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快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丽 栾敬东

  摘要:文章从产业结构入手,首先利用Eviews3.1软件对安徽1990-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剖析了安徽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而以钱纳里模型为依据测算了安徽的工业化程度,得出安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结论,从而提出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最后简单阐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策略。
  关键词:安徽;产业结构;工业化;建议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施行了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而长期以来,以安徽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一直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边缘地带上。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部地区的安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和考验。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密不可分,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于安徽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着眼于2方面:第一,安徽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一般通过分析安徽三次产业构成及其与全国的差距来体现安徽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升级缓慢的现状,进而阐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第二,某些因素对安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如外商直接投资、信息产业的发展等,多通过计量分析来探讨相互间的因果联系及各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
  本文通过计量分析来更深入地剖析安徽的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通过工业化程度的测算提出加快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的紧迫性,从而进一步探讨促进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二、安徽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化
  
  (一)安徽产业结构现状
  纵向相比,安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1978年安徽的GDP总量仅22.5亿,2007年达到7364.2亿元,增长了327.3倍。与全国横向相比,安徽仍有很大差距,总量处于中游,远远落后于东部各省。2007年全国人均GDP18934元,而安徽人均GDP只有12045元,与全国人均水平相差36%,且在中部六省中位于末位。在GDP总量上,安徽落后于河南、湖北、湖南,位于第四。安徽在经济较不发达的中部地区处于中游偏下。而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下面具体来看安徽产业结构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的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特别是近三年均低于20%。但与全国相比,安徽的第一产业占三个产业的比例比较高,因为安徽省在传统意义上是一个农业大省。1995-2007年,安徽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快,下降了1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并且稳中有升,然而安徽并不是一个工业大省,第二产业和其他两次产业所占比例差距并不是太大。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产业单从份额上看,与全国(甚至发达省份)的差距不大,但是就整体水平而言,差距非常明显。
  这些数据表明,安徽的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快,但目前安徽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高,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更别提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为了探讨安徽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大小,我们以安徽GDP增长率Y为因变量,以安徽第一、二、三产业增长率x1、x2、x3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06-2008年,选取1990-2007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3.1软件对所选数据做回归分析。通过分析相关系数矩阵及散点图,考虑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ε。消除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后,得到如下方程:Y=0.025+0.31x1+0.53x2+0.18x3。
  (17.02)(12.62) (4.53)
  R2=0.979,调整的R2=0.974,D.W.=2.358,方程拟合较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每增加1%,GDP分别增长0.31%、0.53%、0.18%。也就是说,1990-2007年间,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一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较大但是其增长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小,这与其发展水平有关。可见,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与其比重不相当,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
  (二)安徽工业化程度
  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的经济指标主要有4项,即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化率、城市化率、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即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阶段。以下通过钱纳里标准来测算安徽工业化阶段,以此来判断安徽是否咎待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见表2)。
  
  
  如表3、表4所示,赛尔奎因衡量产业结构具体标准是:当第一产业的比重低于20%,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且在GDP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的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时,工业化则到了结束阶段,即后期阶段,此后第二产业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
  为了解安徽工业化阶段,我们分别计算安徽2005-2007年人均GDP、城市化率、工业化率、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见表5)。
  通过与钱纳里各项指标比较而知:单从工业化率来看,安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结合其他指标总体来看,安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正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时期。因此,安徽亟待采取各项措施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结论与建议
  
  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下,产业结构不合理。鉴于安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迫切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升级。应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同时要不断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质量,协调三次产业之间的发展。具体从以下3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步伐,打造工业强省。通过模型可以验证第二产业与安徽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是最高的。要实现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工业化。
  第二,发展好现代农业,由农业大省转为农业强省。安徽是农业大省,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
  第三,挖掘第三产业潜力。安徽省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但发展水平不高。可通过旅游业带动安徽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商业、金融业、保险业、现代物流业和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子稳,庄德林,傅为忠.安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及调整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2).
  2、戴培昆.中部崛起安徽怎么办[J].安徽科技,2005(6).
  3、蒋晓岚.改革开放30年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协调性研究――以合肥为例[C].中国区域经济学会2008年年会十七大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
  4、徐国伟,吴雪.对安徽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调整的对策[J].特区经济,2009(7).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其中,栾敬东为该单位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5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