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全熙 康秋燕 迟志云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民办高校在当前高考生源不断萎缩的现状下,应积极建设、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塔基。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引言
  据统计,截至2009年6月19日,全国共有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334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14.76%。2008年,全国民办高校共有本、专科在校生401.3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19.85%。民办高等教育以其办学类型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等优势弥补了公立高等教育的不足,满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但是近几年,由于高考生源不断萎缩,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日趋白热化,这将使中国大学“生态圈”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重新洗牌的局面。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致公认的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在硬件设施、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却存在众多的问题与困难。
  第一,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浅薄,缺乏客观性。由于文化建设的效果性需要时间的沉淀,投入与产出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量化的数字来显现。而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创始人的办学宗旨仍停留在获得利益最大化基础上,尤其是民办教育近十几年来的顺利成章的发展更是让一些创始人只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甚至牺牲长期发展,于是校园文化建设仅是其表面繁荣中的一颗流星,未待发光便已经陨落。由于这种从高层领导自身对校园文化的不认可,不重视,致使学校的教职工们甚至搞不清楚何为校园文化,也就对校园文化建设失去热情,或是认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也有的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校园文化建设和意义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只重视形式,难以落地。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录取工作位于高考录取工作的最末批次,学生的素质层次不一,接受、理解能力不一,这无疑加大了文化建设的过程的难度,许多民办高校在推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构建了强有力的核心价值观、发展宗旨,但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措施或是合理的手段来传播并发展校园文化,或是传播过程只停留在表面而不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深入宣传、沟通,致使文化建设从核心层到物显层发生变质甚至扭曲。如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在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都提出“以学生为本”的口号,其含义是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认清社会和时代对学生的要求,采取适宜的教育和管理手段,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和服务。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对这个理念的解释或是相关执行、宣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被曲解。有的学生肆意迟到、旷课,无视校规的存在,对老师的管教不屑一顾,甚至肆意扬言只要自己不退学,就是给足了老师面子。为了生源不流失,老师要对学生开绿灯,否则就是老师的错,这就造成教师的工作非常被动。
  第三,忽视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和老师的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中最广泛、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受益者。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只定位于“认识与学会”,而应当是上升或深入“研究和思考”。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多的开阔学生的视野的机会,但在民办学校,极少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的生活视野往往局限在校园这方寸之地,抹杀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主体起着导向性作用,学校的素质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大部分教师提倡和认可的东西很快就会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目前的民办高校,师资结构基本上“两头大,中间小”,离退休返聘的老年人较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较多,而且流动性较大。退休返聘的老师更多看重的是高额的工资,拼劲不足,得过且过。年轻的老师往往只是把目前的工作当成跳板,天天忙于公务员、事业编制的备考中,而忽视自身教育工作的提升。这些都不利于校园文化的良性培养和形成。
  第四,过分重视招生工作,轻视科研发展。由于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命,面对近年来的生源不断萎缩的压力。民办高校为了生存都会提前把下年的指标按部门、按人头、按班级进行分摊,特别是每年五一前后,会动员一部分老师提前走出去招生,而对于手头上的讲课任务可以随意找人代替甚至是中断。动员的幅度甚至包括在校的老生,只要招生工作做得好,期末考评、奖学金评选就可开绿灯。为了保证完成招生指标,老师们甚至采取极端手段,花高价钱从同事、学生手中购买生源,师生之间出现讨价还价的局面,师生关系在金钱交易的背景下发生了扭曲。同时,由于学校领导过多地关心招生工作,几乎完全忽视科研工作的发展,缺少引导科研工作的思想导向和完整的鼓励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对老师对学生的考核更多地取决于招生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当前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其管理层的服务意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学习动力等不足都有待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以改善。
  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针对民办高校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应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大力宣传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建设校园文化。通过大力宣传让全员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是吸引生源、留住优秀人才的本质所在。并且呼吁文化建设需要人人参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让所有的人感受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后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学校发展的历史、学校现状规模、办学特点等,结合时代特征,本着个性化、人文化的原则科学定位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通过调研、现状分析、探讨与研究等方式对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思想、校训校风、管理、发展等基本模块进行总结、提炼、重塑、提升。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渠道凝聚全员士气,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提升校园整体形象。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中要注意一切的指导思想都围绕着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层,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与之呼应,避免自相矛盾。执行过程中学校的领导人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遵照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做好文化推行的领头羊。
