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舞蹈艺术与感性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晓静

  摘要: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浓缩。舞蹈以感性为主导,是理性思维的表现形式。文章从舞蹈的表演、创作、教学3个方面,对感性认识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强调了感性认识对于舞蹈艺术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舞蹈;感性认识;理论
  
  一、感性认识对舞蹈的主导性
  
  感性是指实践中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形式的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感官外界,引起了多种感觉和在头脑中产生多种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只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尚未达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理性认识的基础。舞蹈动作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动态形象进行提炼、加工而形成的,是通过采用模拟和象征的方法,借动物、植物或其他景物的动态来表达人的一定的情感、思想或性格特征,因此舞蹈意象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感性的”。作为意象的感性体现形式,尽管它是无声的,但对审美主体来说却又是具体的。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衔接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从外部的形象、神态到内部的意蕴、气息,无不透露出人性本身的韵律,那是一种生命的律动,是世界上最美生灵的升华。然而,这种升华并不是任何舞蹈作品都能达到的,它的产生必须有一个度。而事与心、实与虚的统一,常常在舞蹈表演、创作、欣赏和批评中,甚至是教学中都能作为衡量舞蹈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是舞蹈艺术的最高层次。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里曾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罗丹则说:“艺术就是感情”。舞蹈艺术也不例外,充满感情色彩的舞蹈能深入审美对象,使对象渗透心灵,幻化为形神兼备、自我心灵显现的意向形象,是为了真实的表现、反映事物的精神,舞者根据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认识,用心灵去把握每一个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情感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意境,而后将发自内心的冲动与欲望寄情于人,用人体这支活画笔去描绘自我所赋予事物的情感。舞蹈欣赏者们用心去感受这门艺术,舞蹈教育者更应用真诚的心去体验舞蹈艺术、传承舞蹈文化,尽情展现舞蹈艺术的绚烂博大的精神内涵。
  
  二、感性认识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舞蹈表演中的感性表演不仅是一种能被视觉感知的动作,也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反过来,这种观念不仅仅是抽象存在,它以舞蹈表演的特殊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经过心灵化”的“感性的东西”。舞蹈动作必须有内涵,舞蹈作为艺术,不是基本动作的堆砌,也不是单纯技巧的展示,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舞蹈的内涵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种心灵的东西必须借助于外在现实的形象,才能被表现出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人禀七情,应物思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志足而文,情信而辞巧”。他指出艺术表演要达到“情志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说舞蹈表演要具有强烈的感性表现力才能表现事物内涵,才能感动观众。简单的感情可以通过简单有趣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变化表现出来,复杂的感情则需要通过复杂的情势表现出来。在舞蹈表演中,演员要通过微妙、瞬间的身体语言将内在的情感表现出来,在表演中激发自己的情感本性,达到演出效果。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文化艺术应当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所以舞蹈表演作品应该感性与理性并重,这样才能更好的催人奋进,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于世。
  
  三、感性认识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身体的语言,比较难使观众有一目了然的理解,尤其是在现代舞的表演过程中更是如此。本身舞蹈就是高于生活的,那么如何能使之贴近生活,让老百姓能感受艺术的魅力就相当重要了。因此,编导们就必须反复对这些作品进行加工,使舞蹈贴近于生活,有一个形象生动的表现,但同时又要使观众能对这部舞蹈作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思维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创造活动,由于每一个舞者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情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征及不同舞蹈受教育情况等等,因此就会对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创造出不同的舞蹈形象。所以舞蹈创作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和格式,可能说舞蹈创作对舞者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任其自由翱翔。作为舞蹈创作者,不但要在创作中做到本体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要将舞蹈本体最大限度的解放,使作品既拥有符合社会生活的现实感和认同感,又拥有符合审美心理的真切感和价值认同感,从而使舞蹈真正具有渗透人心的美感效应。例如,舞蹈《千手观音》如诗如画,富于壁画形象的动态美,是充满想象力的,没有眩目的技术动作,却从舞蹈本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从总体上来看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源自于生活,任何艺术创作只有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能绽放艳丽迷人的花朵。我们的舞蹈创作只有把重点放在挖掘和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上,才能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表现力,才能使舞蹈艺术展现出其本体潜在的艺术表现功能。与其他艺术不同,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艺术,它讲究形体美、线条美、动作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而舞蹈创作正是这种无声美的充分体现,这些形式的美也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理想。
  
  四、感性认识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体现人灵性的感性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历史、政治、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中,理论占很大的部分,感性的实践教育则比较少。艺术类学科,尤其是舞蹈,则感性的、实践的教学应相对较多,理论为辅。舞蹈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微妙、瞬间的身体语言将内在的情感表现出来,理智、有选择性的用感性的动作表现将蕴含于内的思想感情表露出来。舞蹈教学中应将“舞蹈艺术化”、“舞蹈文化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族人民的情感和性格特征及文化内涵,更能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领会事物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情感本性,以达到舞蹈创作的最佳效果。
  在舞蹈基础训练课中,对学生的训练教学就不能只限于技术性,更要将舞蹈情感表现的内涵加入其中。例如,基训课中技巧组合,虽然重在训练学生的技巧技能,但是在动作完成中要加入舞蹈的感性一面,将情感融入其中,为表演成品剧目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到感性认识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意义,才能用生动传神的舞蹈语言、塑造出蕴含着隽永深邃意蕴的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
  参考文献:
  1、托尔斯泰著;欧建平译.艺术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罗丹.罗丹艺术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3、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Angela Sgroi.Let's face the music and dance:A view of learning in the arts[J].Published Online,2006(8).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团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5500.htm