。然而,随着广告税、附刊税、印花税等税种的相继废除,直至1861年新闻税被彻底废除,报纸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地方报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泰晤士报》遇到了有力的竞争,加之其受名声的束缚,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报纸进入了发展的低谷期。
  1908年,《泰晤士报》被当时英国最早的报业集团——北岩报团买下,开始起死回生。北岩报团的掌门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姆斯沃思,因为创立《每日邮报》和《每日镜报》等著名报纸,后来被封为北岩勋爵。哈姆斯沃思是继沃尔特第二之后,又一位给《泰晤士报》打下深刻烙印的业主。他给这家报纸带来了专业化的商业观念。在经营管理上,他引进了新的排版和印刷设备,雇佣了一批推销员推销广告,并降低报纸售价以提高竞争力。在报纸业务上,他主张改进标题,多登短文,刊载轻松社论,增办趣味专栏,改善版面的编排设计,以加强报纸的可读性。这些尝试使该报重获生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泰晤士报》销量达到318000份,创问世以来发行最高纪录,《泰晤士报》又重回巅峰。1922年,北岩勋爵去世,他的后代把《泰晤士报》卖给了阿斯特家族的约翰·雅各·阿斯特,《泰晤士报》也开始了又一次的衰落。1966年阿斯特家族又因财政困难把该报转卖给了国际报业大王罗伊·汤姆森。这一时期英国报业开始出现垄断集中的趋势,以汤姆森购买《泰晤士报》为开端,这家历史悠久的报纸也进入了联合性大企业统治的时期。但是汤姆森集团也没能挽救《泰晤士报》。1979年的一起劳工纠纷甚至使《泰晤士报》停刊近一年。
  在1981年,汤姆森集团又将《泰晤士报》以12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传媒大王默多克。可以说,以汤姆森为界,此前《泰晤士报》属于政治舞台而非商业市场。此后,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垄断程度进一步加深,跨国公司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报纸成为企业的一部分,也摆脱不了生产集中化的趋势,从而最终落人跨国公司手中。默多克接手之后,《泰晤士报》才开始了其发展历史上又一次崛起的过程。
  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利用强大的资本力量,施展商业手段,在经营策略、编辑方针、人员管理等方面做了较大调整。20世纪80年代的调整主要体现在所谓的“沃坪革命”。默多克在1986年果断地将报社搬出了传统的舰队街,搬到了伦敦东部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的沃坪,并开始采用全新的电子技术和印刷设备生产报纸,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在默多克的示范带动下,各大报业主也纷纷仿效。历史学家们把英国报业在这一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称之为“沃坪革命”。20世纪90年代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价格战。1993年9月,《泰晤士报》开始降价,把报纸价格从45便士降到30便士。到1995年1月,报纸最低时只卖到了5便士。尽管后来的价格又有所提升,不过报纸的发行量也大大提高了。在编辑方针上,《泰晤士报》也做了一系列调整。它尽力在严肃性与可读性之间寻找平衡,报纸的整体风格进一步软化;同时扩大报道范围,在在保持言论、头版头条独家新闻报道这些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社会新闻、体育、音乐和文学等内容也明显增加,以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群。而在人员管理方面,《泰晤士报》出现了年轻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此外,经营者还利用花样繁多的市场促销方案进一步塑造《泰晤士报》这一品牌,扩大影响力和读者群。
  目前,《泰晤士报》仍旧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在其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感受到变革的力量,它的命运与大时代的更替是共浮沉的。作为一家百年老报,它有着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重视新闻报道,视野开阔,捍卫主流价值观,政治上相对保守;重视技术,紧跟传播技术的演变;重视经营,具有商业化运作的历史传统。然而在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代社会中,《泰晤士报》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在电视和网络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传统报纸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境,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作为久负盛名的“高级报纸”,《泰晤士报》要在严肃传统与通俗大众化之间、一贯的报道风格与商业化操作之间、精英受众与普通大众之间、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其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在对《泰晤士报》漫长历史进程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不论前路如何,这家古老的报纸所历经过的沉浮起落都已深深刻入历史,为人铭记,而相信凭借其延续百年的生命力,《泰晤士报》在崭新的时代中也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胡泳.泰晤士报,的历史沿革[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02).
  [2]吴杰. 默多克控股后的.泰晤士报,[J]. 新闻战线,2001,(01).
  [3]曹凯. 求变图存——泰晤士报.的发展策略[J]. 传媒, 2005,(10).
  [4]刘笑盈.国际一流媒体系列介绍之三.泰晤士报:古老报纸的现代发展[J].对外传播, 2009,(03).
  [5]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8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