  第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大学生正处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价值观定型的阶段,容易受到社会偏激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价值观的扭曲。民办高校大多学生是由于考分低,上公办高校无门无奈多花点钱才上民办高校。其背景造成学生出现较为极端的心态:有些学生潜意识总认为与公办院校相比自已低人一等,对自己未来发展失去动力;也有些学生根本不把学校、教师放在眼里,认为自己是出钱买教育,把和教师、学校的关系看作纯粹的买卖关系;更有甚者,感觉自己支付了一流的学费却得不到一流的培育,而选择以破坏学校财产、破坏学校坏境的行为来发泄、平衡自己的心理。因此,民办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强引导,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如成立专门的思想教育小组,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爱校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认可学校的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珍惜集体荣誉,增强凝聚力,以成为校园中的一员引以为傲。同时,对不良行为、不良现象及时进行沟通、教育更正,并做好记录,以备跟踪回访,从而改变、减少、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

  第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文化建设,营造科技创新的学术氛围。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生命力所在。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学生可以借助学生社团为载体全面参与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加强和提升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术氛围,可以在校园进行环境布置,烘托学术氛围,如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场所,橱窗、网络、学生刊物等媒介中反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内容;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多种组织形式及学校先进的现代化载体,积极引导开展科技活动,如科技讲座、竞赛、参观、实践等;发动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建立起以学术科技大赛和各类校园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构成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四,建立公正的管理机制,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很多民办高校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各项管理制度还在探索、发展阶段,随意性的管理行为时有发生。像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资福利待遇等的评判标准还不很完善。学生的奖惩标准人为性也很大,严重违背公平、公正的原则,伤害师生员工的情感,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和谐,从而影响学校凝聚力,分化学校发展动力。由于民办高校管理者一般都是公办高校的退休领导,他们在民办高校一般也只是短期任职,难有在公办高校任职时的责任心。也由于他们的权利只是董事会授权的,也很难自主决策,因而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难有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或是深入到教师、学生中去,为他们排忧解难的服务动机。所以,民办高校要建立全方位的各项管理制度,董事会、校务会应尽可能地下放学校的决策权。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有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及时通报,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体现一切以教学服务为中心,以保障教师和学生利益为工作重点的管理制度。
  第五,不断完善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首先,要改变对教师地位的定位,提升教师自身的使命感。民办高校要改变视学生为上帝,而教师为打工仔的陈旧观念,要充分意识到一所学校的科学发展思路是必须先具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来求学。其次,要完善福利和保险、医疗等制度,加强教师职业安全感。民办高校要真正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0条“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和第31条“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的规定,为教师安心工作提供保障。再次,不断加强人事管理,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引进真正愿意为民办高等教育工作的人才,而不仅仅为了应急,解决一时之需,随便引进,并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聘任管理。最后,要发挥情感在稳定师资队伍中的作用。领导者要努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让大家心情舒畅地工作。
  第六,以市场需求为培养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民办高校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及就业市场的情况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协调各方关系,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为了解决目前就业难的问题,民办高校可以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模式,主动与企业“联姻”,实现双向共赢局面。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应多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加强探讨,在师资上实施双向培养,形成双向流动。在文化上相互渗透,让学生提前感知和接受企业文化,实现在文化、课程、师资等方面的“无缝对接”。以就业树品牌,打造学校的声誉,从而逆向带动、促进学校的招生工作。
  除以上几方面,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还应多学习国外的成功模式,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发展、完善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束语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在时间的延续中沉淀和孕育的结果,一旦形成,将构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广道.关于稳定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0(12).
  2、李故新.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0(2).
  3、黄阿火.民办高校校园文化重在建设[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6).
  (作者单位:李全熙,中国海洋大学;康秋燕,烟台南山学院;迟志云,中国海洋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2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